ACT阅读模考和真考分数相差太大是什么原因?

经常有学生向我出这样的问题:

老师,我ACT阅读模考分数挺不错,基本能稳定在32-34分之间,错题是2-4道,但是正式考试的时候分数却变成了25分,错题数量高达12-13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下面我就来谈一谈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 我以前的文章里提到过一个基准水平的概念,指的是任何人在任何技能方面的表现都不是稳定的一条水平线,而是围绕着基准水平上下波动的曲线。波峰即为能力表现的峰值,波谷即为能力表现的低谷。

ACT阅读模考和真考分数相差太大,到底是什么原因?

一般训练不到位学生表现是基准水平不高,波峰和波谷的差距过大。比如一位学生的基准水平是28分,波峰是32分,波谷是24分。 极端的情况是模考刚好是峰值分数32分,实考时不幸赶上了波谷的情况,分数就成了24分。理想的训练应该既能够提升基准水平,又能够降低波动的幅度。比如一位训练达标的同学,基准水平能够稳定在32分,同时上下波动在1分左右。造成成绩波动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原因1:阅读单科训练时长未达到能力稳定提升的要求

这种情况一般在刚开始学习ACT阅读前5-7个月会比较明显。看似时间很长,但实际上考虑到高一高二同学校内各种任务的压力,他们能用在ACT阅读单科训练上的时间平均每周只有4个小时。换句话说,一个学生5-7个月内能用在ACT阅读上的总时长大概是80-112小时。

我给我的一位阅读取得34分学员做过统计,按照我的要求,他训练一篇文章平均用时50分钟,按照上面的时间投入标准,相当于一个学生5-7个月内只能训练96-134篇文章,即24-34套题目。

这个水平的学员接触到的文章数量是明显不足的,对于各种风格的文章熟练度远远没有达到高分的要求。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碰到自己熟悉的话题或风格的文章做得很顺利,而碰到自己接触少的、理解有困难的文章,正确率下滑明显。

阅读能力的提升和训练时长的关系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一个托福100分的学员,持续训练150个小时可以把ACT阅读的基准水平提升到24分+。如果想稳定地提升到32分+,则需要持续训练300个小时。所以,一个学员从刚开始进行培训到最后达到高分水平,平均需要8-10个月的时间。

原因2:练习以纯粹刷题为主,忽略了文本分析

很多同学对于ACT阅读有误解,认为ACT考试只是考察做题技巧。每天的训练只按照考试的时间要求用35分钟刷一套题之后简单看看错题,根据正确答案反推一下原文,不明白的地方直接看解析。最终完成一套题目只用了60分钟还觉得成就感爆棚,其实这种做法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

ACT目前只有75套真题可以使用,按照上述做法最多3个月用时75小时就能把全部真题刷完,刷完题学生还会发现效果不好,分数的波动依然很大。自己原来擅长的题目做得不错,不擅长的题目依然做不好,最终很可能陷入无题可做的窘境。

对于任何一种阅读类的考试来讲,训练的核心永远都是提升文章的理解力做题只是对阅读技能的考察,题目的正确率是当前理解力水平的指示器,而且这个指示器存在局限性。

一篇文章搭配的题目只有10道题,然而这篇文章中用于出题的点可能有20个。题目做得好,只能代表出题的10个点理解得不错,但不代表另外10个点理解是到位的。所以平时练习每一篇文章都应该把80%的时间投入到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上面。要达到自己分析完的每一篇文章都能讲给别人听的程度。

原因3:训练缺少连贯性导致水平提升缓慢

任何技能的训练都需要保证一定的连贯性,否则必然会造成技能熟练度的下降。 骑自行车这种简单技能一旦学会就会形成肌肉记忆,很长时间不接触才会变得生疏,但是一旦重新开始接触,很快又可以恢复到以前的水平。

但是阅读这种复杂技能并不是简单的肌肉记忆在发挥作用,而是涉及到了精密的脑部神经元活动。连贯的训练能够加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这种连接的强度越高,对文章的理解就越精准和快速。如果不能做到连续训练,本来连接就不够紧密的神经元就会断开,理解文章就会变得不准确且缓慢。

ACT阅读模考和真考分数相差太大,到底是什么原因?

这个原理充分揭示了为什么很多同学在暑假结束之后1-3月内考试分数还不如课程结束时的模考分数。因为假期15天的培训刚刚让大脑的神经元之间建立了新的连接,还不够稳固,如果结课后没有稳定地持续训练,这种连接就会断开,水平就会回落。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爱德思宣布重磅消息!1月IGCSE考试将取消!

下一篇

DIY留学被11所学校拒绝!提早准备是她最大感悟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