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内容中,我们介绍了国内港澳的诸多升学相关介绍,今天为大家带来香港科技大学(HKUST)生命科学部哲学硕士(MPhil)和哲学博士(PhD)!已经到截止日期的项目,我们也可以参考上一年的申请信息,以便提早进行准备!
项目概况
香港科技大学(HKUST)生命科学部开设哲学硕士(MPhil)和哲学博士(PhD)两个项目。其中硕士学制为全日制2年,兼读制4年;博士学制在有相关硕士学位的情况下为全日制3年,兼读制6年,如果本科直博则分别为4年和6年。该项目现正招收2023/24学年的新生,一般而言每年9月入学,申请截止日期多在12月底1月初左右,感兴趣的同学需及早规划准备申请材料。
研究概况
HKUST生命科学部目前主要有以下几大研究方向:
细胞调控与信号传导
癌症生物学
发育生物学
分子与细胞神经科学
大分子结构与功能
生物技术与药物生物化学
学部拥有一流的研究设施,包括动植物中心实验室、生物科学中心研究设施、细胞培养设施、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室、显微镜成像平台、生物分子核磁共振中心等,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科研环境和资源。
项目/院系成就解析
HKUST生命科学部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方面均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据学部官网介绍,其科研论文发表在《科学》《自然》等顶级期刊,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重要科研项目资助,教授屡获殊荣。学院教授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等。这些成就彰显了该学部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实力和影响力。
奖学金及学费情况
HKUST提供多种奖学金资助优秀研究生,主要包括:
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HKPFS),资助3年,每年约32万港币;
研究生助学金(RA),由导师或科研项目提供,月薪约1.7万港币;
研究生教学助理(TA),协助本科教学,可获部分学费豁免。
此外,硕博学费不同专业略有差异。以2023/24学年为例,全日制硕士和博士学生每年学费约5.3万港币,兼读制减半。
申请准备
申请者需在网上提交申请,上传以下材料:
学士或硕士学位证明及成绩单
英语水平证明(达到TOEFL iBT 80分、pBT 550分或IELTS 6.5分,部分单项不低于5.5分)
个人陈述及研究计划
两封推荐信
作品集等辅助材料(如有)
此外,申请者如能联系到意向导师提前沟通,对申请成功很有帮助。建议申请者提前规划,认真准备每一项申请材料,突出个人优势和研究能力。
录取情况
HKUST生命科学硕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他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训练,在学界和业界均备受青睐。主要就业去向包括:
高校和科研机构:许多毕业生选择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在大学、研究所等从事博士后、助理教授等工作,或在企业研发部门任职。他们从事的研究领域涵盖生物医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药物开发等。
生物医药企业:毕业生受聘于制药公司、生物技术公司,从事新药研发、药物筛选、临床试验等工作。
医疗卫生机构:部分毕业生进入医院、疾控中心等,从事医学检验、公共卫生管理等。
科技咨询、投资、管理:凭借生命科学背景,毕业生在咨询公司、风险投资机构、政府主管部门任职,为相关产业提供专业意见和决策支持。
据学部官网数据,近几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0%以上。他们大多供职于知名高校、跨国药企、一线城市三甲医院等,薪酬待遇优厚。部分毕业生创办生物技术公司,在创新创业方面也有上佳表现。可以说,HKUST生命科学项目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发展机遇。
还看重哪些条件?
除学术成绩外,HKUST生命科学部还很看重申请人以下几个方面:
科研经历:在校期间参与过生命科学相关的科研项目、发表过论文者优先。学部重视申请人的动手能力和科研素养。
实习实践经验:在生物医药企业、实验室等有过实习或工作经历者有加分。
英语能力:无论是听说读写,还是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都要求达到一定水平,TOEFL、IELTS成绩优异者占优。
综合素质:学部欢迎有责任心、善于沟通、敢于创新、具备领导力的申请者。研究生要参与课题组工作,因此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也很重要。
个人陈述与研究计划:要突出个人学术背景与研究兴趣,展现专业素养与发展潜力,体现对报考导师的了解和学习计划的周密性。
推荐信:由熟悉申请人学术背景与研究能力的教授或导师撰写,侧重评价申请人的科研素质、发展潜力。
HKUST生命科学部硕博项目选拔尖子人才,采取"申请-审核"制,对申请人的各项软硬实力要求很高。因此建议申请人全方位提升自己,尽早做好各项准备,以最佳状态迎接申请
毕业生就业前景
香港城市大学能源及环境学院理学硕士项目毕业生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在就业市场备受青睐。他们主要从事以下领域的工作:
能源公司:从事新能源技术研发、能源项目管理、能源政策分析等工作,如太阳能、风能、氢能等领域。
环保咨询:为企业提供环境影响评估、污染治理方案、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服务。
政府部门:在环保署、能源局等从事环境监测、能源规划、政策法规制定等工作。
科研机构:在高校、研究所从事能源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金融机构:从事绿色金融、ESG投资等与能源环境相关的金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