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的校园是圆的,在一个圆内便可以完成上课,吃饭,睡觉等活动。现在校园变成了一个点,是起点也是终点,连起了我每日的通勤路线。
我每天上午出门都要先坐巴士到地铁站,再搭乘一站地铁到学校。直线距离并不远,时间大都被花费在各种周转上,但也正是这些周转让我的通勤之路不至于太无聊。比如我喜欢在等巴士时静静观赏站牌对面的小山公园,山上常年都是一片绿色,山下时不时会有遛狗或晨跑的人经过,四周的气氛静谧又美好,让人联想到是枝裕和的电影。
等个几分钟车就到了,牢记上车前要招手,下车前要喊落车,不然它可是不会停的。香港的司机师傅车技都神乎其神,飞驰的公车搭配错落的地形,惊险与安全感齐飞。
我想,这座城市的快节奏很典型地体现在了通勤速度上。毕竟,香港的地铁站连安检都省了,每个人都步履匆匆,直奔站台,一班地铁开过去,下一班来之前又排满了人,一波接着一波好像永远没有休止。
即便是在下了课的晚上十点,地铁站也热闹得如同早晚高峰,大概比北上广还要夸张许多。我也从来没坐到过地铁上的座位,永远都是在人挤人中艰难地捱到下一站。不过,地铁站的热闹还体现在一排排的商铺上,甚至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小型地下商场,饰品店,寿司店,蛋糕店,应有尽有,每次晚上放了学,只能捂紧钱包紧闭双眼加快步伐才能抑制住自己吃夜宵的冲动。
我的学校日常
授课型研究生读起来和本科非常相似,一样的上课下课,一样匆忙紧张的期末周,不一样的也许是语言,也许是学习内容。但对我来说,最大的改变是那些曾经习以为常的事情。比如,再也没有导员细致统一的活动安排和通知,没有方便的微信大群,一切信息都依靠邮件这一方式传递,让我不得不养成每日查看邮箱的习惯。
除此之外,还有十分普及的电子化学习,我至今还记得第一节课当我掏出本子和笔准备记笔记,突然发现几乎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摆着平板电脑和电子笔时那略微尴尬的心理。不管是交作业还是考试,一切都在线上进行。
后来我也习惯了天天背着电脑来图书馆找位置,然后惊喜地发现每个座位上都配着一个充电插座。有时我会抬头发呆,望着周围的人群,有人抱着书匆匆经过,有人在座位上埋头苦学,有人仰头躺在图书馆的沙发上小憩,面前还摆着写到一半的文档。随即又想起最近上过的课,想到同学们在课堂上的激烈讨论,想到他们为自己的见解和坚持争得不可开交。这里的每个人都很努力,很刻苦,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做。我在他们的眼睛里看到了同样一种坚定的光,那是我不曾有过的光芒。
在每门课中,小组作业的分数占比都很高。教学楼里有很多可预订的自习室,大家经常在里面一待就是一整个下午,一起讨论问题,做ppt,累了就停下来闲聊一会,听别人谈论自己从前的上学或是工作经历,气氛非常愉快,也很令人难忘。也许,从前的我们来自天南地北,互不相识也不尽相同,但此刻的我们坐在一起,为了一项任务而共同努力。短短一年的学习时光,更是让这份缘分变得弥足珍贵。
02我与这座城市的连接 那些人:
人的偏见总是会不自觉地牵引着ta的思维。实话讲,在来香港之前,我的恐惧远大于期待,害怕自己不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也怕自己不被友善接纳。不过幸运的是,这些都没有发生。
我在香港见到的第一个人是我的房东。当时我正仰头惊叹于小区拥挤高耸的楼宇和层层叠叠的窗户,隐约就听见远处传来一句问候。然后便和房东两个人一边推着行李箱一边慢慢走着,听他用极不标准的普通话向我介绍小区的设施和周围的交通。悠长的夏季对应常年茂盛的绿植,美丽的社区,新奇的土地,我想我在那一刻就爱上了香港。
一年来我遇到过很多好人,想说又不知从何说起,因为那些善良太质朴又太微小,小到好像用文字记录下来就瞬间失去了意义,但同时又很巨大,大到足以带给我源源不断的温暖和勇气,他们或许是排队时偶遇的和蔼老夫妇,是早上热情问候的保安,是友善的蛋糕店老板,又或许是一位的士司机,一位卖菜的阿姨……
我想,认识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和当地的人打交道,陌生的人,萍水相逢的人,擦肩而过的人。人是幸福感的承载体也是幸福感的源泉,人的面貌就是城市的面貌。不爱看新闻的我也开始每天习惯性地点开“香港01”,关注发生的大事小事好事坏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当我走过了一些街道,爬过了一些山顶,才终于透过形形色色的人群的影子,看见了这座城市的样子。
城市:
香港电影的火热,让人多少对这里魔幻的城市风光带点好奇,它可以是维多利亚港闪闪发光的夜景,也可以是旺角带着赛博朋克风格的老街,贫富差异显著,新与旧并存,不同区域的景象迥异得如同两个世界。刚来香港的时候我便迫不及待地拉着室友去尖沙咀看夜景,夏日的傍晚,海风习习为整座城市降温,西装革履的年轻人在玻璃写字楼间快速穿行,露天咖啡厅播放着轻柔的音乐,像是为海上的游船伴奏。
我们坐在星光大道的长椅上望着对岸的港岛,内心平静,惬意,好像一切都是最好的样子。而此时若去搭乘荃湾线,便可直达旺角街区,眼前又会是另一片天地。重重叠叠紧密排列的老式霓虹广告牌遮蔽了一半的天空,楼房被刷成鲜艳的颜色,人群车流在错综复杂的街道上不停穿梭,空气中时不时传来鸡蛋仔、鱼丸和卤牛杂的香气。如果赶上星期天,还能看到放假的菲佣们成群结伴逛街的身影。
除了魔幻的风景,香港的城市特征还体现在强大的人文关怀上。香港的老龄化十分严重,老年人众多,我所居住的也是一个老年住户占主导的社区,社区从便利的设施到细致的服务无一不体现着对老年人的关照,每位社区人员都尽可能地为老年人提供最及时的帮助。
对于残障人士,无论是地铁的轮椅专用道,低位电话机,每一站都准确无误的报站显示屏还是一切按钮的盲文指示等等,都带给了他们极大的便利与尊重。在香港,人们能切实意识到,无论是长者还是弱者,他们始终与我们同在,与我们同等重要。
自然:
别看香港地方小,周围可藏着很多神仙景点,这里自然环境优美,山海壮阔,小岛美丽繁多。除了最有名的太平山,还有很多值得一爬的山,比如狮子山、大东山、大帽山…… 山与山之间连接着麦理浩径、龙脊等著名徒步路线,绝对是户外爱好者的天堂。
香港的居住人种本就多样,一些冲浪、滑翔伞等活动场所更是常见各国游客的身影。我加了学校的徒步群,一到周末和假期就跟着大家去行山探景,还与同学一同坐船游览了很多小海岛,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
结语
香港是我学生生涯的最后一站。曾经我以为,人生就像上学,只要通过一场场考试所有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后来我才发现,人生的课题远不止于此,人生太复杂了,要追寻的,要弄懂的,可能要花一辈子时间去发现一个答案。
22岁,我进入了香港的夏天里,自顾自地继续承载象牙塔的庇护,我时常思考留学对于我的意义是什么,是一个学位吗,是一种谈资吗,是简历上多出的一行字吗?我很难定义,也仍旧觉得前路迷茫。
但我知道,自己现在每日遇见的一切,体会的一切,又确实是真实的,珍贵的,我相信它们终将伴我前行,成为在将来某一时刻点亮我生活的火花。这份经历不是载我远行的小船,它最终会载着我回来。
毕竟,世上又哪里会有没有尽头的夏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