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ford斯坦福大学详细介绍(学术/课外活动/就业)

在1891年,斯坦福夫妇在硅谷投资建立了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以纪念因伤寒而于16岁生日前夕去世的儿子。130年后,这所高等研究学院诞生了84名诺贝尔奖得主、8位菲尔兹奖得主以及29位图灵奖得主,这里是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所在地,是互联网雏形的起源地,这里走出了谷歌、雅虎、惠普、耐克等一系列著名企业的创始人…… 或许你会觉得小利兰这个名字非常陌生,那么斯坦福呢?没错,小利兰大学也就是今天的斯坦福大学!

【南森析校】S1.1 斯坦福大学·让自由之风劲吹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所小利兰大学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我们的推文将基于在校生的就读体验,以系列的形式分别从学术(社科、人文、理科、工程)、课外活动、以及就业来介绍Stanford斯坦福大学。

关于选课的非严肃讨论

In general, 斯坦福大学本科选课无学院限制,所有学院的本科课都可以选,探索不同的学科很便利。无必修课列表,只需满足八个ways requirements,毕业总学分要求是180个units。一般每学期除了选两三门4-5 units的大课还可以选1-3 units的小课及seminar。如果刚入校,可以抢一些比较有特点课,比如frosh101可以让大一生充分了解community以及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goals、values,给专业未定学生设计的introsem以各种有趣的角度切入五花八门的学科,这对于探索兴趣效果非常好。

关于选课,小编这里想建议纯粹为了“挑战自己”而强行override maximum unit limit是毫无意义的,与其靠上很多课来显示自己很牛逼,不如通过参与科研、创业、社团活动能其他方法锻炼自己的能力。而课外,学校也设有多样的中心来帮助学生handle学习压力:Hume writing center的写作辅导在整理思路、改善表达方面可以提供很多帮助,而T&FL Practice有各种学科tutor。下面我们以比较热门政治科学、经济学的过来人经验为例,带大家一探斯坦福的社会科学学术氛围。

关于Social Science社会科学

C on Political Science

政治学是关于配置激励(aligning incentives)的社会科学。基于这个研究对象,我们的方法主要有理论(formal theory)和实证两个部分,理论部分通常以社会选择理论(social choice theory)和博弈论(game theory)表示。实证部分的基础是因果推断(causal inference),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的普及,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等新兴手段也愈发成为了政治学者常用的工具。因果推断是统计的一个分支,而机器学习的本质也是统计和最优化,所以如果大家有志于从事科研,一定要提早把数理统计的基础打扎实。对常用的编程语言(主要是Python和R)以及这些语言常用的package,也要尽早熟悉。这方面推荐MATH 51、CS 109/ STATS 116、POLISCI 150B、POLISCI 150C和POLISCI 356A。后两节课比较难啃,但是对希望真正对于政治学有所了解的同学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最理想的情况下,POLISCI major 应该搭配数学或者CS的minor(取决于你想走理论还是实证的道路),以及一个相关的co-term。(插播一句,我校 Molly Roberts 女神学姐就是Econ本科,Stats co-term,最后在哈佛读PhD期间三年就找到了教职 lol) 退一步说,即使到最后不想从事学术道路了,学好 CS 和数学同样会给你提供很多其他的就业可能。

(毕竟万物皆可coding,笑) 当然啦,定量基础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况且POLISCI的目的显然不在于培养统计学家,也不奢望能训练出程序员,我们的精华部分还是定性(qualitative)的课程。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如果你只是想轻松水过,这些课程都没有太大的难度(再次插播一句,欢迎其他major通过POLISCI满足SI或者AQR lol),所以一定要抓住机会在office hour和教授聊天。

聊天可以增进自己对于理论框架的 sense,这种 sense 日后极其重要,尤其是当你需要自己寻找研究问题之时,很有可能会成为你建模或者设计实验的第一部。对于当代政治学整个框架的了解,强烈推荐福山的POLISCI 114D。

做科研的重要途径是写 honors thesis,我校 POLISCI honors thesis 有很多不合理要求,比如一定要上 POLISCI 150A,但其实 CS 109/ STATS 116 在这方面能提供 rigorous 得多的训练,所以可以和系里争取 waive 这个要求。(150B 和 150C 都是很好的课。)另外也可以考虑 CDDRL 的跨学科 honors thesis。(近年写的比较好的thesis都是结合了机器学习的。)

H on Economics

金融危机以前econ一直是斯坦福第一大系,然后就CS崛起了,但econ一直保持相对热门的状态。很多选econ的同学都是以后想在business领域有所涉猎,这里想强调的是斯坦福是不设本科的business和finance major,所以学finance的朋友主要concentrate在ECON和MS&E(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这两个专业。Econ的另外一个比较大的特色是有一系列非常strict的prerequisite也就是core curriculum, 包括Econ1, Econ 50-51-52中级经济学系列,econ 102A, 102B 计量经济学系列。

除了core curriculum, Econ主要有finance, policy, development, strategy等6个track, 80个学分requirement。基本是门门5分的课,比较占用unit capacity。以后想从事金融/咨询或者相对general business有所了解的推荐econ 112 financial markets, econ 140 financial economics, econ 135 corporate finance, econ 190 financial accounting, econ 183 cardinal fund 基本经济系里的金融相关的课就是这些;对development感兴趣的可以check out econ 118,econ 128, polisci 114D, econ 124, econ 125, econ 162, 对strategy / behavioral感兴趣的可以上Econ 137 decision making, econ 178 behavioral econ等。

很多econ major会参与学校一些和business有关的课外活动,来增强商科经历。这里有一些社团是不错的推荐:Stanford Finance对finance recruiting很有帮助,Stanford Consulting有很好的对接公司的咨询项目,Blyth Fund是斯坦福学生运营的投资基金, Stanford Women in Business, Stanford Pre-Business Association等都是很优质的商科社团。

或许你会觉得Stanford是CS大校,商业氛围大校,人文humanities?好像吹不到硅谷的风。希望通过今天的学长姐介绍,你可以了解这所“tech”学校的人文气息。

Humanities in Stanford

Structured Liberal Education in Stanford

简单介绍一下这个freshmen可以参加的program:

SLE 是一年的项目,主要关注但不仅限于西方传统,是人文经典(文学、哲学和艺术)和写作教学的综合课程,90 名学生一起住在East Florence Moore Hall。SLE 的所有课程组成部分都在宿舍进行:讲座、讨论部分、电影放映和特别活动。

(Photo: ARNAV MARIWALA/The Stanford Daily)

简单来说,基本上就是学一年各种经典哲学,类似于Columbia的core。但是,根据在校生反馈 core的discussion感觉是非常structured的,会有一个隐隐约约的标准答案,也会有一个隐隐约约的正确的perspective。

discussion leader会树立一个正统的perspective,筛选出这个text最重要的内容,然后比较有方向性的引导学生往这个方向走。而SLE相比讨论是比较自由的,感觉也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学生也可以非常自由的bring in自己的perspective。

而和东海岸Columbia的人文core 100%是西方经典不同的是,西海岸的Stanford的人文program SLE就会有很多diversify curriculum的尝试,也会让学生参与这些对教育本质问题的讨论。这大概也是东西岸文化氛围的不同之处。

值得注意的是,SLE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听一些来去匆匆的guest lecturer讲课,lecturer讲完就没了,所以比较难跟他们有一些更深刻的交流。至于discussion,确实在同学之间有很多灵感的交换,但是大部分的discussion leader会是博士或者博士后,他们不算Stanford正式的professor,大部分也不是associate professor,很多是想在这边攒经验然后出书或者去别的学校实现自己人生规划的。

他们人确实很好,也可以对于SLE有很多帮助,但是依赖他们积累人脉或者获得research opportunity就有那么一丢丢难了。所以SLE还是比较适合SLE for SLE's sake的人。

C on Philosophy

我觉得斯坦福的哲学和别的美国大学一样,主要track是analytical。但是它里面非常diverse,continental也很不错(包括哲学本系的教授和比较文学教授),比如我的advisor就是北美尼采协会的director。总体来讲是一个小而精的department,很多教授都非常厉害,有在古希腊哲学、metaphysics、逻辑、政治哲学等等领域的leading scholars。

官网上可以看到major requirements非常自由,所以不仅你想怎么structure你的哲学degree是非常自由的事,而且还可以上很多哲学系以外的课程,可以考虑结合不同的学科解答一些哲学系所探讨的big questions。

还有一个是Stanford会有一些很与时俱进的课,比如feminist philosophy/philosophy of race,能拓宽视野、探索一些哲学研究的未来新方向。毕业了感叹想学的太多、时间太少,本科下来只能说培养了兴趣,很难说自己有没有入了门。

Downside可能是很多入门课是lecture,到后面才是seminar。如果大家觉得自己的学术写作基础不错,有些讨论课也可以直接上,不一定从intro上起。大三大四想挑战自己可以上grad-level classes,教授一般对cross-registration都比较开明。

选校的同学可以多翻翻explorecourses/stanford philosophy department网站,再看看别的大学的class offering,看看这些课是不是对你胃口!我感觉最后的学科体验和你是否有感兴趣领域的教授很重要

大环境CS/Engineering比较热门,但具体到个人我觉得对我inspiration大于pressure,比如我入学的时候绝对想不到我会在大一对music产生兴趣,大二开始认真上了很多music department的课,直到现在开始做一个music technology project。

虽然有这么多choices一开始挺迷茫,但现在挺感激的。我记得我申请大学的时候犹豫斯坦福会不会文科没有理科这么好,但来了才发现其实文科有这么多大牛(比如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很多都是本校教授写的,还有一个itunes上有的philosophy talk也是斯坦福教授在讲),只是STEM也很强有点被盖过了风头。而且有时候因为上课人少,反而有更多人均的资源

H on Classics and Modern Languages

对拉丁语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考虑斯坦福的古典系~人相对少,但资金充足,暑期各种语言学习、考古、考察项目都会有funding。

再向大家推荐斯坦福的modern languages部门,它叫DLCL,有一批非常厉害的教授(至少是我比较熟悉的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方面),而且学生不多,很容易和教授建立比较好的关系,然后研究机会什么的都不是问题。

大家四年可以修240个学分,大部分人文专业都要求60-100学分,理科稍微多一些,所以可以尽情选各种各样的课。

西岸的techie氛围是比较出名的,但是人文气氛也非常不错,只是大家对于硅谷、对于tech趋之若鹜,让我们忽视了西岸强大又接地气的人文气氛。

关于理科 Science

在前面,我们介绍了Stanford的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类专业的课程开设。作为开车到微软、谷歌、苹果等互联网公司于硅谷的总部只需15分钟上下的地方,Stanford优越的地理位置着实是吸引了许多理工科学生前来求学。

和其他推崇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的高校一样,Stanford本科开设的基础科学专业都同人文专业一起归属在文理学院下(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ciences),其中提供理学学士(Bachelor of Science)的专业有:Biology, Chemistry, Human Biology, Mathematical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 Mathematics, Physics,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Symbolic Systems。本文我们将对其中几个比较热门的科学学科的课程做大致的介绍。

G on Mathematical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 – 数学与计算科学

这个专业对于那些兴趣爱好广泛,想学数学又不想太学术,想学CS又有些犯懒,或者是想学统计但发现Stanford在本科阶段不提供的同学们非常欢迎。MCS是隶属于统计系,比较类似于应用数学的专业。在过去一直维持30人上下,MCS专业近两年的人数日益壮大,现已成为了一个拥有100人以上的大系了。不过虽然人变得越来越多,系里无论时faculty还是学生都非常的友好。

作为一名MCS学生,你可以参加每周的pizza party以及afternoon tea,你可以和administration的奶奶畅谈人生理想,你也可以随时和教授交流学术问题。 关于选课方面,MCS专业要求的课程类别会更杂一些,其中包括数学、统计、CS以及管理工程(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下一篇推文会介绍此专业)方面的课程。

不过这些必修课程内容虽然每一科都会涉及到,但是内容没有非常深入,所以MCS专业非常适合那些仍然处于理科道路上的探索阶段,或者有意向参加Stanford的Coterm项目(在本科阶段同时修硕士学位)的学生。鉴于Stanford拥有全美学术最顶尖的统计研究生院,对统计或者应用数学感兴趣的同学不妨考虑选择MCS专业,毕竟还可以参加Coterm项目,提前在本科阶段接触硕士级别的统计课程。

Z on Chemistry – 化学

对于没有考过AP/IB或其他国际课程的学生来说,如果选择了化学专业,那么你的第一节专业课一定得从Chem 31A/B或者Chem 31M开启,而这两种专业课学校又将其归类在General Chemistry之下。

Chem 31A/B和Chem 31M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需要花费两个学期分别上完Chem 31A和Chem 31B,其课程内容涵盖了所有基本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并加强训练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针对自身化学背景较薄弱的学生;后者Chem 31M是面对具备较强的高中化学背景的学生,其涵盖了Chem 31A/B所涉及的相同知识点的更高级的部分,并且只在秋季学期开设,相对来说课程进度会更快一些。

不过无论是Chem 31A/B还是Chem 31M, 它们都会涉及到lab部分,也就是说无论你走了哪一种选择,你都将学会实验室所需的基本技能、技术以及对于仪器的使用。

对于拥有AP/IB或其他国际课程学分的学生,可以在入学当年的秋季学期参加General Chemistry Proficiency Test,以分到Chem33和其他化学课程中。如果你在高中时期获得了AP化学5份,并且在秋季学期的分班测试中拿到了通过的分数,那么你将会直接被分入Chem 33来学习有机化学的内容;而没有在分班测试中被分入Chem 33的同学,会从Chem 31M开始上起。

以上所说的三种基础课均为Stanford化学系的Chem 30系列课程中。这里要提醒的一点是,对于Premed或者计划读Medical school的学生来说,这个系列课程必须从大一的第一学期就开始上,并且学校的医学院是不接受AP/IB抵分的;换句话说,如果你是一名Premed学生,就算你的AP化学拿了5分,你也必须从最基础的Chem31A开始上起。

这个系列课程对于基础好的中国学生来说,内容不会太过于挑战性,就看你遇上的教授的授课风格是什么样的了。

Z, D & A on Physics – 物理

Stanford的物理系对专业学生有非常系统性的课程规划(track)的同时,也给予了学生们足够的自由来按照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课程。物理系的很多课都标了Pre-requisites,然而就算你没有满足官方要求的Pre-requisites,你仍然可以去上这些课程,这可能是因为Stanford的物理系觉得作为大学生,大家可以准确判断自己的能力。

*不过这个制度在其他department就不一定适用,比如笔者就被教授踢出过graduate literature的课。

另外,由于Stanford物理系近两年来开始采用了“active learning”的教学方式,并且貌似已经应用到了入门课程的教学,也就是将lecture和discussion session融合在一起,避免了单一的教授讲课传授式教学,学生们可以做到真正的“边学边用”。 对于大一想要进物理系的学生,Physics 60系列课程是一个不错的低阶选择,例如61 Mechanics and Special Relativity63Electricity, Magnetism, and Waves以及65 Quantumand Thermal Physics

60系列是物理系的入门课程,内容有趣又富有挑战,对于物理和数学系的学生基本都可以驾驭。如果你考过AP Calculus BC以及Physics C,就可以满足选课基础了。课程中也会用到其他数学类工具,比如multivariable calculus,其实都是可以在上这门物理课的同时通过上其他数学课来练习。

另外,如果你是在高中阶段完整地学习过AP物理,并且也在课外时间里认真学习过热力学,那么你对于60系列课程所涵盖的部分单元会非常熟悉。其中最具有挑战性的部分在于如何把这些物理理论用更简洁的数学方式表达,同时也需要培养准确的解决物理问题的直觉。

这些挑战主要体现在每周的习题集(PSET)上面,这些习题的形式及难度可参考Edward Purcell的Electricity and Magnetism 课本中problems和exercise部分的2-3星的题目。

对于具有非常优秀物理基础的学生,也完全可以直接跳过60 系列,挑战进阶课程。如果你的数学功底够扎实,完全可以尝试在冬季开设的PHYSICS120 Intermediate Electricity & Magnetism I130 Quantum Mechanics I等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物理课。

这些进阶课程会让学生对于物理的相关领域和内容有更加系统性的深入理解,同时也为假期的科研项目以及之后其他更加高级的课打好了基础。

如果你对于自己的物理知识储备以及学习能力非常自信,那么欢迎挑战各种硕士级别的课程,包括230/231Graduate Quantum Mechanics, 262 GeneralRelativity, 153 String Theory, Quantum Gravity, and Black Holes330 Quantum Field Theory等等。

上硕士级别的课程的好处是作业量少,考试take-home,但是其挑战性肯定也是不言而喻,大家需要酌情选择。

另外,对于工程学科和Premed的学生,在需要满足science requirement 同时又想轻松拿A的时候,Physics 40 Series是最佳选择。但是个人建议如果想要进物理或者数学专业的同学,还是要选上述的60系列课程才有足够的深度为接下里的中级和高阶课程打好基础。

在这里给大家另外分享两门课:PHYSICS 59 Frontiers of Physics Research APPPHYS 204 Quantum Materials

59是一节seminar(研讨会形式), 建议对物理感兴趣的同学在大一的秋季学期选修。这节课每周都会有一个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介绍各自领域最前沿的研究;如果你对他们所谈到的哪方面感兴趣,也可以尝试直接与这名教授交流做research的机会。

另一方面,如果你对凝聚态物理有兴趣的话,APPPHYS204会是一门非常有趣的概论课,每节课会详细讨论一个方向,比如拓扑材料、高温超导、量子自旋液体等等。

授课教授是夫妻档 Ian Fisher & Yuri Suzuki,课程内容深入浅出,算得上是凝聚态物理通识教育的葵花宝典,如今笔者还经常翻出当年的lecture notes作为reference。唯一要注意的是这门课隔一年才开一次;如果你错过了但又想一睹Ian教授的风采的话,推荐APPPHYS 270

关于科研(research)机会,因为Stanford物理系的教授很多,本科每年只有大约20名学生,所以只要你愿意厚着脸皮去教授办公室主动和他们沟通,你就一定会有做research的机会。

不少和笔者同届的物理系同学甚至找到了不止一个愿意收他们做research assistant的教授,最后倒变成了学生挑老师。同时,Stanford物理系的研究范围也很广,从非常数学化的弦论(教授如Shamit Kachru,Eva Silverstein,Renata Kallosh等) 到非常有实用价值的高温超导体(如沈志勋)和神经科学(如Surya Ganguli)。不管是什么课题,总会有几个教授可以满足你的兴趣。

除了在校内的研究机会,Stanford著名的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也值得一提。虽然SLAC建立的初衷是为了做粒子物理的研究,现在的SLAC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多功能的跨学科性研究中心,每年暑假SLAC的教授们也会提供种种机会,新生们都可以关注一下。

如果你的脑海里曾经划过申报物理PhD的念头,那么除了找一个导师从事本科研究之外,也推荐多去听听research seminar,比如说每周二下午的AppliedPhysics/Physics Colloquium,因为它是面向整个(应用)物理系的,所以各路专家都会尽量让报告通俗易懂。

如果你想找一个教授一对一地聊聊某个领域的最新动向,但又不好意思发cold email的话,可以抓住office hour的机会。与辅导PSET相比,教授们更加乐忠于和你分享他们的research。

关于Stanford物理系的community,因为人少所以同届的人都很熟,整个系的交流氛围都非常轻松。除了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其他所有人都是first name basis,不过像Leonard Susskind教授,Stanford物理系的领导之一,大家都直接叫他Lenny。

在他自己出版的书里面,他还常把自己和Steinbeck 《人鼠之间》中可爱的Lenny做比较;上课的时候也经常自嘲,非常平易近人。另外,每周二下午在物理楼Varian building都有免费的甜甜圈拿,而且还有各种请学界大牛来讲述他们研究成果及心路历程的 colloquium。

如果你经常在Varian晃悠,将有大概率捕捉到物理系的吉祥物:Lenny和Douglas Osheroff,而后者会友善地拉住你聊天唠嗑,给你指路,导致你错过下一堂课。

最后说一些关于物理专业的warning——笔者认为Stanford的物理系和东部如Harvard、MIT等学校物理系最大的差别在于本科学生的背景。MIT、Harvard和Princeton聚集了大量数学物理奥林匹克金牌选手。同时,这些学校的本科物理系毕业生也比Stanford要多。

虽然Stanford物理系的本科学生都非常的优秀,但是那些少数获得过竞赛金牌在Stanford就读物理的同学,会觉得Stanford的学生基础不够扎实,而且解题能力偏弱。所以,对于竞赛背景很强的新生,warning就是你们可能也会有同样的感觉。

但是笔者不觉得这是斯坦福的一个弱点,即使高中时期没有竞赛的背景也可以在今后物理的学习和研究中走的很远。

本科阶段的知识和能力和未来的物理研究没有必然的关联。如果能在本科阶段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热忱,然后再投入物理研究,在高中阶段落下的一些基础完全不是障碍。虽然解题能力很重要,但毕竟物理不是工科,所以很多时候更加需要intuition和imagination。

这两点并不是单靠刷题就能获得的,而是基于大量的阅读、思考以及和他人的交流。Stanford物理系的朋友们背景和兴趣都非常多元化,这对于培养直觉和想象力非常有益的。可爱的Lenny教授自己也不是什么金牌选手,在大学也是从零开始,但他大胆的想象力和对物理的挚爱让他成为了一个传奇。

同时,斯坦福的物理系学生往往在物理之外有别的兴趣,生活丰富多彩。在笔者所认识的Stanford物理系本科生里,有自己搞摇滚乐队的Scott,有热爱theater的Z学姐(现非鱼剧社社长),也有在海上生活了四年的Douglas。

本科的生活远不仅是学知识和做研究,所以Stanford这样一个比较奇特的物理学生community反而让人感到很有趣,很inspi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Quad at Stanford

关于工程  Engineering

Stanford的工程学院在近一百年来一直都处于创新的前沿,学院共开设10个系(Departmental Majors)以及6个跨系(Interdisciplinary/Interdepartmental Majors)的专业课程。这10个系专业分别为:Aeronauticsand AstronauticsBioengineeringChemical EngineeringCivil EngineeringComputer ScienceEnvironmental Systems EngineeringElectrical Engineering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和 Mechanical Engineering;6个跨系专业为:Architectural DesignAtmosphere/EnergyBiomechanical EngineeringBiomedical ComputationEngineering Physics 以及 Product Design

和Stanford的其他学院一样,工程学院为自己的学生提供了丰富和灵活的课程选择,并鼓励学生充分地利用大一和大二两年来探索自己真正的学术取向。不过学院建议大家在享受灵活选课的同时也要避免两极分化——作为一名工院学生,如果大一一年完全没有上任何数学、科学或者其他工程类的专业课,会导致你很难在四年内完成你所选的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相反,如果你把大一的每个学期都排满了微积分、物理、化学以及每名学生都必修的写作课,这也将会是一个灾难。你应当在对自己的学术探索以及大学必修课程中找到平衡点,而不是完全漫无目的或者用力过甚。以下文章我们将带来对几个工院专业课程的介绍。

G on ManagementScience & Engineering – 管理科学与工程

众所周知,美国大学普遍不在本科开设商学院或商科专业,Stanford也不例外。MS&E专业为学生提供学习工程系统分析基础的机会,目的是使他们能够规划、设计和实施经济、技术或金融相关的管理系统。MS&E共有三个track可供学生选择:Finance and Decision(注重财务和战略计划的设计及分析),Operationsand Analytics(注重算法、理论以及制造、生产和服务系统的设计及分析),和Organizations,Technology, and Policy(注重对组织和公共政策的理解、设计和分析,尤其是基于技术的问题)。

学院本身的范围比较广,基于学生自行选择的track,可供选择的专业课也有很多类别,包括数学、统计、CS、经济,甚至也有物理、生物等。MS&E的专业核心会涉及到数学建模、系统分析、组织类理论、优化数据/系统、概率论、统计学、伦理学、计算机科学和经济方面。不同track要求的必修课也会有些区别;如果你选择的是FD方向,那么你从第三年开始会上到的课程有MS&E140 Accounting for Managers and Entrepreneurs 145 Introductory Financial Analysis等;OA方向的进阶课程包括MS&E230 Incentives and Algorithms还有267 Service Operations and the Design of Marketplaces等。值得一提的是,MS&E很多本科课程(课号为1xx)和研究生课程(课号为2xx)是非常相像或者完全一样的,所以考虑MS&E的同学也可以同时考虑以下Coterm本专业,只需要45学分,物超所值!

S on Computer Science –计算机科学

之前提到过Stanford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很多同学应该都会被CS专业所吸引。和其他部分专业相似,Stanford的CS现开设九个细分的方向:Artificial IntelligenceTheory, Systems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GraphicsInformationBiocomputationUnspecialized以及Individually Designed,其中最后两者没有给指定的具体方向,学生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学术偏好来自由制定。大多数track要求的课程的总体结构是相似的——一到两门入门课程,两到三门高度相关的课程,以及选修课;而选修课中需要涵盖所选track的研究生课程,其他系的课程,还有通用的CS课程。

这里我们将对上述九种track中的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方向进行一些介绍。笔者强烈建议抗批评和修改能力很强的同学再来选择这个track。一个常见误区是很多人可能觉得自己会写代码的同时,美工基础也不错,应该也可以直接干这行吧。这是大忌!HCI不是专门学习设计APP的track。科技发展那么快,在不久的将来(可能5年后)甚至可能都没有公司在做APP。

非常推荐想走这条track的同学先认真努力上完CS147 Introduction to HCI Design 和 CS247 HCI Design Studio。这两门课是就算你chill一整个学期,依然可以做出点东西放在final project fair上展示,并且也不会在众人面前丢脸;你也可以更加努力地去对待这两门课,然后做出超过class expectation的final product,结果当然是你会收获更好的成绩,另外final project fair会有很多公司猎头,你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最重要的是,今后无论你在做什么,是否还在做App,甚至你可能三十年后不再做electronic device platform,也不知道那时候会兴起什么,但是这些你曾经拼命练习过的技能都是你一辈子能用到的。

关于选课,另外一个要点就是diverse,尽可能的多选一些不同学科的课程,比如Psychology,MS&E,Art,Communication,Graphics等。当然,HCI作为CS专业下的track,CS系得课程肯定还是首要重点关注得,编程基础一定要打扎实,一般上到CS247就会对这一点有很深的感受。

但是一个人不可能从propose idea到coding up都样样精通,所以大学四年另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一定要学会teamwork。你不是一个单纯领任务、做任务、通关,再到拿金币的码农——你的想法会直接决定整个团队努力在这某一时间段内的成果是否有用,而有些project就应该在开始前因为不完善的idea被枪毙掉。所以一旦走上HCI不归路,你就要保持绝对的理智和冷静。是,自己的设计就像自己的孩子,一般人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天下最棒。但其实并不是,尤其在iterate到5次的时候,基本是听不进任何话的;所有的critique仿佛都在对你进行人身攻击一样。然而事实却是,受到多难听的批评都要接受消化,碰到多强势的队友都要敢于否定,一定要相信自己的reasoning,而不是情感。

总之HCI是个更加侧重于右脑的track,也是最需要open mind的一个track。感觉比起tech,personality是最重要的。当然HCI也分research和在公司实干两个路。一般课堂里学到的都很正,是research会走的流程,在公司实干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

CS的科研工作者在Stanford不占多数,但是如果遇上自己很热爱的题目,做research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笔者认为做research首先要有好的理论知识基础,并对科技技术的最新进展要有一定了解。Stanford在AI和Computer vision方面的课程是很优秀的,从著名的吴恩达的machine learning(在coursera上有公开版本),到Professor Silvio的传统计算机视觉基础,再到李飞飞的深度学习课程(油管上有录像),整个课程设置循序渐进,相辅相成。处在Stanford的另一大优势就是在微信朋友圈里都可能看到最新的科技进展,除此之外也有其他资源来了解感兴趣领域的最新进展。

本科生如何开始接触research是个很因人而异的过程。一般来讲,Stanford暑假有专门面向本科生的Curis项目,能让你在大一的暑假就开始体验research。但是,这种机会往往有时并不能体现真正的魅力,尤其在大一这种对很多课题还处于一知半解的时候,research往往更像是做software engineer,对真正的学术贡献可能有些瞎子摸象。个人的建议是有机会的话把感兴趣的领域运用到实际应用中去(如人工智能on股票),这样能让你逐渐对该领域产生一套自己的见解,在未来会很有用。另一条路是去像GoogleBrain这样更加偏向理论应用的地方,锻炼自己的基本功。当你锻炼好基本功并对领域有一些小小的见解的时候,research成果才会更加水到渠成。

三星说苹果不值得赔偿的理由是“intuitive”,那是因为苹果经过无数尝试找到了最intuitive的solution,那看上去是很intuitive啊。每一个点,每一条线,每一种颜色,都有自己的心情。CS系的HCI要解决的不是x+5=10中x是多少,而是akflvfa;fhpqwefoj;sadljasd;nv;afoaifwfporjfp’saokv(就是一片意义不明的东西,你也不知道自己要解决什么,怎么解决)。既然选了就好好做,人还是要有责任感。我们必须把自己当作用户的公仆。startup那么多,成功的不多——没有用户的基础,不符合用户的需求,代码写得再好,界面设计的再妙它就是一堆垃圾,没人用的。但这不是说设计的app一定要让所有用户满意是吧,a product that takes nostand is no point。

F on Product Design –产品设计

你知道吗?Snapchat的创始人Evan Spiegel就是Stanford产品设计PD专业出生。他在大四的时候做了一个自焚图片社交软件peekaboo,后来毕业前就drop out把peekaboo做成了后来的snapchat。

产品设计是什么?Industrialdesign? Graphics design? User experience design? User interface design? Urbandesign? Engineering? Arts? Science? 二十一世纪最大未解之谜。要说PD到底是什么,还要从Stanford的d.school(HassoPlattner Institute of Design)讲起。

笔者的恩师David Kelley在上世纪从Stanford毕业后在硅谷开了一家design consulting firm,后来这家公司改名IDEO,通过各种创新型设计项目逐渐确立了全球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公司的地位。第一个Apple滚珠式鼠标,日常牙刷手柄上那个带squishy rubber的设计等等都是IDEO的大作。你可能还听说过“design thinking”,这也是David Kelley提出来的新包装的概念,其原型是近百年来design world最主流的设计理念——human-centered design。后来2004年的时候David Kelley创建了Stanford d.school,而design thinking的影响力也随之与日俱增。

Stanford的PD专业的出现就跟以上这段历史很有关系。PD主修课里很多课其实都在教授IDEO的独特工作方式。ABC频道曾经做过一个IDEO专访,第一次向全世界介绍了他们的工作方式,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redesignshopping cart的这个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66ZU2PCIcM 

关于PD专业整体的课程概况,鉴于PD隶属于Mechanical Engineering(机械工程)系,所以有些基础的必修课也都是ME的,其目的是着重培养学生制造physical prototype的能力。ENGR14 Intro to Solid MechanicsME80Mechanics of Materials还有ME203 Design &Manufacturing是最具代表性的几门课。其中ME203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门课,就像CS107 Computer Organization & Systems一样,课程内容是使用PRL的machining,sandcasting,welding等资源自己设计CAD模型并独立完成一个物理产品的制作(如台灯,椅子,运动器材,自行车蓄电装置,红酒架等等)。整个课程有很多TA会做每周答疑,所以这门课其实不需要任何专业知识就可以上。而上完ME203之后你会意识到,想做什么就去请教专家,并不需要等一切具备再去做,这也是d.school所持的理念。从ME的基础上,PD删去了很多不必要的ME课程,加入了Psychology,Art studio,CS等类别的选修课。不过话说回来,由于仍然是属于工程学院下的专业,PD还是必不可少的需要数学(20学分)和科学(包括12分的Physics 40 series,如果有AP可以抵掉)。

接下来着重介绍一下ME115系列和ME216系列。两个系列都是三门课(ME115A/B/C, ME216A/B/C) 一般大三和大四学年上。115和216是PD的精华,基本上所有产品核心技能都是在这几门课中培养的。115A Introduction to Human Values in Design跟IDEO系出同门,David Kelley亲自教授。整个课程完成3个design project,比如redesign grocery shopping experience,designing the Palo Alto natural museum等等,每年项目有所不同,但是都很有趣。115B Product DesignMethods着重工匠精神和设计风格的培养。115C Designing Your Business是企业设计,有点像一个迷你版本的创业类课程。另一个216系列是PD的进阶课程。216A Advanced Needfinding是教你如何洞察人和环境以及互动来发现问题和机会;216B&C Implementation则是自由组队,自由选题,运用之前所学的技能做一个产品或服务(可以是digital product like an app or software,physical product 比如运动假肢、轮椅加速器、自拍杆等),上文提到的snapchat原型peekaboo也是由此诞生的。

如果你对PD有基础兴趣但还不确定是否就要选择这条道路,Stanford会建议你去上ME101 Visual Thinking。这门课十分强调动手制作各种神奇的project,团队合作,并且也会锻炼学生brainstorming和wild ideas的做事方式,不过并不是每个上过的人都喜欢这门课,笔者本人就是其中之一。但是无论你喜欢具体做什么,如果你在ME101课上能够认同他们的价值观,并且喜欢跟别人合作,在说笑中完美实现一个工作量很大的project,那么PD major很适合你。

最后关于学习PD之后能做什么,答案是:什么都能做。虽然PD没有很强的technical储备,但是其对于product sense,business sense 和 leadership and public speaking能力的培养都能让你在各行各业脱颖而出。笔者本科暑期实习做过投行、管理咨询、产品市场还有和产品管理,也尝试过创业项目。只要你想做,doors are open。如果你比较喜欢digital products但是觉得PD缺乏这些课程,有很多PD的学生同时上很多CS课,甚至干脆design own major PD+CS。有时间的话Coterm CS也会是不错的选择。

J & Z on Engineering– 对工院学生总体的建议

这边顺便提一下Technical Communication Program,是工程学院的专属写作/presentation辅导中心,可以改从简历到论文到(研究生)申请文章的所有写作和辅导从求职面试到科研会议的各类 presentation,尤其是specialize在科技类信息的写作、演讲上,全部免费,不过一般情况下是只有工院的学生才有权限使用。

J: 一定要记住,顶级的工程师都不是专业专家;只在一方面专精的工程师只算是个高级技工。强烈建议所有的有志向在工程方向有所建树的同学,从求学第一天起就注重培育全领域能力,尤其在本科阶段,比起具体的专业方向,更应该注重基础的工科素养的培养。如果想成为顶级的生物工程师,那就去学习机械、电子;如果想成为顶级的软件工程师,就去学好物理、化学、政治和经济,并且做到能同电子工程和土木工程师谈笑风生。你也可以抽点时间去Terman Library或者各种专业图书馆闲逛,看到有意思的专业书籍就拿下来随便翻一翻,看看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跨领域知识。笔者在大二于化学图书馆瞎逛的时候就是这样接触了water splitting的概念,六年之后这个概念成为了自己博士论文的主题。至今也会没事干就去Medical Library闲逛,因为对于电子工程师而言,生物和医疗方面的知识是最难以接触的知识。

Z: 本人现在的工作偏向于计算机系统架构方面,主要尝试回答的问题是如何从应用出发设计高效低能耗的系统。从个人的经历上看,本科是一个让你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工作方法的过程。专业与专业之间虽然会有很多细节上的不同,但是驱动这些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其实都是很接近的。求同存异,找到这些问题,不断更新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是笔者认为在本科期间最重要的任务。

Stanford电子工程系与业界联系非常紧密,互相之间是一个共生的关系。有很多业界的研究组是由Stanford的毕业生在带领。如果有志于去业界工作,可以和你的advisor提出来,他们会帮你联系到对口的研究组。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AP心理学考点梳理!AP心理学考试备考方案

下一篇

正项级数的收敛与瑕积分计算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