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ProfessorLee深度解读

今天我们将带大家深入解析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学院的博士生导师ProfessorLee,通过这样的“方法论”,让大家学会如何从了解一个导师开始,到后期更好地撰写套磁邮件及其他文书

研究领域解析和深入探讨

教授是一位在摄影领域具有多重身份的学者,他既是研究者,也是实践者、策展人和教育工作者。

他的研究兴趣和实践跨越了多个领域,主要包括:

a) 概念性纪实摄影:教授的艺术实践介于概念性纪实摄影和艺术研究之间。概念性纪实摄影是一种将传统纪实摄影与概念艺术相结合的摄影形式。这种方法不仅仅是记录现实,还试图通过摄影来传达特定的概念或思想。在这一领域,摄影师通常会围绕一个中心思想或主题来组织他们的作品,使用视觉元素来探讨复杂的社会、文化或个人议题。

b) 艺术和档案研究:教授的工作还涉及艺术和档案研究。这种研究方法结合了艺术创作和历史档案的探索,旨在通过examining现存的视觉材料和文献来重新审视历史叙事或创造新的艺术表达。这种方法对于理解摄影在历史和文化语境中的角色至关重要,同时也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c) 当代模拟摄影实践:在数字技术盛行的今天,教授仍然保持对模拟摄影的关注。模拟摄影,也就是使用传统胶片和暗房技术进行的摄影,在当代艺术中有着独特的地位。这种实践不仅保留了摄影的物质性和工艺感,还能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为艺术家提供了与数字摄影不同的创作可能性。

d) 后摄影实践:"后摄影"是一个相对新兴的概念,指的是在数字时代,摄影的本质和功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后的摄影实践。这包括对数字图像的操作、合成、重新语境化,以及对摄影本身的概念性思考。教授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反映了他对摄影在当代语境中角色和意义的深入思考。

e) 中国语境下的摄影实践:教授的研究特别关注中国语境下的摄影实践,包括其社会、文化和政治历史。

这一研究方向体现在以下几个具体项目中:

1. 香港和社会主义中国的摄影书籍和独立出版:这个研究项目可能探讨了摄影书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产物在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发展历程。独立出版在这一领域扮演了重要角色,反映了摄影师和艺术家如何在不同的政治和文化环境中表达自己的视角。

2. 后摄影语境下的不服从图像和想象技术:这个项目探讨了在数字时代,图像如何被用作一种反抗或挑战主流叙事的工具。"不服从图像"可能指那些挑战权威、质疑现状或提供另类视角的视觉材料。同时,"想象技术"可能涉及如何使用新的技术手段来创造和传播这些图像。

3. 中国语境下的纪念摄影:纪念摄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这个研究方向可能探讨了摄影如何被用来纪念逝者、保存记忆,以及这种实践在中国社会和文化中的演变。

精读教授所发表的文章

2022-2023年度优配研究金项目:

项目标题:"Disobedient Imagery: How new media, digital image technology, and algorithms redefine photographic truth in the public and virtual spheres of the 21st century"

这个项目探讨了在数字时代,特别是在新媒体、数字图像技术和算法的影响下,摄影真实性的概念如何被重新定义。这个研究方向非常前沿,反映了教授对当代摄影理论和实践的深入思考。可能的研究内容包括:

  • 数字技术对摄影真实性的挑战
  • 算法在图像处理和传播中的角色
  • 社交媒体平台如何改变我们对图像的理解和使用
  • "假新闻"和图像操纵对公共舆论的影响
  •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在摄影中的应用及其对真实性的影响

2017-2020年度优配研究金项目:

项目标题:"Identification of Porcelain Photo in the Chinese Context: Material Culture, Technical History and Creative Application"

这个项目聚焦于中国特有的瓷像照片,从物质文化、技术发展史和创意应用三个角度进行研究。可能的研究内容包括:

  • 瓷像照片在中国丧葬文化中的角色和意义
  • 瓷像照片制作技术的演变历史
  • 瓷像照片与中国传统艺术的融合
  • 当代艺术家如何创新性地使用瓷像照片技术
  • 瓷像照片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

这两个研究项目反映了教授的研究兴趣跨越了当代数字摄影和传统摄影技术,并将摄影置于更广泛的文化和社会语境中进行考察。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使得他的工作在摄影研究领域具有独特的价值。

教授的学术地位

a) 学术背景: 教授在香港大学获得艺术史学位,后来在伦敦艺术大学传播学院获得了摄影新闻学和纪实摄影硕士学位,并获得了英国志奋领奖学金的支持。这样的教育背景为他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b) 研究资金:教授多次获得重要的研究资金支持,包括香港研究资助局的优配研究金(GRF)和其他机构的资助。这不仅反映了他的研究能力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也为他开展深入研究提供了必要的资源。

c) 国际展览经历:教授的摄影作品曾在奥地利、德国、香港、日本、拉脱维亚、韩国、台湾、英国和美国等地展出。这种广泛的国际展览经历不仅证明了他作为艺术家的才能,也增强了他作为研究者的国际视野。

d) 获奖经历:教授的作品多次获得重要奖项的提名或入选,如WMA Masters Award、KG+ SELECT 2019 (Kyotographie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Festival)等。这些认可进一步证明了他在摄影艺术领域的影响力。

e) 学术职位:教授是伦敦南岸大学网络图像研究中心(CSNI)的访问研究员。这表明他的研究得到了国际学术机构的认可,也为他提供了更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

f) 研究资助:教授获得了多项研究资助,包括亚洲文化协会香港分会颁发的李嘉诚基金会 - ACC研究员资格(2020年)。这些资助不仅为他的研究提供了经济支持,也是对他学术能力的认可。

g) 跨学科研究:教授的研究横跨摄影、艺术史、文化研究、数字媒体等多个领域。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使他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摄影这一媒介,为该领域带来新的见解。

有话说

基于对教授研究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创新性的研究思路,这些思路既延续了教授的研究方向,又有所拓展和创新:

a) 人工智能与摄影真实性: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生成式AI的出现(如DALL-E、Midjourney等),摄影的真实性概念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可以探讨AI生成图像如何影响我们对摄影真实性的理解,以及这种技术对新闻摄影、纪实摄影等领域的影响。研究问题可能包括:

  • AI生成图像与传统摄影在真实性感知上的差异
  • AI摄影在新闻报道和社交媒体中的伦理问题
  • 如何在AI时代重新定义摄影的本质和价值

b) 数字档案与集体记忆:在数字时代,大量的个人和集体影像被储存在云端和社交媒体平台上。这为研究集体记忆和文化认同提供了新的视角。可以探讨:

  • 数字影像档案如何塑造和影响集体记忆
  • 社交媒体平台的算法如何影响我们对历史事件的影像记忆
  • 数字时代的纪念摄影:从实体相册到社交媒体回忆功能

c) 后疫情时代的摄影实践:COVID-19大流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摄影实践。可以研究:

  • 社交距离如何改变街头摄影和纪实摄影的实践
  • 虚拟摄影棚和远程摄影的兴起及其对摄影行业的影响
  • 疫情相关影像在塑造公共记忆和历史叙事中的作用

d) 跨媒介摄影研究:随着技术的发展,摄影与其他媒介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可以探讨:

  • 摄影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的结合及其艺术表现
  • 动态摄影(如Apple的Live Photos)对静态摄影概念的挑战
  • 摄影在多媒体艺术装置中的角色演变

e) 去中心化技术与摄影:区块链等去中心化技术为摄影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可以研究:

  • NFT(非同质化代币)如何改变摄影作品的收藏和交易模式
  • 去中心化存储技术对摄影档案保存的影响
  • 区块链技术在保护摄影版权和追踪图像使用方面的应用

博士背景

本硕均毕业于国内知名的中央美术学院,之后在伦敦艺术大学获得摄影艺术博士学位。她的研究方向涵盖当代摄影实践、视觉文化理论、数字影像与社会变迁等。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Photography and Culture》和《Visual Studies》上发表过多篇论文。熟悉国内外顶尖艺术院校的申请流程和要求,能够帮助申请者制定有针对性的研究计划,提升作品集质量。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4-2025重要时间点和考试时间表!

下一篇

文理学院 VS 综合性大学如何抉择?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