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SAT机考的本质看备考

我最早接触SAT教学是在2015年的暑假。过去九年以来,我有幸见证了三个时期的SAT考试:2400分纸考(2005至2016年)、1600分纸考(2016年至2023年)和1600分机考(2023年至今)。如今SAT机考授课也已经进入第二个年头,我想分享一些感受。

新事物出现时,人们倾向于关注的是不同之处。考试的推陈出新尤其引人关注,似乎忽略了某个变化就会影响备考,这也是为什么分析SAT纸考和机考差异的文章比比皆是。

不要误会我的意思:纸考和机考当然存在差别,而且这些差异涉及到形式和内容两个层面。但是,当参考的时间尺度拉长之后,就能看出一些长期规律;在迥异的表面之下,SAT考试保留着相同的内核——SAT仍然是一个以学术英语为载体的逻辑考试。

这句话我经常讲给学生,每次也都会提醒他们留意其中的两个关键词:“学术英语”和“逻辑考试”。

暑假期间有一位在美国读高中的学生做完精读向我抱怨:“我在美国这么多年,从来没听美国人用过这些单词。比如什么innocuous‘无害的’,为什么不能说harmless?”

我的回复是:你跟美国同学用英语老师话聊天,当然用不上这些学术词汇;但是,因为你不认识这些学术词汇,就算有人使用你也不知道。事实上,教科书、学校老师可能在你没注意的情况下都用过这些单词。

但这就是SAT考试一直以来的特点:不考生活英语(所以俚语词汇量再大也没用),而是考察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和人文语境的学术英语理解和运用能力,这意味着考生需要具备非常扎实的词汇和语法功底。

刚才提到的那位学生当时读的是这样一句话:

Conjugation may alter constituents'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such that innocuous nanomaterials form a nanohybrid that is anything but.

大部分刚开始SAT备考的学生,阅读这句话的体验大概是这样:Conjugation,不认识,先略过;alter,这个词背过,意思是“改变”;constituents长得像constitute,可能跟“构成”意思差不多;property是“财产”……

用这个方式阅读,本质上是做了一遍词汇测试,根本串不起来含义;最后分数也比较惨烈,大概是1200分(托福大概80分)。

大部分称职的老师遇到这种水平的学生,会做两件事:一是把材料难度降下来;二是让他们好好背单词,夯实语言基本功。

冲击1400分(托福大概100分)的学生能读懂大概含义,他们典型的阅读体验是这样的:Conjugation不认识,但这个东西会改变成分的生理化学性质,乃至……innocuous不认识……的纳米材料会构成……anything but看不懂……的纳米混合物。

读到这个程度勉强能做题:把不靠谱的错误选项排除,剩下的相近选项还是不太好办,但靠着六七成左右的把握也许能选对。

但是,请注意,这个水平的学生会在老师的带领下走上两条完全不同的备考道路。

有一类老师是逃跑主义者。他们觉得“既然生词怎么背也背不完,那干脆不用背了;咱们另辟蹊径,看看在不背单词的情况下,能不能通过出题规律把题做对。”

于是这些老师开动脑筋,发明了各种企图节省时间、提高正确率的考试技巧,比如各种略读规则;以上面那句话为例,他们会说能读出“成分的性质会改变”就够了,剩下的交给想象力,因为总有一种解读方式能把正确选项挑出来。

逃跑主义的问题在于把权宜之计当成了长久之计。

另一类老师,也就是我,主张能力提升:在现有的理解基础之上,应当尽可能填补空缺,从而实现精准理解。

这就意味着要认识尽可能多的单词,比如innocuous;还需要知道用法,比如anything but是“绝非”,后面接的是你想表达的意思的反义词,从而起到负负得正的肯定效果。

超然老师与上海同事探讨教学‍‍‍‍‍

举个例子,你想强调这家酒店很贵,可以说This hotel is anything but cheap.如果语境当中有这个反义词,那也可以省略,比如You might think this hotel is cheap; it's actually anything but.

这样一来,上面那句话的含义赫然显现:Conjugation会改变成分的生理化学性质,乃至无害的纳米材料会构成绝非如此的纳米混合物。

虽然这样的备考方式远远不足以消灭生词,但生词占比越低,对于准确理解的阻碍就越小,答题的把握就越高。

因此,SAT想要突破1400分,需要解决学术英语问题。

但是我们还有另外一个关键词,即“逻辑考试”:在读懂字面含义的基础之上(这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持续追求的遥远目标),SAT真正想考察的是考生能否读出底层的逻辑关系。

还是以刚才的句子为例:这句话摘自一道双篇题,涉及探讨相同话题的两个段落;很多学生看懂了字面含义却做不对题,多是因为没看出来这两篇文章争论的是“无毒的纳米材料是否会构成有毒的纳米混合物”,本质上是部分和整体的一致性问题——这就是底层逻辑关系。

从SAT机考的本质看备考

上文提到的双篇题原文诸如此类的逻辑难点贯穿着整个考试:填空题需要读出逻辑关系,从而选出某个关键词的近义词或反义词;寻证题需要找到支撑或削弱特定信息的选项;推断题更为烧脑,需要根据前文信息选出符合逻辑的后文……SAT想要突破1500分,除了读懂更多学术英语之外,还需要重视逻辑思维的提升。

总结而言,SAT考试虽然进入了全新的机考时代,但可以说是“新瓶装旧酒”:考生作答不再需要使用铅笔橡皮,而是面对模块化且自适应的考试界面;界面当中呈现的不再是长篇文章,而是精简的段落……

但是无论样貌如何变化,SAT考试衡量“大学学术适应力”的使命没有变化,它作为以学术英语为载体的逻辑考试的本质也没有变化。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阿拉巴马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项目如何?

下一篇

从几年级开始备考AMC8?难度会不会很大呢?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