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的金融类硕士项目以其世界顶尖的学术声誉、强大的校友网络以及与金融业的紧密联系而备受中国留学生青睐。
然而,随着其他G5高校和伦敦商学院(LBS)相继扩招,LSE金融系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生源分流的影响,不得不在录取上作出调整。
那么,这种趋势究竟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中国学生又该如何应对?
01、扩招导致的招生调整
首先,我们需要承认,G5其他院校扩招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申请LSE的竞争压力。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LSE金融硕士2023年秋季入学的中国学生录取率达到了15.1%,比2022年增加了3.5个百分点。
然而,这一看似积极的信号背后,却隐藏着LSE招生偏好的微妙变化。
例如MSC Finance虽然录取率有所上升,但学校仍对申请者的量化基础和GMAT成绩保持较高要求。MSC Finance and Risk对来自中国大陆985高校的本科生相对更为友好,但申请者仍需在文书中突出其在量化分析和风险管理方面的能力与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MSC Finance and Economics的招生偏好呈现出更为明显的变化。学校倾向于录取英国本土本科生或其他海外本科背景的申请者,对中国大陆申请者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02、四个金融硕士的录取偏好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各个专业的不同招生趋势,以下是LSE四个主要金融硕士项目的详细介绍:
◇ LSE金融系的王牌专业。2023年秋季入学的中国学生录取率上升到15.1%。
◇ 偏好录取海本或中外合办背景的申请者,但近年录取的中国本土本科生比例也在增加。
◇ 课程内容覆盖公司金融、资产管理、投资并购等传统主题,同时也引入了可持续金融等新兴领域。
◇ 课程难度大,课业压力大,开学前应该通过预备课程打好金融数学和会计基础。
◇ 申请时重视量化基础和高GMAT成绩,同时要在文书中突出实习经历和申请动机。
◇ 中国学生比例较高,2023年秋季录取率为15.4%。
◇ 对中国本土申请者更友好,特别是中等水平的985高校学生。
◇ 课程内容偏向定价和风险分析,与德意志银行合作,有助于学生获得内推机会。
◇ 申请者需在文书中强调量化能力和对风险管理的兴趣,可以提升申请成功几率。
◇ 更偏好海本、英本背景的学生,对中国本土申请者要求较高。
◇ 该专业有强烈的学术导向,是申请PhD的绝佳跳板。
◇ 申请时需突出学术能力、定量背景以及对金融研究的投入。
◇ 可能是LSE金融类对中国学生申请“最不友好”的专业,录取率常年低于9%。
◇ 课程其实与MSc Finance类似,但增加了私募股权相关课程。
◇ 申请者需在文书中强调丰富的私募实习和工作经验,并展现出对这一领域的兴趣和批判性思考。
03、应对策略
面对这些变化,中国学生应如何在申请中脱颖而出呢?
精细化文书
从近年的录取趋势来看,各个专业的招生偏好愈发明显,文书写作的精准度就显得尤为重要。申请者必须深刻理解每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录取要求,有针对性地展示自己与项目契合的优势。例如,针对MSC Finance and Private Equity项目,要特别突出自己在私募股权方面的实习经验和思考深度。
量化背景
对于所有金融类专业而言,扎实的量化基础依然是重中之重。申请者应尽可能选修金融数学、统计、经济学等相关课程,同时,GMAT/GRE的高分依旧是打动招生官的关键因素之一。
实习经历
无论是偏好风险管理、经济学还是私募股权的专业,丰富的实习经验都是申请LSE成功的必备条件。申请者应尽早规划并投入到高质量的实习中,以积累足够的经验和专业能力。
综上所述,LSE金融类专业的申请难度依然不小,需要有针对性的提前规划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