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学期的开始,不少美国大学都会在网站或校报上公布新生画像,包括新生人数、男女比例、来自哪里等等。今年的新生画像却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因为今年是美国最高法院禁止大学在招生中考虑种族因素后,第一批入学的新生,所以大家都非常关注这一届新生的种族组成情况。
在机构之前发布的一篇文章中,我们分析了麻省理工学院的新生种族组成情况。麻省理工今年的新生构成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亚裔学生在新生中占比高达47%,也就是说每两个新生中,就有一个亚裔。非裔和拉丁裔学生入学比例则明显下降,分别从15%降至5%,和从14%降至11%。白人学生占比略有下降,从去年的38%下滑到今年的37%。
此后,也有不少顶尖大学相继发布了新生的种族组成情况,包括普林斯顿、哈佛、耶鲁等等。机构将这些已经公布新生种族情况的大学的数据与去年相比,整理出了如下表格:
顶尖大学新生种族组成变化:2024 vs 2023
数据注释:
1. 一些大学的原住民数据统计口径不一,但这部分学生人数很少,对总体数据影响不大
2. 普林斯顿2024年白人学生占比为31%,未公布2023年白人学生占比
3. 哈佛大学今年和去年都没有公布白人学生占比
4. 在美国大学招生中,亚裔不属于代表性不足的“少数族裔”
5. “无”表示该校没有报告相关数据,或者缺失2023或2024的数据而无法进行比较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大学无法在招生过程中考虑种族因素后,黑人学生占比在许多顶尖大学中都下降了,拉丁裔学生占比也有下降的趋势,但没有黑人学生占比下降幅度大。那么黑人和拉丁裔学生下降导致空出来的这些名额,往往会在白人和亚裔学生之间进行竞争和分配。
那么这部分空出来的名额究竟是给到了亚裔还是白人学生?在上面的表格中,亚裔占比变化趋势与白人占比有一定的相关性,亚裔占比下降的学校,白人占比往往会上升。例如,耶鲁大学亚裔占比下降了6个百分点,而白人占比上升了4个百分点;哥大亚裔占比上升了9个百分点,而白人占比下降了2个百分点。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哥大、布朗、麻省理工是对亚裔比较“友好”的学校。
有些学校在平权法案被推翻后,依然能够将其少数族裔学生(主要是黑人和拉丁裔)占比控制在和去年差不多的水平,例如普林斯顿(黑人占比不变,拉丁裔-1%),耶鲁(黑人占比不变,拉丁裔+1%),以及杜克(黑人占比不变,拉丁裔+1%)。
在最高法推翻平权法案之前,其实已经有十个州禁止公立大学在招生过程中考虑种族因素了。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Zachary Bleemer表示,州禁令实施后第一年,代表性不足的少数族裔占比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50%)、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40%)和华盛顿大学(-30%)。
那么最高法在全美范围内禁止大学在招生过程中考虑种族因素后,为什么这些学校的少数族裔占比没有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洛杉矶分校和华盛顿大学那样有大幅度的下降呢?
对于这个现象,进步政策研究所美国身份项目主任、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讲师Richard Kahlenberg表示,这些学校能够继续保持多样性,有两种可能的解释。
一是大学更多地考虑社会经济弱势的学生或提供更慷慨的经济援助,招收更多来自贫困背景的学生,而这些学生也往往是黑人和拉丁裔。
在过去的这个申请季,各大名校确实纷纷加大了对来自贫困背景的学生的支持。例如,耶鲁新生中58%的学生获得了基于需求的经济援助;哈佛大学近1/4的新生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麻省理工近1/4的新生家庭收入低于美国平均水平。
《纽约时报》资深编辑David Leonhardt表示,尽管许多大学代表性不足的少数族裔学生占比下降,但低收入学生占比却有所上升,这些数据表明,最高法院的判决可能对高收入黑人和拉丁裔申请者造成最大伤害,而对低收入亚裔申请者最有利。
另一种可能性是,一些大学在“作弊”。Kahlenberg认为,一些大学可能在钻法律的空子,因为最高法的裁决并没有禁止大学在审阅申请者的文书时考虑其中可能提到的种族因素。
在大学不公布入学新生文书和其他材料的情况下,我们其实很难判断大学在招生过程中是否“作弊”,通过申请者姓名、课外活动和文书等材料推测他们的种族。不过Kahlenberg的原话就是怀疑部分大学“作弊”了,十分直白地提出了非常严重的指控。
对哈佛和北卡教堂山提起诉讼的学生公平录取组织(SFFA)领导者Edward Blum也认为这些大学能够保持多样性非常“令人困惑”。他表示,这些大学在2022年提交给最高法院的简报中写道,如果平权法案被禁止,他们就无法继续维持新生的种族构成。但这些大学在最新的招生周期中却做到了这一点。
另一个有意思的数据是选择不透露自己种族信息的学生占比。在报告这项数据的几所大学中,除哥大外,其余所有学校未报告种族信息的学生占比都有上升,包括哈佛(+4%)、布朗(+3%)、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4%)等。
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测,这些学生选择不透露自己的种族信息,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会让他们在申请竞争中处于劣势。虽然最高法禁止大学在招生过程中考虑种族因素,招生官在审阅申请材料时看不到申请者的种族信息,但这些学生依然为自己的种族可能带来的劣势而感到担忧。
Bleemer教授表示,加州1996年禁止平权法案后,加州的大学也出现了类似的趋势,并且选择隐瞒种族信息的几乎全部是白人和亚裔学生。那么我们可以推测,今年这些多出来的、选择不透露自己种族信息的学生,很有可能就是白人和亚裔。
例如,哈佛大学亚裔学生占比不变,但未报告种族信息的学生占比增加了4%,那么这多出来的4%里,很有可能有一部分是亚裔学生。不过,在没有具体数据的情况下,我们也只能进行猜测。
对中国学生有什么启示?
美国大学统计种族占比一般只针对美国籍和永久居民学生,而且国际学生往往是另一个赛道,有自己的录取名额。在没有重大政策调整或者财政问题的情况下,大学的国际学生名额往往不会有太大变化。
但我们能从这场“种族风波”中总结出的一点是,美国大学招生的底层逻辑之一就是“多样性”。美国大学要保持新生班级的种族构成,因为这是多样性的指标之一。除了种族之外,其他能够体现多样性的因素还有社会经济背景、所在社区、文化背景、成长经历、课外活动等等。
种族、经济背景、所在社区等,这些都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外部因素。但申请者可以通过参加独特的课外活动,积累和同龄人不一样的成长经历,构思新颖的文书主题,来向招生官展示你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