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彻斯特大学教育类硕士就读体验
J学长
我的专业全称叫做数字技术,传播与教育(Digital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and Education),是一个以教育为本,探讨技术运用以及传播等方向的交叉学科。所以很多潜在的学弟学妹会以为这是一个传媒类的专业,那就大错特错啦!我们专业属于MIE(Manchester Institution of Education)麾下,与国际教育、教育领导力等专业是同一家,但由于所涉猎的专业方向不同,所以师资以及教师背景也各不相同。
DTCE的专业研究方向基于教育学本身,但更多的是学习教育技术在各类场景下的运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包含与传媒相关的内容。课程设计方面,我们有和AI、APP设计等挂钩的硬核且前沿的课程,也有数字媒体信息素养、多媒体运用等偏向于媒体的课程,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在线学习等老生常谈的课程。在DTCE这个专业内,你可以学到很多关于教育领域的创新性的内容,不脱离教育学本身,但又更为丰富,这就是DTCE的魅力所在。
DTCE的学生背景非常的丰富,你能结交到拥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资深教师,还可以和学习传媒、商科的人一起探寻教育与技术的魅力,甚至你还能够同本科为基础学科(如数学、英语、化学等)的同学进行交流探讨。我认为这样丰富的同学资源所带来的附加价值,是帮助自己成长的重要一环,而DTCE刚好可以为你提供。
但是我认为从学校自身角度出发,曼大所提供的各类学习以及求职帮助是最吸引人的部分。曼大拥有很多个供学生自习的场所,最常去的主图以及AGLC都有非常完备的基础设施,例如微波炉、贩卖机、咖啡厅等来支持大家学习。对于刚进入全英环境下学习的国际学生,曼大提供了各类学术辅导,例如writing workshop, public speaking work shop等都可以帮助你快速的融入全新的学习环境。
Y老师
曼大的教育学院中国人非常多,有些专业可能会有点水,但是education leadership这个专业含金量太高了,Gunter和Mel West两位教授真的超级厉害,不仅学术优秀,课堂也真的超级有意思,当然要求也是很高的。建议该专业的新生学弟学妹一定要选择这两位老师的课程!!(都是人数爆满的课程,而且Gunter教授的课程是限制人数的,蹭课都没位置)不过优秀的老师对学术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
我最后的大论文导师就是Helen Gunter,(被迫)选择的也是Desk-based/纯粹基于文献综述的文章(这个翻译很贴近现实了,毕业前最后三个月每天坐在桌子旁),因为Gunter说了“老老实实多读书吧,年轻人(开玩笑)“其实我很认同她的说法,一年制的研究生时间太短了,别搞那些有的没的,真的要多读文献综述,多学习别人的观点,不然书都没读多少,就去做访谈收集问卷写出的论文水分及大。
关于就业,国内相关专业特别少(几乎没有),入职某个教育公司的时候HR表示从来没听过这个专业但是莫名觉得高大上 于是顺利成为了管培生(当然还有其他努力)。如果今后的就业方向是教育,选择这个专业是妥妥的。
Z老师
每门课的人数在几十到一百多不等(必修课除外),大多数学生都是中国人,但基本上每门课都会遇到外国同学,包括印度、孟加拉国、希腊、西班牙同学。很多PhD学生也会来课堂上做导师或者客座讲师。大家的年龄感觉都相差不大,背景也差不多,很多都是国内院校的文科本科毕业。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学生也有很多。
大多数课程都是seminar和workshop形式,光是一门课就可能分很多次组。大家有更多的机会互相交流,每个人之间几乎都有过合作。第一学期我的全部课程都是个人作业(小论文),每篇小论文2000-3000词不等。虽然个人作业的自由度更大,但所有作业堆在一起还是比较辛苦的。
第二学期我选了更多小组作业的课程。如果大家比较容易对单一重复的作业形式感到无聊枯燥,可以多尝试作业是拍视频、发blog、写portfolio之类的课程。第三学期就是专心写论文的时间。老师反馈花了将近五个月时间来写论文,2-3月我们的Academic Advisor会开始与我们联系商量论文的事。
我因为写作没达标,上了10周语言班,语言班是15人左右的小班课程,每个班配有两个老师,全天的语言课程,两个多月的时间会和班里的同学和老师打成一片,这些同学也是留学生活中关系非常好的一群伙伴,语言课程相比大学生活更像是回到了中学,固定的同学和教室,教学针对性比较强。通过率还是非常高的,考核成绩和雅思一样9分制,要求是达到自己专业的入学要求。部分差一点达标的学生,学院也让直接入读了。
以我和同学们的交流来看,很多学生都已经或准备考教师资格证。大家基本上都打算从事教育相关的专业。学校也很重视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课程指导,经常举办就业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