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导师是如何判断你是否具有科研潜质

在科研的道路上,导师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科研潜力的发掘者和培养者。很多同学在申请博士的时候,都会左挑右选,选择最契合的导师。同样,导师也是选择合适的学生,那么导师眼中有科研潜力的学生是什么样的呢?主要从以下几点来判断研究生的科研潜力。

1、科研兴趣

科研兴趣是驱动科研工作的动力,主要包括兴趣的深度与广度。其中,兴趣的深度是指导师会通过讨论和观察来判断学生对其研究领域的兴趣是否深入和持久。兴趣的广度是指一个宽广的研究兴趣可以帮助学生在科研中发现新的交叉点和创新点。一个对研究领域充满热情的学生,更有可能在科研道路上走得更远。

2、自驱力

把一件事情能做好可能是源于兴趣。而把做科研做好,除了具备一定的研究兴趣之外,需要强大的自驱力。科研实际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研究困惑、研究方案设计与选择的纠结,这需要导师的指导,但根本上这是自己的工作,工作中遇到的麻烦更多要依靠自己。所有的论文需要自己先写好研究设计,找导师、同学来讨论,主动推动他们来帮助我。

3、创新力

能不能将现有的前沿成果组织起来,准确找到其中的漏洞或者机会,来构建你自己的idea,这个是入门的科研新手需要去突破的很大问题,当然,一开始的idea可能不会很好,那你能不能在发现其问题后根据你的知识储备对其改进,能不能在一个差的idea的基础上通过实验验证观察和理论推导衍生出一个更高级的idea,能不能在一个idea其中某个细节发现不对的时候,通过修正这个细节来弥补它,这些都是creating ability的体现。

4、领悟力

作为博导,他们是不会事事都手把手教你们做的,而是秉承着“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态度,把文献或者相关的内容告诉刚进组的同学,鼓励他们去学习去领悟。当然,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请教导师,但并不是一开始什么都不思考,就直接询问导师。像有些领悟能力比较强的同学,他们会先查询文献资料的信息,将有用的信息整理出来,再加入自己的理解。

5、执行力

很多同学在刚入读博士期间,完全不适应博士生的节奏,很多同学想的多、但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需要导师督促着前进,这是很多同学的常见问题,也是导师最反感的行为。导师比较喜欢执行力比较强的同学,导师交代的事情,一定要尽快完成,不要等到导师催你,你才开始行动。尤其是做研究是学生们自己的事情,如果你不仅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还能主动想导师根本没有想到的东西、提出导师没有设想的问题和思路,那么你在博士期间会进步很快。总之,不要指着导师都能帮助你,一定要亲力亲为。

6、沟通力

善于沟通除了表现在能够主动与导师沟通外,还在于沟通有回应。比如导师提了建议,学生回复“好的”,其实就是无效回复。有时可能不是故意的,但是这种回应会让老师觉得没有继续交流的欲望,最终受到损失的还是自己。真正的沟通,就是除了回复导师的问题之外,还要让导师放心,让导师觉得你有能力完成这件事。

7、表达与分享能力

表达与分享的能力,就是展示你研究结果的能力。无论你是撰写论文还是会议论文,甚至是做PPT,如果不懂得如果分享科研成果,科研能力也是大打折扣的,表达和分享能力依然是科研潜力的一部分。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一定要专业、通俗易懂,且具有吸引力。

向别人展示成果,你就是专家,因此必须比其他人了解得更多,必须表现出专业。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准确、简洁的展示成果,确保不会浪费他人太多的时间。坦白说,展示科研成果的方式有很多,好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吸引你的听众和读者。

8、健康心理

科研往往要苦心孤诣,产出往往会被否定、被拒稿。因此,客观和淡定地理解科研常有的失败,是必修课。读学位期间,研究生承受的压力比较大。开题报告、中期考核、毕业答辩,这些要想顺利完成,研究生肯定要承受不小的压力。

除此之外,实验的失败、导师的催促、答辩资格的获得、小论文的发表、延期的可能性、与试剂公司等相关人员的沟通、与同学之间的相处等,这些都会对研究生造成不小的压力。越挫越勇是非常重要的品质,科研是漫长而艰辛的,失败是兵家常事。如果内心比较脆弱,不敢面对自己是一个普通人、自己的种种失败,是无法给将来创造成功机会的。有错误勇于承认,让大家及时帮你纠正和调整才能更快步入正轨。

网上也有人(也极有可能就是导师!)对学生的科研潜质进行了档次划分,我们可以一起来看看,大家自行对号入座哦~

任务:由学生主导,在一定时间内去做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小研究,最后的内容呈现、表达、思考、心态会用于判断其科研潜力。

评价参考标准:

ü 第一档次:可以针对一个研究方向,独立展开调研、跟踪最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基本上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备独立科研能力的标准。研究生、尤其是低年级研究生是不可能具备这样的能力的。当一位博士毕业时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就可以说达到毕业标准了,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也可以较好地完成科研任务。

ü 第二档次:可以很好地完成一些不太具体、比较模糊的任务,并且保持对一个问题长久、专注的思考。导师布置给你的任务大部分是非常模糊的,并且没有标准答案和评价标准的。这时候需要充分调动你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如何查阅文献、如何在短时间内调研大量文献、弄清楚问题并深入思考解决方案等等。这需要你具备快速、积极地学习科研方法论、保持对一个问题长久、专注地思考、优秀的解决问题的思维等素质。这些素质是一个合格的博士生或一个优秀的硕士生应该具备的。

ü 第三档次:可以完成一些非常具体的任务,例如,能够读懂一篇给你的最新的领域内论文,并汲取论文中的精华,吸取其中的可取之处用于自己的实验之中。这需要你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基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在导师或师兄的指导下尝试一下科研的入门。一般来说,硕士生能达到这个水平基本可以达标了,在工作上也可以胜任一般复杂的工作。

ü 第四档次:一些非常具体的任务也无法完成。例如,导师给你一篇论文,让你读一下,你看不懂了过来问,但也不愿意尝试去做一下,直接告诉我你无法完成。这主要是由于学科基础不扎实,并且具有畏难、依赖别人、对未知的事情有恐惧感、排斥新方法与新理论的心理。这是这些研究生应着重克服的问题,否则,会成为你科研道路上的大敌。

总结:第二、第三档次分别是优秀的硕士和合格的硕士的评价标准,第一、第二档次分别是优秀的博士和合格的博士的评价标准。

总之,科研潜质的评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能力。一个具有科研潜质的学生,通常在学术背景、研究兴趣、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沟通技巧、团队合作、自我驱动、持续学习、实验技能、耐心和毅力、时间管理以及发表记录等方面表现出色。作为学生,了解这些评估标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准备自己,提高自己的科研潜质。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德国就业最好的四所大学推荐

下一篇

CTB新赛季组队有哪些注意事项?CTB竞赛如何分工?附CTB辅导培训课程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