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M杜克数学大赛获奖者专访

今日主人公是毕业于南京某重点中学的DMMC校园大使张同学,现就读于美国威廉玛丽学院曾在Duke Math Meet国际站个人挑战环节获得了团队内最高分。

在活动后的采访中,他直言感谢DMM,使他获得了非常宝贵的经历。经验是经历时间打磨也不会失色的金石,让我们一起回顾张同学的分享吧~

初识DMMC

我想我第一次认识DMM的时候,应该和绝大多数人都不一样。我是一眼就在众多活动中选中了它。

高一上时我对数学很感兴趣,成绩也还行,就向一位学长咨询有哪些含金量高的数学类国际活动可以参加。当时,他发了一张截图给我,里面包含了十多个项目,但只有“杜克数学”这几个字完全抓走了我的注意力。

“是不是因为只有这个活动我用中文标注的所以特别吸引你?”学长调侃我。

“不是,因为它是杜克啊!!!”

那时的我对杜克大学早有了解,不知何时这个萦绕在心头的名字早已化成了两个字——梦校!梦校的名字如一道光,让人清醒而振奋。我想如果真的能以这样的机会去杜克参加活动,必然算是实现了自己的一个小梦想,当时的我抱着一颗矛盾的内心,一方面担忧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支撑自己的雄心,另一方面则告诉自己无论如何都要倾尽全力冲进杜克大学参加国际站!!

我和DMM的故事就这样拉开了序幕。第一次接触DMM的题目时还不知道哪可以刷DMM题目,没有方向,只能看看书,其实是抱着一个不确定的心态去尝试。

DMM题目很有意思,有难度,但并没有很多高等数学的要求,主要的挑战就是时间!

DMM的个人挑战规则跟ARML一样,但题目还会稍微更难一些,5分钟内要你做出来的题目评估的绝对是方法,计算量有时真的是少的可怜,但这种思路上的灵巧与碰撞正是我在数学中所追寻和享受的。

准备 DMMC

当时组委提供了讲解视频,这就是最简单的准备方式,自己尝试先去做,然后听视频中老师的讲解。我的准备也大致如此,有几个讲解视频在去昆山之前甚至还没看完……

在确定18个TEAM CHINA成员后就进入第二个阶段--准备最终的DMM。组委又安排了几次网课,我还记得有一次课上到了晚上11点多,还记得当时老师提到了欧拉公式,其实讲的是三角函数的那个,我却以为是多面体的面,边和顶点之间关系的那个欧拉公式……被自己菜到无语。我觉得这样下去不太行,于是找了一个老师一对一地辅导,在这过程中很多原先不懂的概念和方法也变清楚了。

不过印象最深的还是在北科大集训的那一周多的时间,至今都非常难忘和感激。

其实那是一段挺让人挣扎的日子,18个人分成3个队早中晚进行规划好的全天封闭式练习准备DMM。白天挣扎于那些被分配到的难题,晚上则独自在房间里琢磨白天还没搞懂的题,题目铺了一床,房间里灯光又很昏暗,时常有种被题目难到两眼昏暗的绝望感……

但不得不说,回首这段集训的日子,一切都是值得的,甚至是宝贵的!它带给我的提高让我在后面的活动和学习中都很受益。

关于DMM国际站

DMM国际站当天,上午是Power round和Team round,下午是Individual。涉及到团队合作的有Power和Team,前者难度大,且都是证明题。

我们组6人是分工做的,类似于一人做(a), 两人做(b),剩下三个人做(c)这样分,我负责了写前面几道题的证明过程因为过程也有分,并参与了最后一小问的“猜”的过程,你听的没错,就是“猜”,一个在我看来能概括数学本质的字 (笑)。

我们之间也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但因为时间非常紧,所以也没有花太多时间争论,基本上是听取一方的意见了,不过谁又能确定自己说的就是正确答案呢?我是觉得大家只要有想法有决策就是好的,至少胜过在那纠结和犹豫。

印象深刻的事简直太多了,就举两个印象最深刻的说吧!

第一件是来到杜克时内心的一种无法抑制的情感,当看到高高悬挂的Duke旗帜时,才突然意识到:哇!我真的来杜克了,这一切不是在做梦!内心的激动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吧。

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发生在个人挑战时,当时坐我旁边的是一位看着像印度裔的朋友。当做完4题时(2题2题一做),旁边那个印度裔小哥突然问我做对了多少题,我说一两道吧,我也不是很确定,出于礼貌我也回问了他,然后他气定神闲地举出一个拳头,暗示我0道。可能是被他良好的心态影响,后面六道题虽难度增加但我发挥得也更好些,做对了其中的三道。

DMM带给我的变化

DMM带给我的改变更多是一种内心的Self-actualization (Independent of show-off),让我认为我的高中生活至少有一些出彩的地方了,我整个人也因此更加自信了。

数学的意义不只在于它的表面,更在于看待和处理事情的角度和思维。数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个挑战,挑战思想上的停滞和懈怠,当然它自身来说也足够吸引我,这与我初中高中以来遇到的很多数学良师有密切关系。

之前也看过一些数学家谈到对数学的理解,数学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更像是对这个世界或者社会的理解,更偏哲学化了一点吧。你可能会问,不是研究自然科学和研究社会学的人才会做到这一点嘛?其实我觉得我在达到很多数学家的那个境界前也不能完全理解这个问题,但是我相信数学是一个长期的伴友,你在跟它“斗智斗勇”的日子里同时也在运用它和解读它。

给大家的建议 

我个人觉得如果有学校或者机构有专门的培训效果会更好,当然如果你对自己能力比较自信,也完全可以自己琢磨。

在众多数学类的国际活动中,DMM大概处于一个中等偏上的难度,它明显比AMC、Euclid、Math Kangaroo这种数学活动要难不少,但是跟HMMT、 PUMAC这一类top的比起来又容易一些。对于这样很有挑战性的活动,如果没有学校老师或者教练的辅导,想拿到很好的结果会比较困难。

像DMM这种,有专门的团队培训效果一定会更佳,但是如果靠自己钻,就是费力点,也不是不可能。拿我自己举例子,像我们国际部专门搞这类活动的人很少很少,学校给的资源也不多,基本还是靠自己去看书和摸索,遇到了实在搞不明白的题目,要么上网查,要么去问课外的老师。每个人对自己的要求也不一样,如果大家期望足够高,还是要多花花功夫准备的。

DMM国际站的个人挑战部分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所有人都很放松。你会看到很多来参加活动的美国本土高中生在活动前10分钟还在草地上玩飞盘,过程中的氛围也是很放松,大家一点都不紧张。所以我认为心态一定要调整好,尤其是这种纯个人挑战的,心态更重要。调整心态的方式各有不同,倒也没必要非要模仿别人,只要在活动开始那一刻时不想别的,心静下来浸到题目中去,那就是一个很好的心态+状态。

当然了,还有一些策略也可以给大家分享分享——比如个人挑战最后几题如果困难,可以考虑10分钟时间全压到一题上去,这样心里也不慌。团队挑战按照每个人擅长的领域分题,不管是代数,几何,数论,排列组合和概率,还是其他类型的杂题,按照类型分配好,团队协作的效率会更高。

我觉得喜欢数学活动的同学,都可以来试试呗,DMM何尝不是一次机会呢?

写在最后的最后

真的非常感谢Duke,在这再公开表白一次。

虽然到了申请季才发现自己和Duke的差距是肉眼可见的,但是Duke在我高中三年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可以说没有这样一个女神校,就绝对不会有今天的我,她或许就是在我要放弃要堕落时支撑我的那一个信念吧。

其实看到身边很多比我优秀的大佬申请Duke时,我告诉过自己,我可能实力上不如他们,但我不信他们中有人比我更热爱Duke, 我也不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样从开始了解到完全喜欢一个学校长达3-4年之久的,虽然最后坦然地点开portal看到了那一封拒信,但我依然感激她成为这几年来激励我的那个“梦”!

文章转载自: ITCCC理工科引力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下一篇

男生阴冷、女生柔弱 是什么导致孩子们性格的扭曲?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