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领域为何连拿诺贝尔奖?

在今年的诺贝尔奖评选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物理和化学奖都授予了与人工智能(AI)研究相关的学者——

物理学奖授予约翰·霍普菲尔德(John Hopfield)和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以表彰他们“使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机器学习的基础性发现和发明”

AI领域为何连拿诺贝尔奖?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

△ 图源 | 诺贝尔官网

化学奖一半授予美国科学家大卫·贝克(David Baker),以表彰其在计算蛋白质设计方面的贡献;另一半则共同授予英国科学家戴密斯·哈萨比斯(Demis Hassabis)和约翰·M·詹伯(John M. Jumper),他们研发的AlphaFold能够帮助预测和设计蛋白质结构

AI领域为何连拿诺贝尔奖?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

△ 图源 | 诺贝尔官网

其中,哈萨比斯本科毕业于剑桥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后于伦敦大学学院攻读神经科学的博士学位;詹伯在2017年才获得博士学位后,才正式与哈萨比斯等人一起开始研究蛋白质结构预测问题,仅仅7年后,他就拿下了诺贝尔奖,甚至还不到40岁。

哈萨比斯本科毕业10年后才开始转变研究方向——从计算机转型到生物学科;詹伯也是“厚积洪发”,拿到博士学位的时间相对于大部分学者来说算比较晚的了,但是却成为了最年轻的获奖者之一。

△ 图源 | 网络

在普遍的观念中,取得成功一定得早做打算,赢在起跑线上,就像是计算机领域一样(编程课程的普及越来越广,年龄越来越小,甚至不少的孩子还没上小学就在参加编程班;各大计算机比赛也从高、初中学组延伸出了小学组别),而且一定要一生都投入在一个领域,经过漫长的学习和研究才能取得重大突破。

而哈萨比斯与詹伯的履历却不大一样,这也不禁让人思考,或许人生并不像传统观念中那样需要按部就班地前进,而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每个人都有更合适自己的学习、研究、工作的方向,可能就是在某一个适合自己的领域取得突破,而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敢于尝试、敢于创新

网络上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

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

机构也将这句话送给逐梦的小伙伴们。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不要将自己束缚在既定的框架和规则中。我们应该像探索旷野一样,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不断挑战自己、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能力。同时,也要学会适应和应对生活中的变化和不确定性,保持灵活和开放的心态。

再说回来,这次诺奖的“出圈”并不是物理学界和化学界的“悲哀”,而是寄托了广大研究学者对人工智能推动人类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期望,唤醒人们对人工智能超预期发展和广泛渗透性的重视。

这一事实也反映了当前科学研究的趋势——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越来越普遍,甚至不少世界顶尖的大学都开设了交叉学科、融合学科,以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牛津大学在在临床与健康以及计算机科学领域名列世界前茅,同时也积极推动交叉学科的发展,另外,牛津的生物学就是由曾经的动物学系和植物学系合并而成,也是体现了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

UCLEast校区也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的例子,它集合了九大学院,提供60多种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涉及生物多样性、人工智能、体育科学和技术、建筑、金融、商业、媒体、遗产等多个领域。UCL还开设了社会变革的科学与工程专业等交叉学科专业,以满足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需求。

爱丁堡大学的未来学院也是一个专门为跨学科而设置的学院。未来学院交叉融合人文艺术、社科、自然科学、工程和医学等学科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迎接全球化的挑战。

而美国这边的顶尖大学,例如哈耶普斯麻都有开设复合型学科,不少学校还将AI融合放在了重要位置。

AI作为这一融合过程中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正在推动科学研究不断突破传统框架,实现更加深远、更加广泛的创新。

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对AI领域的研究者颁发奖项,不仅是对获奖者卓越贡献的肯定,更是对科学界的一次深刻启示:未来的科学研究将更加注重技术和学科的交叉融合

那么,面对这样的趋势,教育的发展方向又是什么呢?

从美国的教育改革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美国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强调尊重教育对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理念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在状态,更重视其潜在状态、内在积极性和发展的可能性。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为他们未来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纽约州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曾强调,除了传统的“3R”(阅读、写作、算术)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这种责任心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术上取得成功,更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科学研究中保持谨慎和负责任的态度

这对于AI等高风险领域的研究尤为重要,因为研究者需要时刻警惕技术的潜在风险,并努力确保技术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此外,教育还需要更加注重跨学科的培养。随着科学研究的交叉融合越来越普遍,单一学科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未来科学研究的需求

因此,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使他们能够具备跨领域合作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科学研究中取得突破,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而这些变化也是所有留学家庭应该留意与注重的地方——各个学界中遭遇的复杂性挑战、社会中遇到的技术与知识冲突的难题,都在逼迫人工智能和所有的传统科学走到一起,甚至一些专业在逐渐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这就要求学生们在学习中应更加重视跨学科研究,以提升自己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5Fall 英国、美国、香港、新加坡新增硕士项目大盘点

下一篇

袋鼠数学竞赛怎么参加?一年考几次?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