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在孩子即将步入学校大门之际,常常感受到一种难以抗拒的“从众”压力。
他们看到其他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入名校而费尽心思,自己却似乎无需做太多努力。
他们希望孩子能在一个快乐的环境中学习,但同时也担心孩子在小学阶段会跟不上学习进度。
面对这样的矛盾,他们不禁自问:我真的可以什么都不做吗?
了解学校类型的重要性
在香港,很多家长梦想着让孩子进入名校,从幼儿园到中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常常不惜一切代价──虚构豪宅地址、借用他人的职务和工作资料,甚至为了入学而“突然信教”,有的家长甚至选择进入心仪学校的教职员工队伍,报读各种兴趣班和参加比赛以获取奖状……
这些行为无不在增加孩子被名校录取的机会。
在每年的名校招生季,媒体对这些“非常手段”的广泛报道,也无形中加重了家长的心理负担,仿佛不跟随潮流就可能耽误孩子的未来。
在选择学校之前,除了口碑、学校信息和升学数据外,了解学校的性质也是极为必要的。
香港的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国际学校和传统学校。
国际学校注重英语教学,如果孩子将来计划去国外升学,这条路将是通畅的;
但若中途转入传统学校,孩子可能会面临适应中文学习的困难。
传统学校在小学阶段则分为官立、资助、直资和私立四种类型,其中前两者不收取学费,后两者则需要缴费。
大多数直资及私立学校都是“一条龙”学校,即教育机构同时开设幼儿园和中小学。
甚至有的虽然没有幼儿园,但与其他学校结盟,毕业生通常能够直接升入旗下的中小学,省去家长为孩子寻找新学校的烦恼。
许多传统名校正好符合这一条件。
然而,在小学阶段,传统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模式相对固定,因为大部分小学受教育局的全面监管,每个年级学习的中英文生字和数学的要求都有明确规定。
当然,直资和私立学校在教学上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进度。
直资学校在招生时也可以选择是否参与统一派位,而私立学校则完全自主决定招收学生的标准。
名校的优势何在?
除了“一条龙”升学的便利,名校的优势是如何建立的呢?
其实,关键在于教学进度。
许多传统名校都是直资或私立学校,因而在教学进度上可以更灵活地调整。
通常名校的教学进度比其他学校提前一个年级,这种安排使得在名校的幼儿园也设有默书和考试,从而占据了“录取优势”。
这就是香港幼儿教育所谓的“赢在起跑线”的奥秘。
随着名校教学进度的加快,能够跟上学习节奏的学生在公开考试中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因为他们的学习内容已经超越了考试的基本要求。
这种“快人一步”的策略是否真的有助于实现理想,见仁见智。
教育界的专家对此看法不一,有的认为这有助于优胜劣汰,培养精英;
而另一些则认为,超前学习会打击孩子的学习兴趣,压抑创造力,造成更大的无形损失。
尽管如此,调整教学进度的做法与香港社会讲究效率的风气相契合,也能迎合一些望子成龙的家长心理。
然而,如果孩子的学习能力跟不上这种快速的进度,该怎么办?
为了配合学校的要求,私人补习便成为了许多家庭的必然选择。
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
我的一位客户非常渴望让孩子进入名校,从幼儿园开始就为此准备。
首先是各类才艺班和语言学习班,然后她选择信教、受洗,成为心仪学校的教会成员。
最后在入学申请之前借用住在名校校网的亲戚的水电费单(因为入学申请需要提供水电费单作为地址证明)。
经过层层努力,孩子如愿以偿进入了名校。
然而,入学后的两个月,老师便多次约见家长,原因是默书成绩低于80分。
因为她和丈夫都在职工作,只能立刻请私人补习老师来跟进……
每个人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不同,过程的艰辛与甜蜜,只有自己才最清楚。
教育选择需理性
坦白说,我也曾在是否让孩子报考名校之间犹豫不决,因此深知选校前的焦虑心情。
然而,随着对幼儿教育的深入理解,思考的角度也愈加宽广,选择自然也会发生变化。
每个家庭的背景不同,孩子的兴趣和天赋各异,因此没有一种教育模式适合所有的孩子。
家长在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对孩子的了解最为深刻,应理性权衡得失,选择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举个例子:假如你的小朋友即将进入一个为期数年的培训营,主办方让你选择菜单,
一类是营养均衡的健康餐单,
另一类则是全肉类的高脂食物,你会怎么选择?
想必你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健康餐单”。
教育也同样需要“健康餐单”。
大家都知道,高脂食物对健康有害,因此在选择时很少犹豫。
然而,面对教育问题时,明知什么是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快乐学习(类似于健康餐单),为何还会因周围人不断催促孩子提高学术表现(类似高脂食物)而感到不安呢?
这无疑是群体压力下的“从众心理”。
如果教育理念坚定,就不会轻易动摇。
即使周围所有家长都选择了“高脂食物”,你也会坚持选择“健康餐单”。
虽然可能没有“高脂食物”那样美味,但从长远来看,最有益于身心健康。
试问,有多少人的人生完全由学生时代的成绩决定?
并不是说好成绩没有优势,而是均衡发展是更为重要的。
我们不能只偏食“肉类”,而忽视“青菜”的重要性。
如果孩子有天赋且热爱学术,自然应该加强学术培养;
但若只是“被迫学习”,最终可能因为失去学习兴趣而付出沉重代价,甚至影响亲子关系。
一旦认识到这些道理,家长或许能够放下对名校的执念,未能进入名校也许反而是另一种收获。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持续的努力才是关键,而非短期的成绩。
虽然名校确实有其优势,但孩子的身心健康、快乐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样是成长的重要基石。
未来无论遇到什么挑战,这些宝贵的品质将帮助他们迎接困难,创造精彩的人生。
这些与是否读名校并无直接关系,反而是家长积极正面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更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