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标书容易中标国家自然基金?

如今本子多难中不必多说,很多新人想取取经,但经验和智慧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更多的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这里分享的一些经验更具有普适性,如果都能在写本子过程中一一关照到,想必可以大幅提升中标概率。

标书能中标主要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结合。

硬实力就是指标书所具备的不可改变的素质。

比如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前期工作/研究背景。

这些东西没法编造,是什么就是什么。

而这些硬实力中,研究背景又是很能决定一个标书中标与否的关键。所谓研究背景,实际上就是看你以往的科研经历有哪些成果。说的直白一些,基本就是看你的论文发在什么级别的刊物上,你以前承担过什么样的课题。

如果你以前发表过非常好的文章,或者承担过一些重大的课题,那么评审专家自动给你加了一层“可信”滤镜。毕竟你的科研水平是经过实践检验的。那么在芸芸众多的标书中,这样的本子就很容易脱颖而出。

不过,申请课题的时候硬实力是没法改变的,所以想要在已有条件下提升中标的可能,拿出一份让评审专家眼前一亮的基金标书,还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提升“软实力”:

进一步提炼标书的创新性

创新性是一项科研课题最重要的属性。很多审稿专家看一本标书,关键要看的就是标书的创新性,如果科研课题缺乏创新性那根本没有资助的意义。

之所以说“提炼”创新性,是因为很多人其实有一些创新的想法,但却没有把这些创新说出来,或者准确地说出来。

很多老师在写标书的时候经常在提炼创新性上出现3种错误:

1. 研究的问题过“大”。

比如一个国自然你想解决“治愈XX肿瘤”这样的问题,那么显然问题过大。不是这个问题不重要不创新,而是这么大的问题,评委不会相信你能通过一个课题就解决掉。这样一来,你的标书反而会显得不切实际。

2. 研究问题太“空”。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的创新点太“空”。这个其实比较难以准确的描述,所以举一个例子,比如你的标书创新点就是“增强计算机对自然语言的理解”,那么会显得很空洞,但创新点如果是“使用注意力机制的图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自然语言语义识别”这样就显得具体得多了。

3. 另外,创新点之间逻辑性不强。

一个项目各个创新点之间应该是紧密联系,有内部逻辑结构的。如果你不能把创新点的逻辑联系提炼出来,那么一个个孤立的创新点会让标书的创新性显得“东拼西凑”。

总之,凝练创新性是一种需要科学思维和高度归纳总结能力的。然后,再围绕创新性写出一个扎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让研究内容具有延续性

有一位业界大佬曾经说过这样一个观点:为什么研究基础好的标书往往更容易中?很多人有一个误区就是评审专家也看“实力”下菜碟。

你如果发过很好的文章,承担过很重大的课题,那么实力就打动了评委,哪怕标书写得略一般,也有很大机率让你通过。

但实际上,很多大佬的考虑角度并非如此。评委通过研究基础,实际上更关注的是你的研究是否具有延续性,以及你是否能够在某个领域深挖。

国自然基金是鼓励研究者在某个方向上长期深入研究的,用自媒体的话说就是“深耕某个领域”,深耕领域的作者能够做到更加专业,也能输出更好的内容。在科研领域其实同样如此,你今天觉得这个课题不错,明天觉得那个idea有趣,三天两头换方向,实际上是很难做出成果的。

所以,如果你在某个方向上已经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之前也有过一系列的课题,那么你的研究一定是有深厚的底蕴,这个方向延续性和深度都会更好,也就更容易得到资助。

明白了这个道理,在标书书写当中,你其实就可以有意识地让自己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案向你以前的工作和思路上靠拢。就是尽可能让你过去的工作可以给现在这个标书支撑。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写起来从逻辑到思维上却总有差异。

关注标书的写作质量

这点其实看上去有些“小白”。但是,有着多年评审专家经验的教授告诉我,他们收到的标书很多都有各种各样的小毛病。从最基础的标点符号、参考文献、格式排版错误,到稍微高级一点的技术路线图、原理图不够清晰精美、行文不够简洁流畅。

实际上评审专家把一个标书拿来,从头到尾略读一遍就对标书质量有一个或好或坏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好的标书中选的几率一定远高于那些质量粗制滥造的标书。

虽然科研不应该讲究太多形式主义,但质量好的标书侧面说明它一定是经过几易其稿甚至千锤百炼的。这种经过缜密思考和润色的标书大概率是要比随意写的标书靠谱一些。

虽然标书不需要辞藻华丽,不需要语言行云流水,但它对语言组织的要求也一点不低。在书写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把你的故事讲清楚,科研逻辑要严谨缜密。这里面的道理其实和写一篇高水平科研论文是一样的,准确、简洁、逻辑,做到这几点,那么标书的书写质量肯定就过关了。

在深入探讨了提升标书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各个方面后,我们不难发现,除了内容的质量和创新性,标书的外观和呈现形式同样至关重要。这就引出了我们在撰写国自然基金申请书时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配图的重要性。

01、为什么在国自然基金申请书中使用配图?

配图的最大作用是通过视觉直观呈现复杂的科研内容,帮助评审专家快速抓住研究的核心信息。尤其在国自然基金的申请书中,由于每个细节都可能影响项目的最终评审结果,一份结构清晰、视觉效果突出的申请书无疑能让评审专家“眼前一亮”,提高材料的整体吸引力。图像不仅能帮助简化文字表达,减少推理的过程,还能增强研究背景、思路和方法的可视化展示,让申请者的科学思想更加鲜明。

02、国自然基金配图的技巧

内容科学严谨:配图必须确保准确无误,避免知识点的错误或遗漏。每一张图像都应精准地反映研究的核心内容,确保无误导性。

图形清晰:配图设计要清晰易懂,符合学术规范,避免过于复杂或不符合行业标准的设计。图像中的重点要突出,同时配色要和谐,避免使用过于刺眼或鲜艳的颜色,保持视觉上的舒适感。

图像质量高:确保图像的清晰度和分辨率,避免使用低质量的图像。高质量的图像能提升整体申请书的档次,避免因图像模糊而影响内容的呈现效果。

内容档次保证:避免使用普遍的、教科书或从网络上下载的图像,这些图像通常较为简单,缺乏原创性,可能会让整个申请书显得平淡无奇。使用精美且富有深度的原创图像才能展示研究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香港大学留学招生全解析 (Prof. Henri ARSLANIAN)

下一篇

学习动力:如何保持激情与自律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