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双一流编制岗选择读博生子?当妈和读博真的无法两全

人生是一道道的选择题,当你选择了这条路,就意味着错失了另一条道路上的风景。对于“害羞的科研人”访谈栏目的嘉宾陈博士而言,这道选择题关乎是否要辞掉双一流的稳定编制行政工作,去追逐读博梦想?是否在读博期间生一个孩子?更细微到在每日的繁琐育儿和论文压力下,该如何取舍?

她承认这个有些“任性”的选择背后是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还可以周转得开的经济,以及一些好运的加持,比如遇到了一位能够共情她现状的神仙导师。即使如此,陈博士依然觉得太难了“做妈妈和读博都是两份全职工作”,或者对于女性而言,“妈妈和博士这两词根本不该放在一起”……

更不要说那个时不时蹦出的自我质疑之声:离开双一流编制工作,真的是明智之举吗?在学历贬值的趋势下,举全家之力读下来的学位,真能如前所愿,带来一份稳定的高校学术工作吗?陈博士决定和自己和解。

读博和生娃都是密度极高的复杂工程,既然不可能在每一个环节都让两个项目如齿轮般完美契合,不如索性放弃这种除了让自己神经紧绷之外并没有任何实际指导意义的计划。

可以做70分的妈妈,可以写70分的论文,甚至可以在经历了这么多艰难后,找到一份还没有原来合适的工作。

这些都没关系。

因为起码尝试了那条心有所期的路径,在这条路上体验蜕变,完成了一段个人英雄之旅,这样就足够了。

以下为采访部分节选

以下为访谈部分精选👇

宝泥:为什么会选择辞掉有编制的工作去读博呢?

陈博士:当时回国的时候,其实并不了解国内的就业情况,觉得自己在高校,就是离科研更近一步了,但其实不是这样的,科研助理是不会成为研究员的,这两者之间是没有晋升关系的。

刚开始进高校做行政的时候,想着之后还可以继续读博,然后转成,比如说当老师或者做科研,后来才发现,可能有一些高校,可以进行行政转教师这种转轨,但大部分高校,是把这两条轨道分的越来越清楚了,行政就是行政,科研就是科研。

当初没有了解清楚这两条路之间的关系,所以导致进入行政岗后,发现自己每天都在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然后跟自己心目中想做的科研,想做的研究,走的越来越远,所以后来毅然决然的决定辞掉这份工作。

宝泥:当时有这个想法后,你们预想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或者最担心的一点是什么?

陈博士:当时预想到的可能就是经济上的困难,因为辞职后,首先是两个人收入变一个人,然后再加上生孩子的话,可能支出会更多一些,但后来实践发现,其实孩子在前面一两年的时候,开支也不是很大,一个人的工资也是完全可以cover的,但是父母可能就是要帮忙再支持一下房贷这方面的事情。

后面才发现,有孩子以后最大的困难,其实是身份的转换。我觉得博士和妈妈这两个词不应该放在一起,如果你是一个博士,你就不能是一个妈妈,如果你是一个妈妈,你就不能成为一个很好的博士,这两者是不能兼容的。因为博士阶段学习是一个要求你非常高效,非常集中的,但当妈妈是一个非常琐碎,碎片化的生活。

当你身处其中,每天经历这种反复的游走,是很难静下心来进入博士学习的,可能你刚进入心流,然后突然就有一个哭声把你打断,就再也没办法进去了。

宝泥:那你们现在的家庭分工是怎么样的,如何来平衡科研和带娃这两个角色呢?

陈博士:现在因为家里老人身体也不像我们体力这么强,所以在家给父母请了一个做饭的阿姨,就是帮我们打扫卫生和做饭,然后老人就负责带孩子,他们带孩子的时间,大概是早上十点到下午六点。

我是每天早上起来以后,会跟孩子一直互动到十点左右,然后找了家附近的一个图书馆,保证自己在这个有效的时间段内,完成自己该完成的事情,回家之后就不再去想科研的事情了,因为如果脑子里想着科研,就根本带不了孩子,就是你的状态,也会影响他的状态,他看到你好像心事重重的,也不会快乐,所以慢慢的好像也适应了这种每天快速的转换,一进家门,就是“宝宝妈妈回来了”,然后一出门,脑子里就已经开始构思自己的论文框架了。

我觉得进入这样一种很稳定的节奏也很关键,不能说每天就利用零零散散的时间去学,今天抽出一点时间,明天抽出一点时间,这样很不现实。我觉得“母亲”真的是一份职业,博士也是一份职业,就是你要把它当做一个全日制的工作去看待的,没有办法做到兼顾两份全日制的工作,所以我现在的这种方式可能就是在分摊我的母职,把母亲该照料宝宝的一些职责分摊给了家人,换得我在博士期间学习需要的一个状态和时间。

宝泥:在学术界有没有一个理想的生育时机呢?

陈博士:我觉得这个时机就是因人而异,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考虑,现在到底是不是一个合适的时机。比如说像我选择在博二这个时期生孩子,两点考虑吧,一个是因为疫情的关系,所有课程都线上了,然后可以在家里面上课,然后写论文跟学校也会有一些脱离开,跟家庭这边的联系会更多一些,这是其一。

另外一点呢,就是考虑到,如果博士毕业后再工作,刚入职,肯定要去做一些习惯和适应新环境的事情,更多的精力会投入在工作上,这个时候生孩子也不是太合适,所以,不希望这个时候生,也不想更晚的生,选来选去,只有在这个时候我觉得是还可以接受的。

但对于其她的同学或者是博士在读生来说,可能这个阶段,如果课业压力太大或者是上研究不顺利的话,就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生孩子时机,因为博士期间,其实是你积累接下来博士生涯或者说科研生涯最扎实的一段,可能未来很多你的研究都是基于博士研究的基础之上去扩展开来的,所以有一些博士会觉得在这个期间生孩子,会打扰到她的科研进度。

那如果说你的博士论文已经写的差不多,科研成果也已经拿很多,C刊,小论文也发了,这个阶段好像没有那么多压力了,这个时候你再去准备怀孕生孩子,就等于说大着肚子去答辩,这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时机,还是要因人而异。

宝泥:读研期间没有发表过论文,如何申请到适合自己的导师呢?

陈博士:我觉得我这个案例是比较机缘巧合的,有一些运气的成分,也有努力的成分,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当时因为我在海外,不了解国内这种申请制,而且当时我考博的时候,还是主要以考试为主,现在很多都改成申请了。

对于考试来说的话,其实一方面就是扎实的去准备你的这个考试内容,然后一定要去多读,专业课的理论知识,还有就是这个老师的书。

我当时在报考的时候,一开始是想申请,如日中天,非常卷的一位老师,但在报考的时候,又偶然发现另一位老师也可以,而且这个老师的方向跟我更合适,也是自己非常想做的方向,一下更有驱动力了,就开始准备申请。

当时是先去找了我认识的老师问,有没有这个老师的微信或者是邮箱,然后老师给我他的邮箱的时候,还友善提醒我说,可能你不用考虑这个老师了,因为读他博士的人,不是在排队,就是已经有人选了,所以,发邮件可能也没什么用,但我还是做了。

我把自己的简历,还有就是一封类似动机信,发给了老师的邮箱,没有想到的是,老师竟然回复我了,我觉得这个可能也跟你的主动性有关,在别人看来,这个老师就是难于上青天的程度,很厉害,咖位也很大,联系他可能也没有什么用,但是你自己心里如果对这件事情足够渴望的话,就一定要做一下,也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

后来老师回复的时候就说,你这个背景还不错,但是你没有发表过论文,那就考验一下你的这个科研能力吧,大概给我出了一道相关方向的题,我觉得这其实就是老师给我机会了,他还是在考虑我的,就更珍惜自己争取来的机会,熬了三四天,写出来一份综述。老师看后也觉得比较满意,而且刚好他手下有一个课题,项目跟我现在研究的方向也比较契合。

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定要明确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对这个方向有所了解,你不能一上来的时候就跟老师说,我很崇拜你,很仰慕您做的成果。

老师是希望看到一个共赢的结果,就是我培养你,同时你的创新,你的想法也要滋养我这个课题。你的方向可以跟老师不一样,但是肯定会有一些关联性或者互助性,不是说老师跟你就是一种单向的传递。前往以下平台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拿到美国大学offer后必须做好的11件事!

下一篇

厦门大学国际学院2025年春季国际本科招生简章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