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拿奖就像给保研“开挂”~
奖学金、竞赛奖、科研奖,每个都可能是上岸的“秘密武器”!关键时刻超有用!
在保研中,奖项可以主要分成三类:
1、科技竞赛、科研项目比赛等;
2、通用学科竞赛:例如大数、大英、数学建模等;
3、荣誉奖项:三好学生、各类优秀学生、文体类等。
从有效性来说,在级别同等情况下,1>2>3。
1在保研面试中有几率会被提问到,2通常是用于申请保研资格时获得加分、填写保研申请系统,而3一般并不会带来什么帮助。
但是,这并不是说没有挽回的余地,实际上我们需要有发现“美”的眼睛,学会从以前的经历中挖掘科研/项目经历,进行合适的包装。今天,老师从文书撰写、面试准备两个关键角度为大家剖析怎样寻找自己的经历,其实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困难~
01、文书撰写:会包装,人人都有项目经历!
保研简历是申请每个院校的必备资料,近几年夏令营招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科研能力,没有科研竞赛经历的保研er都在问“怎么抢救一下个人简历?!”
正式开始前,要明确的是:个人简历写给谁看?对方为什么要看?
①个人简历是给保研的招生+考核导师老师看的。
②老师们会通过简历里的各种信息,判断该候选人能否达到招生要求,要不要给入营机会。
——你以为招生老师看的是经历,其实人家看的是经历背后的科研思维和技能。
思路是不是一下就打开了?
其实个人简历包装只有两步:①没经历,找“平替”②套模板,把平平无奇的事情改写成充实的科研、竞赛经历。如果手上有项目但很水,可以直接跳到②步。
废话不多说,上操作!
没经历,找“平替”
假设你没参加过大创小创、挑战杯、互联网+等任何创赛,课程论文、课程大作业(研究设计/调研报告等)、小组作业(文献汇报/案例分析等)、实训项目或小比赛总该有叭~选择你印象深刻且质量高、参与较多的包装一下!
大可不必纠结于这些小项目的档次,保研招生+考核导师很清楚项目title代表不了个人水平,喜欢看大家具体承担了哪些工作,这时候包装技巧就非常关键啦。
套模板,把其他经历改写成科研/竞赛经历
来两个小例子,包装前分别是普通的课程作业和科研打杂经历:
Part.01课程作业的包装
包装前:专业课的结课作业,设计一个研究
当时我和几个同学花了3~4天草草完成,期间用问卷收了一点点数据
包装后:
普通课程作业包装效果
老实人翻译版——
•负责人/核心成员:干活最多的就是负责人,其余都是核心成员,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研究名称/主题:可以用交作业时的标题,但必须是正规&符合学术规范,以免给保研老师留下不专业的印象
•“作为团队代表报告研究成果”:上台做pre了…
Part.02科研打杂的包装
包装前: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搬砖
学长老师做实验人手不够,让我搭把手,说白了就是当npc——按照实验设计跟参与者cue流程:
包装后:
科研打杂经历包装效果
(你看,只要专业术语够多,再平庸的经历也能瞬间起飞~)
下面就总结一下修饰科研经历的方法~
Part.03包装方法总结
1.时间顺序:采用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的顺序,呈现科研经历的脉络。
2.个人贡献:角色(负责人/核心成员)+承担的任务/行动+成果。
3.个人收获:如果实在没什么内容能写,可以自行检索相关文献,恶补学长老师们提过的专业名词或实验方法,补充进简历。修饰方法和个人贡献相同,比如:阅读并整理xx篇中英文文献,熟练掌握xx研究范式的具体操作步骤。
4.格式规范:重要性不必赘述,大家可以感受下优秀简历的版面效果!
精选资源:保研生高质量简历模版
重点
用专业术语
查一查与你的项目相关的文献,看有没有更专业的表述或前沿知识点,适当加些进去。
量化表达
通过数字传达直观、精确的信息!比如“査阅10+篇xx专题的相关文献”的观感比“阅读大量xx专题的相关文献”更好。
项目名称写全称
方便目标院校的老师们获取信息。
咨询负责项目核心工作的成员
保研面试中考核老师非常爱问项目经历,特别是数据处理&分析这类核心工作。如果大家负责的是边缘工作(甚至划水靠大佬带飞),一定要想办法弄懂把项目中的关键步骤,要达到了解操作方法+能解释原理的程度,免得面试时一问三不知~
02保研面试阶段
保研招生面试越来越重视对于科研能力的考核,然而缺少科研竞赛经历的同学往往只能展示论文大创小创,或者课设/实习经历,这种情况下如何应对面试提问才能突出个人能力,提高上岸几率呢?
Part.01论文:阐述逻辑要清晰
论文是保研中较重要的一部分,保研面试中的往往会被问到“请你大概介绍一下这篇论文”“你的论文解决了什么问题”等。回答论文相关问题的思路和话术如下:
【回答思路】
•首先,围绕论文提出背景,国内的需求,国外的趋势等进行介绍;
•其次,对论文的研究方法,实验过程、结果以及论文结论等详细阐述;
•最后,谈谈自己在整个论文写作及发表过程中的“角色”与收获等。
Part.02创新创业项目:强调工作内容+成果
大创小创等项目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科研竞赛,但仍旧能反映了我们的科研潜力。老师在面试考核过程中也很关注这方面,常会问“你这个大创的成果是什么”“如果有进一步研究的机会,你还想对哪些方面进行探索”等。回答这类问题的思路和话术如下:
【回答思路】
•首先,介绍大创、竞赛的名称、级别类型,自己在项目过程承担什么角色,项目的主要内容等;
•其次,对项目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最后,总结项目的研究结果,以及自己在整个项目进行过程中的反思和收获等。
Part.03课设实习:专业化表述,提高含金量
很多同学也会选择把课设发掘成为项目经历,如果其中的科研浓度比较高(翻译:插入的专业名词、术语比较多),更能赢得老师的青睐。展示实习经历时也可以遵循这个逻辑,前期准备时仔细想想实习任务和本专业知识有哪些关联,遇到问题时如何运用专业理论分析、解决,体现出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思路和话术如下:
【回答思路】
•首先,围绕课设主题/实习任务,介绍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其次,详细介绍能体现出科研素养的操作,比如数据处理、模型构建、文献整理等;
•最后,总结成果以及展望未来未来(如,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也可谈谈收获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