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保研即将拉开帷幕,27保研也开始跃跃欲试,而在清华保研这片战场上更是“卷王成堆,神仙上岸”。
机构学员获得的清华保研录取(部分)根据机构25保研拿下的7张清华录取offer,兼之有学员从211“逆袭”清华上岸的经验来看,想要被清华录取,少不了要了解学校都在研究什么,与自己“设计方向”是否匹配,以及他们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
而获得以上信息最好的方式便是——通过分析其课题组的研究方向!所以各位未来的清华研究生们,这篇关于清华美院未来设计课题组四大研究方向的解析,一定不要错过了~
#1未来课题组是什么样的存在?
设计未来(Design Futures)课题组是依托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联合清华大学艺术与科技创新基地和清华大学中意设计创新基地,展开基于未来思维交互设计创新方法研究的存在。
可以理解为对于咱们后续想保研信息艺术设计系、艺术与科技创新等的同学,都有机会选择加入设计未来课题组。而这个课题组的招生更是涵盖硕士与博士,所以无论是正在准备硕士升学还是博士升学的同学,都可以关注一下。
根据这些年的保研状况来看,是否能在“读研之前”就展示个人研究志向与价值,并携带项目进入课题组,也越发成为越来越多头部高校保研人才筛选的方式。
所以针对未来课题组提前对作品集与个人项目进行调整,无疑是各位保研人的必经之路。那么这样的一个未来设计课题组又在研究什么呢?
根据其当前公布的成绩,主要围绕这四个方向进行:
- 未来素养与创新思维
- 人本城市与未来社区
- 美好生活与产品服务
- 艺科竞赛与未来展览
我们逐个解析👇
#2四大研究方向详解
1、未来素养与创新思维
该方向是在对“设计未来”探索的基础上,与联合国、海外大学、专家合作开发相关的课程、教材与设计工具。在这个目标下有4个细分领域,分别是:
- “创新·新知识”,对设计未来进行理论框架创新;
- “创新·新基建”,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方法提出更好的设计未来教学平台;
- “创新·新实验” ,开展一系列的未来素养工作坊(FLL)与创新创业竞赛,为青年创新者提供“设计未来”实践活动平台;
- “创新·新视野”,通过举办各种会议,建立“设计未来”国际学术联盟和交流平台。
图源:DesignFutures
简单理解,各大高校判断我们将进入一个“设计未来”的时代。当前的产品设计已经达到极为成熟的状态,新一代设计师需要预测未来的生活场景去进行设计。
而一旦对未来设计师提出这种新要求,当前设计理论无法支撑后续的培养,清华要集齐一群学生去创作这份关于“未来设计师”需要学习的教材,同时结合当前科技发展创造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如果有同学想成为设计未来学理论奠基人,并且对理论研究、创建新设计方法论感兴趣,那么这个方向很适合大家。
2、人本城市与未来社区
该方向是基于当前全球化气候变化与数字化革命提出,一方面需要为低碳减排新型城市进行规划,另一方面也希望能通过结合物联网技术让智慧城市成为现实。为此同样分出4个细分领域,分别是:
- “人本城市·聚合系统”,探讨人工智能城市对人类生活、工作和休闲重构方案;
- “人本城市·气候行动”,助力低碳环保与绿色设计行动;
- “人本城市·共益社区”,设计智慧生活、智慧出行、公共空间、老龄社区等领域,建造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社区;
- “人本城市·数字生活”,构想与迭代元宇宙(Metaverse)的未来数字生活场景。
图源:DesignFutures
看起来复杂,但落实到作品集中,其实就是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提升社区凝聚力、绿色低碳生活、无障碍高便捷度生活、以及尝试结合元宇宙技术去打造未来社区。
比如说机构学员X针对目前大数据发展,如个人行动轨迹、个人兴趣划分可以为我们辨别出社会不同居住群体的特征,有利于我们通过识别“同质群体”去创建一个针对性的,具有凝聚力、交流与共享功能的自由社区,便是对社区生活的一种重构:
机构学员X同学,获UCL 建筑 MArchoffer
又比如C同学,聚焦我国疫情结束后空置的COID-19监测点,它们遍布人们生活,通过对它们进行改造可以对人们的城市生活产生极大影响,这贯穿了环保可持续与社区改造的需求:
机构学员C同学,获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MRes爱丁堡大学 服务管理与设计 MSc香港理工大学 智能服务设计 MDes offer
3、美好生活与产品服务
该方向是以“未来福祉”的视角去建构未来生活的美学范式,探究未来产品的共情共生形态。
4个细分领域分别是:
- “美好生活·未来福祉”,与元宇宙科技平台合作,基于未来人物库,构建不同功能的数字生活与工作空间形态;
- “美好生活·未来美学”,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手段,探索未来的工作模式;
- “美好生活·未来产品”,智能产品作为“附身工具”中的未来产品共情共生关系;
- “美好生活·未来健康”,立足于可穿戴与数字化适老等领域,为可穿戴及数字健康提供新视野。
图源:DesignFutures
虽然对比前面的两个方向,美好生活与产品服务听起来有些抽象,但如果从“未来设计”角度切入,就很好理解了。“未来设计”本质上是通过当前科技发展,像跟随着线索判案一样去预测未来最有可能的新生活模式,比如在iPad出现之前,就有设计师预判人们未来会有一个比电视更便捷,可放在手边观看的屏幕。
于是在这一“预言”中,有人开始研发这一存在。而清华的“未来设计课题组”预判则是未来更多是处于元宇宙、虚拟空间中的一种新型生活/工作场所,可穿戴设备会成为人们如影随形的“伙伴”。在这一预想下去进行关于未来的研究,并构建这一使用场景。
落实到作品集中,可以参考机构学员W同学,将虚拟技术与增强现实技术结合,做了一个关于未来庙宇的建筑空间概念项目,从211大学环境设计成功保研浙江大学博物馆专业:
同时W同学还获北京理工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 、南京大学 、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以及本校 保研录取资格以及机构学员L同学,通过实现APP与智能头环的串口通信,以及编程、代码去设计了一款辅助治疗疾病的项目,成功保研清华:
机构学员L同学,成功保研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信息设计(交叉学科)无论是通过技术建新型未来庙宇元宇宙社区的项目,还是结合智能可穿戴设计相关医疗产品改善人们生活,都是类属这一研究领域下的设计。
4、艺科竞赛与未来展览
该方向是对人们进行“未来设计”的科普教育,同时通过竞赛鼓励人们自发了解这一领域,并通过创新创业参加相关比赛,遇到优秀的作品对其进行商业孵化。4个细分领域分别是:
- “艺科融合·创新赛道”,释放青年创新创业创造动能;
- “艺科融合·内容资产”,构建数字文创馆;
- “艺科融合·作品创作”,围绕教育、生命科学、健康、交通、体育领域,创作虚拟现实体验作品;
- “艺科融合·科普教育”,研发数字人、数字科普教育内容,结合元宇宙世界构建(World Building)的机制,建设非正式的学习空间、元宇宙科普实验室和体验空间。
图源:DesignFutures
如果说前面3大方向主要围绕产学研之中的“学”、“研”进行,那么最后的艺科竞赛与未来展览则是落地于“产”。它的使命是让“设计未来”的理念通过策展、竞赛等宣传手段走入千家万户,让群众有设计未来的意识。
同时通过竞赛选拔出色具有商业价值的作品,去进一步培养以求在后续AI、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发展下人类进入新型社会形态时,我国能走在第一梯队。更适合对科普教育、严肃游戏、策展等领域感兴趣的同学选择。
#3如果你也想加入“设计未来”课题组
像我们前文解析的课题组研究方向,只能说是作为各位同学上岸清华“软实力”的一部分,通过辨认学校研究方向,了解当前高校都在做什么样的研究,有什么样的使命。在上述介绍中,破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以“设计未来”的思维去对“理论”、“城市”、“生活”、“教育”这几个领域进行思考,并做相应的项目、产出相应作品集。
图源:DesignFutures
那么在软实力之外,我们同学的硬实力也要到位,关于这部分各位同学可以参考设计未来课题组的实习生招募需求去进行硬实力的辨认:
02、工作内容/ Content of work
智能产品设计与原型制作:围绕智能产品的共情互动体验进行概念设计、快速原型制作。
评估量表生成研究:从用户访谈、焦点小组讨论中提取量表,并进行多轮量表测试与优化。
交互体验用户测试:对产品原型进行用户测试评估,进行数据分析与总结讨论。
03、招募要求/ Capability requirements
主要面向信息设计、工业设计、心理学、计算机等相关专业背景同学,以下条件优先考虑:
🟢 对智能产品设计、人机交互设计相关研究有浓厚兴趣;
🟢有产品快速原型的设计/开发经验,能够用3D打印/基础电路/视频拍摄等方式制作产品原型,动手能力强;
🟢曾有用户研究、质性研究、数据分析的研究实践经验;从实习招募中,可以看到课题组对于成员的一个基本要求,即这是一个在日常设计中能贯彻用户调研、产品设计与原型制作、交互反馈几个环节,并参与过智能产品设计、人机交互相关的项目的学生。这些细则看起来难度高,但其实在机构学员的冬/夏令营中早已轻车熟路。
比如机构学员小组合作作品《Cicada》结合AI来识别痰液,并为用户提供止咳建议,还进行原型设计,结合3D打印去制作产品原型,这就是一次高度相关的项目经验,而设计中的每一步也很符合优化课题组的用人需求:
机构24届学员 Z同学、L同学、L同学、C同学小组作品《Cicada》使用AI声音识别来检测痰液、提供止咳建议获 红点设计概念奖 winnerA'Design runner upGCROSS 国际设计奖 铜奖日本CADA铜奖小组的Z同学和L同学同济大学保研双上岸所以,如果你也想上岸清华,软实力与硬实力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