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一开始,耶鲁大学就放出了一个重磅消息:
将从今年秋季开始每年扩招100名本科新生,本届招生人数将达到1650人,通过逐步增加本科生人数,最终将使耶鲁在校本科生的总规模达到6,600人。
cr:https://news.yale.edu/2025/02/04/yale-increase-undergraduate-enrollment
消息一出,国内留学圈都在计算在这100人中会有多少中国学生的席位,进“藤校”的机会是不是更大了?
今天就和CIS一起深扒耶鲁这一动作背后的行为逻辑,以及对中国学生们的影响。
01、扩招动作大
首先最值得关注的肯定是录取难度的变化。
去年耶鲁大学创下了史低录取率,早申录取率也是近几年来的最低值不到9%。再看申请数据,2026届起申请人数突破了五万大关,录取人数却始终保持在2200+。
Yale去年录取数据
虽然耶鲁官方豪气地提出了将学生总人数扩大到6,600人的提议,但这个人数还是比目前在校的6700人相比有所减少。人数不增反降,是因为疫情影响,延期入学、延期注册人数众多。耶鲁这一举措与其说是一次突破性的扩招,不如定义为一次回归正常水平的调整。
耶鲁大学将此举誉为增加更多教育机会的突破性一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年多录取100名学生,我希望在下个世纪能有10,000多名学生从耶鲁毕业。”
耶鲁大学本科学院院长
Pericles Lewis
和本科生招生人数一同增加的,还有耶鲁的师资规模。
2022年,耶鲁大学文理学院(FAS)和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SEAS)增加45个额外教职岗位,通过大量招聘,正朝着超过750个终身教职和终身教职岗位的目标努力。
cr:https://yaledailynews.com/blog/2022/02/22/university-announces-major-science-and-engineering-investments/
为了进一步支持扩招计划,今年耶鲁大学还计划在这两个学院再增加五个额外的教职岗位,为文理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提供额外资源,抵消研究生教育成本,让研究生担任助教,来指导本科生的学术研究,同时还将相应增加经济援助以支持更多学生。
在进入3月常规录取放榜前,还有部分学生提前收到了来自的耶鲁“Likely Letter可能录取信”,虽然不是正式录取通知书,但也是代表着这所藤校提前伸出的橄榄枝,如无意外,收到录取是板上钉钉。
通过在学术和人力上加大投入,辅以扩招计划,耶鲁大学向优秀学生们发出积极信号,提前打响了“人才争夺战”。
近年来,聚焦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地区等地顶校间的生源争夺战愈演愈烈,新加坡增加奖学金种类和金额、香港放宽留学后就业政策,耶鲁此举也是为了提前抢占更多优秀人才。
02、能增加录取机会吗?
答案是肯定的。
这100个名额虽然对于优秀的申请者们来说还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根据去年数据来计算,国际生约占学生群体的11%。
中国作为最大生源国,落在中国学生的人数应该在个位数。
尽管增加的名额有限,对整体录取率影响不大,但耶鲁大学这类一向高冷的顶校扩招,确实是给那些原本可能进入Waitlist名单的顶尖学生提供了新机会。
03、招生官给出的Tip
不过,这也并不会改变耶鲁对申请者的高要求,在申请过程中,耶鲁大学依然会采用综合评估(Holistic Review)的方式,对每位申请者进行深入评估。这一评估不仅涵盖学术成绩等量化指标,还包括课外活动参与度、领导力表现、个人陈述和推荐信中所展现的个性化特质等多方面的非量化因素。
耶鲁大学的招生官们在官方博客中曾明确过他们的招生理念:
申请材料是自我介绍书
不要将申请材料视为冷冰冰的数据堆砌,它是你向招生官展示自己的窗口。
准备充分的重要性
招生官希望确保被录取的学生已经做好了迎接耶鲁挑战的准备。因此,在申请材料中展现你对未来大学生活的认真态度和充分准备至关重要。
深入挖掘个人故事
招生官会仔细研读你的小作文,以及你是如何度过自己的学业及课外生活的描述。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细节,展现你的个性、兴趣和价值观。
在CIS硕导制科研合作计划中,就有许多同学在全球顶尖学者的引导下,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上完成学术探索,从科研问题的提出、方向的明确,再到科研工具的熟练使用,最终产出高质量且具有独创性的研究成果。这段宝贵的经历,成为了他们向招生官展示自己学术能力、研究热情及创新思维的重要背书。
清华博士新生:柳月雯
如何通过CIS,实现从0到1的跨学科研究创新
“在CIS的这两段经历,我接触到了全新的知识体系。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填补了我原有知识体系的空白,激发了我对跨领域学习的浓厚兴趣。”博士申请时月雯将这两段经历列在了自己的简历里,初试时也将论文和教授评价等材料上传至系统,以此凸显自己的全面性和多样性。
Jenny Lu
“满级迎战”斩获牛津录取!
与布朗教授做科研的经历是成功的底气
“这段经历对我申请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在我的文书中我也提到了这段科研经历,提前与顶尖大学教授做科研,独立完成论文的成果都充分地向海外大学展示了我已经具备了可以跟上本科课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