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学习为什么难?一是害怕生疏母语,二是多语言学习如何变成文化思维而非简单的翻译工具。今天就分享一下教育专家提倡的文化响应式教学,帮助学生在文化研究与理解中深度进入语言的学习,虽然难度提高,但却能培养神经可塑性,提升学生认知。
当专家讨论文化响应性教学与学习时,他们通常会自然而然地提到英语语言学习者。而在我们深入探讨时,文化响应性教学与学习的定义往往变得有些偏颇。一些假设认为,让语言学习者的教学变得易懂就意味着让它“变简单”。
然而,扎雷塔·哈蒙德在她的著作《文化响应性教学与大脑:促进不同文化和语言学生在教学中的真实参与和严谨性》中,强调了鼓励学生成为独立学习者而非依赖学习者的重要性。
成为独立学习者意味着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发挥更多的主动认知,而减少对教师的依赖。这种观点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设法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的教育工作者,他们不断扩展学生的神经可塑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鼓励有关语言熟练度的“有益挣扎”
教育工作者需要认识到,帮助与挑战之间的平衡不仅仅与语言相关,更与认知的成长相关。有益挣扎是指,学生面对那些稍稍超过舒适区的任务所做出的必要的努力、反思和坚持。当这种挣扎以积极的方式呈现时,它能够锻炼学生的韧性,鼓励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对于多语言学习者来说,这种挣扎还可以培养他们在语境中处理和内化新语言结构的能力,使学习体验更丰富、更深刻。
教育工作者可以重新评估学生的语言输出,来建立一个让各语言水平的学生都能够进行“有益挣扎”的社区。此外,对于语言学习者及其神经可塑性来说,对文化的理解至关重要。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将学生自己的文化引入课堂,但在此过程中,我们仍然可以保持严格要求。我们所探讨的理念不仅可以在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环境中广泛应用,还能帮助教育工作者在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教学的同时,积累语言学习的相关经验。
重新评估学生的语言输出
在评估学生的语言输出时,我们不能只参考布鲁姆分类学中对学生学习期望的理解层次。无论学生的语言水平如何,学生都要有参与评估以及知识应用活动的机会。我们可能忽略的事实是,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熟练度并不能只注重那些基于知识回忆层面的活动。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并辅以语言方面的支持。
那么,这在我们的课堂学习中如何体现呢?
创意性:我们可以对典型的任务进行创意化改编。例如,在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这类复杂文本中,描述场景的段落可以配以大纸张上的手绘壁画。
项目式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是在课堂中利用语言经验并为学生提供更高层次思维的好方法。当学生们围绕一个想法搭建项目,而不是写关于该主题的文章时,他们会更沉浸地参与语言学习活动——通过自然地使用语言来拓展词汇,提升沟通能力。我们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文化背景设置一些项目,将社区问题纳入其中,要求学生为这些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学生能够全心投入到需要他们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的工作中。
融入STEM:例如,塔米尔在他的二年级双语课堂上展示了水循环的图示,并在智能板上逐步讲解每个阶段,同时分发词汇闪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够动手体验的课堂。随后,他在学生的母语和第二语言间搭建支架,介绍了相关术语。再之后他组织了一次简单的动手实验,展示蒸发和凝结过程。他让学生观察水在加热灯下的变化,并记录水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最后,他组织了一场关于观察结论的双语讨论。
融入文化的同时兼顾严谨性的任务
另外,将学生的文化身份融入课堂并不仅仅是为了代表性,更是为了创造更严谨、更有意义的参与体验。学生们分析来自自己文化的文物或解决与自己社区相关的现实问题时,他们会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应用到学术任务上。这种文化与认知之间的联系,不仅能让学生对学习更加投入,还保证了活动质量的高标准。融入文化的严谨任务让学生认识到他们的文化背景是有价值的,而且他们有能力应对复杂且有意义的任务。
通过制造有益挣扎,并将文化联系融入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中,教育工作者可以搭建一种既能促进语言发展,又益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课堂生态。这种方法不仅能让多语言学习者掌握学术内容,还能够增强他们必要的认知灵活性和问题解决能力,为课堂外的成功打下基础。
正如本文开头提到的,我们需要重新思考那些能支撑语言学习和严谨工作的经验。以下是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一些严谨任务的例子:
将学生所在社区的作者或艺术家创作的读物或艺术作品利用起来。例如,在萨拉的高级多语言大学预科英语班的修辞作业中,学生们参观了芝加哥某大型的拉丁裔社区,了解了该社区艺术家的壁画。学生们分析了壁画的道德、情感和逻辑特点。然后,他们用可画制作海报,制作与壁画主题相关的修辞学项目。
要求学生探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学生可以研究自己社区的环境问题,并了解它如何影响日常生活。
介绍学生文化中的STEM领域先驱。让学生参与有关这些先驱的概念发现实验。
来自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当我们给多语言学习者布置不需要高阶思维的任务时,我们反而是在拉大学生之间的教育差距。作为一个共同体,我们有必要了解新语言学习背后的大脑科学。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并不应妨碍学生们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发展,他们仍然应该接触到促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内容。创建能提供这种学习的课堂,会促进学生的有益挣扎,而能激发神经可塑性的思考会引导学生沉浸地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