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立转国际校真的是交钱就能进?四大误区家长必看!

从公立转国际校,真的是交钱就能进?四大误区家长必看

临近春季学期,收到不少5-8年级家长的咨询:"孩子现在读公立,想转国际路线需要准备什么?"今天我们就用真实数据和案例,聊聊转轨路上最容易踩的四个"坑"。

误区一

国际学校=交钱就能进?考试关卡了解一下!

"孩子成绩不理想,国际学校总该能进吧?"抱着这样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但数据显示,北京头部国际学校录取率仅18%-35%。2024年海淀凯文入学考试中,超过60%公立转轨学生首次MAP测试未达基准线。

2024年在美高英高部学习的某位同学,经过60小时专项训练MAP,最终顺利在春季拿到鼎石国际学校6年级的offer,与此同时小托福成绩也进步了100多分,令人不禁感慨:"原来国际校的门槛比中考还高!"

实际上国际学校入学考试是个"闯关游戏":

笔试关卡:美式校偏爱MAP(鼎石/青苗等),英式校常用CEPT(赫德/朝阳凯文等)

面试关卡:往往会有校长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形式。

家长关卡:部分国际学校会要求家长阐述教育理念

在筹备的过程中,同学们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准备“笔试关卡”上,很多家长会问:"国际学校的入学考试都考什么?"美式学校常用MAP测试,英式学校多用CEPT或CAT4,也有一部分学校会自主命题,无论是哪种考试,其主要考察的能力无非是英语能力、数理逻辑能力。

此外还有家长关心:"如果一次考不过还能再考吗?"大部分学校允许重考,但建议充分准备后再尝试,避免留下不良记录。

误区二

国际路线=躺平教育?规划要趁早!

在转轨的过程中,很多家庭会有一种错句:"进入国际校就万事大吉"。实际上,国际教育是场马拉松式规划

与公立学校的升学路径不同,国际学校的学生需要申请海外大学,这意味着家长和学生必须重新规划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方向。国际教育的升学路径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家长和学生需要结合未来的发展预期和申请方向,制定详细的规划。

比如,什么时候通过标化考试(如托福、SAT等),什么时候参加国际竞赛(如AMCCTB等),什么时候参与课外活动(如科研项目、志愿者服务等),这些都需要提前布局和安排。

根据我们美高精英计划的统计,每年我们接触上千个留学家庭,规划师与这些家庭的面谈时间累计超过5000小时。在这些面谈中,我们会根据学生的申请目标、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为他们量身定制详细的申请规划。

例如,有的学生可能在7年级就开始准备SSAT考试,8年级参加国际竞赛,9年级启动科研项目,10年级完成标化考试,11年级集中精力准备申请材料。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确保学生在申请大学时能够展现出全面的竞争力。

选择国际路线并不是选择一条捷径,而是选择了一条更能发挥孩子天赋和兴趣的路径。国际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研究能力和全球视野,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时间和系统的规划。因此,家长和学生必须尽早意识到这一点,避免在升学过程中陷入被动。

误区三

校内英语=标化无忧?别被表象迷惑!

很多家长和孩子在进入国际学校后,发现学校提供英语课程,加上日常学习和交流都以英语为主,便认为"跟着学校进度走,英语自然会提升,标化考试也能水到渠成"。这种想法看似合理,实则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尤其是对于英语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仅靠校内课程很难在标化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更不用说应对未来更具挑战性的学术要求了。

国际学校的英语课程通常分为两类:

(1)ESL课程:针对非母语学生,侧重日常交流和基础学术英语。虽然能帮助学生适应校园生活,但往往难以达到海外本科的英语要求(如托福100+、雅思7.0+)。

(2)国际学科课程:如AP、IB、ALevel等,这些学科注重文学分析、批判性写作和学术研究能力。这类课程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极高,通常需要托福90+或同等水平才能顺利衔接。

于此同时,我们要意识到:标化考试≠校内英语。

虽然国际学校的英语课程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但它们并不等同于标化考试培训。海外本科申请不仅要求语言成绩(如托福、雅思),部分顶尖大学还要求SAT/ACT的阅读和写作分数。这些考试对词汇量、阅读速度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远超校内课程。

误区四

国际学校有分层么?别让焦虑打乱节奏!

很多家长在孩子成功考入国际学校后,以为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却不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国际学校的分层教学体系往往让家长和学生措手不及。据不完全统计,超过65%的新生家长在入学前并不了解分层教学的具体情况,直到开学后才意识到孩子可能被分到较低级别的班级,随之而来的则是一股焦虑的情绪。

要缓解这种焦虑的情绪,我们首先要了解为什么国际学校要分层教学。国际学校采用分层教学是为了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中成长。通过将学生按学术能力、语言水平和兴趣特长分层,学校能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支持,帮助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稳步提升。

以汇佳为例,学校将英语分成phase1~5,学生需通过语言能力测试才能晋级。2023年秋季从公立学校转入汇佳7年级就读的Y同学,从phase1起步,原本在公立体系里很优秀的孩子倍感焦

然而通过科学的规划,一方面在校内努力学习保证GPA,另一方面通过学习 TOEFL Junior提升英语能力,半年升入phase 31年升入phase4,目前小伙子已经在学习托福,更是完全适应了国际学校的生活,孩子也更是将phase 5作为努力的目标。

分层教学是起点,而非终点。它为每个孩子提供清晰的成长路径,帮助他们在适合的节奏中稳步提升。科学规划、善用资源、保持积极心态,都能缓解焦虑。教育的本质在于持续进步,分层不是限制,而是迈向卓越的第一步。

文末,我们给转轨家庭三个锦囊:

1. 试学体验

参加国际校的开放日,甚至是夏校和短期项目,亲身体验国际课程,看看国际学校的生活如何,也对国际教育有更深刻的认识。

2. 对标诊断

参加MAP/CEPT模拟测试,了解孩子当前水平与目标学校的差距,测试后定制国际学校申请路线。

3. 早鸟计划

公立校英语侧重语法和应试,国际校要求流利的听说读写能力。建议提前进行英语能力评估,提前接触标化学习,建议5-6年级开始接触小托福,7-8年级启动托福/雅思备考,9年级前争取达到90+。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今年晚申也有优势的几所英国大学

下一篇

上海哪些学校认可AMC8成绩证明?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