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毕业的博士可以给刚入学的博士一些建议和忠告吗?

第一年很关键,第一年如果不注意的话,会给自己挖很多坑,先把坑罗列出来如下几个方面:

1、关于读博心态

2、关于研究方向

3、关于文献调研

一:关于读博心态

1.不要和别人比,不要怀疑自己,按自己的节奏走。

当你还在摸索课题方向时,周围的人可能已经发SCI了,这时候可能会有挫败感;当你辛辛苦苦发表第一篇SCI时,可能有人已经一把掌SCI了。但不要怀疑自己,因为每个人的导师要求不同、研究方向不同、课题难度不同,不能全部认为是自己的问题。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成长路径,按自己节奏前进就好,自己和自己比,别管别人是发了NCS还是发财了。

2.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

科研遵循厚积薄发的规律,科研成果也大致符合指数增长曲线。前期需要大量积累,增长速度很慢;等到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爆发式增长。也就是说,前期积累是非常痛苦的,科研进度不理想是常见场景,每个博士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不要因为没有文章而天天沮丧,需要耐得住寂寞,要相信到了后期,道路会越走越顺利,该有的都会有。

3.做好最坏的打算,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不要想着一口吃个胖子,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科研的进展,就是靠一天天、一个小时一个小时投入进去才出来的。而前期的积累过程,可能比你想象中难很多,需要面对很多失败:idea被嘲笑、程序出bug、论文被拒稿..…需要承受相当大的压力,需要反反复复去修改稿件,要做持久战准备。

4.博士期间有焦虑、抑郁、绝望的感觉基本上难以避免,但自己一定要有正确的认知。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劫,有人出生在大凉山农村、有人做生意亏本、有人被诈骗。读博,就当是在渡自己的劫。

5.一切以结果为导向,以实现目标为导向。

明确当前目标最重要的就是尽快毕业,其它的事情应该让步。比如杂活能躲就躲开,实在躲不了就尽快完成,把时间留给核心任务。

6.博士期间最重要的事情,是通过科研训练,培养分析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分析问题的能力能让你迅速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逻辑思维能力能让你找到解决办法,表达能力则是让别人支持你。这三个能力,无论以后是继续在学术圈还是去工业界,都会让你脱颖而出;无论是面对工作问题还是生活问题,都可以轻松化解。

7.不要投机取巧,不要碰任何学术不端的红线,不然后患无穷。

无论是做实验,分析数据,还是写文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捷径可以走。一稿多投、作假.…这些事情看似占了便宜,但一旦爆瓜,那不光在学术圈混不下去了,在其它行业也会收影响。坚守道德底线,这一条即使博士毕业了开始工作了也是要坚守。

8.把科研和生活分离开,看论文、写论文只是工作而已,不能因为工作放弃所有的生活。

9.养成规律作息和运动的习惯,不要熬夜,尤其是不要搞自我感动的熬夜。

熬夜不能说明努力刻苦,而是说明白天效率低下。看似感动了自己,但其实对结果无益。

二:关于研究方向

1.入学后迅速掌握导师课题组有几个哪研究方向,哪个研究方向是核心方向、主流方向,哪些是新开的、有难度的方向。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包括导师的优势、自身的优势等,尽快与导师协商,选定研究课题。尽量选择主流方向,这样易出成果。

2.一开始就要明确自己的课题要解决哪些问题。

不要急吼吼的开始工作,要先设计好。

3.根据博士目标、方向和问题尽快制定一个明确的计划。

包括时间节点和任务完成进度表,然后按部就班的执行。

4.要注意研究工作的整体性,不然到了写毕业论文时就难办了。

如果研究课题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最后就是散成一块,无法聚焦。正确的做法是对每个方向都有详细评估,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该方向的难易程度,决定具体小idea,然后深入研究下去。

5.读博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没有人能够帮你完成。

不要指望导师,他文献看的没你多,对情况的了解不如你清楚,他不出馊主意就已经不错了。而且如果导师对这个领域已经完全搞清楚了,何必让你重复工作。一定要自强自立,不要有依赖心理。

6.创新很难,不要一开始就想一口吃个胖子,应该循序渐进。

先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知识,然后迁移到自己的领域中,在对本领域有深度理解了之后,才能提出深度创新。

三:关于文献调研

1.多读文献。

文献上的细节知识远远大于导师了解的知识。通过阅读文献,可以迅速了解目前研究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的优缺点,目前的研究进展到什么程度了,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2.读文献的顺序

可以先读国内外学位论文。系统性比较强;然后再读近五年内的综述类论文接看再粗略阅读综述类引用的论文,分类出需要精度的文章;最后是精读重点论文。这样在广度上能够迅速掌握这个领域值得研究的点,在过去几十年是如何进展的,每一步解决了什么问题:在深度上了解如何解决的,目前存在问题的原因。

3.刚开始读文献的时候,要读顶会和顶刊的。把它们作为标杆和模仿的对象,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不要一开始就去看水期刊学着灌水,因为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

4.看文献遇到不懂的先想一想,实在想不明白的就先放一放。

论文隔一段时间再拿出来重读一遍随着自己能力的提升,以前不能理解的点慢慢就清晰起来了。

5.在阅读大量文献之后,就会对该研究方向有一个整体认识。

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然后和导师以及周围师兄师姐进行讨论,就可以确定自己具体的研究课题。

6.看文献综述的时候,可能觉得需要读的文章非常多,但一定要精挑细选,不是所有文章都值得精读的。

大部分论文只需要读摘要和结论就可以了,只有和自己课题非常而非常相关的才适合精读这样读论文,效率比较高。

7.近五年内顶会和顶刊上和自己课题相关的论文,一定要精读。

在精读的过程中,找到这些论文反复提到的工作,或者共同引用过的文章,用更仔细的精度去读。这样很快对这个方向的细节有了清晰的认识。

8.精读近五年内顶会和顶刊上和自己课题相关的论文,不代表要盲目迷信它们

阅读的时候要带着批判思维去看。要看看别人的故事是怎么讲的,研究动机是什么,亮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这个问题属于哪一类问题,这一类问题有没有搞的价值,别人有没有做过,有哪里没有干好的地方。这样很容易产生新的idea。

9.读过的论文要写阅读笔记,粗略阅读的写几句话就行,但是精读的论文要详细记录,把读过的论文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库。

精读论文的记录包括自己的想法,和导师的讨论,和同学聊天的感悟事后反复查看会有新的收获。

10.通过文献管理软件进行分类整理,最好在PDF电子版上做笔记,或者单独使用管理软件记录心得体会。

另外需要搭建一个文献整理体系,便于日后查找文献能够迅速找打,而不是重新读文献。

四:关于实验和数据分析

做实验前一定要明确实验目的是什么。

行动前一定要思考清楚,设计好实验,好的实验设计会提升很多效率。多花时间在实验设计上,避免做一些无意义的熬夜和尝试。

2.不要闭门造车,一个人摸索,科研一定要积极交流。

积极主动向导师学习,如果发现他啥也不懂,那就像师兄师姐学习,如果师兄师姐也不懂,那就去找懂的人学习。

3.实验中(或者数据仿真),需要做好实验记录,养成做实验笔记的习惯。

如果做不到当天整理也应该每个星期整理一次。实验记录里面包括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实验结果,既可以为未来做数据处理提供字典(不然很快就会忘记当时的细节),又可以作为原创的证据。

4.实验记录要清晰、完备,这样如果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结果的时候,能够相对容易找到原因。

因为仿真或实验成功与否取决于实验中的很多细节。实验中是什么想法,实验环境是什么样的,数据代码参考了谁的,遇到了什么问题,都应该记下来,这样写论文的时候就有很多素材了。

5.在实验过程中,脑子中突然产生的idea要马上记下来,不然会很难再次想起。

这个idea可能是下一篇top期刊的论文,也有可能是改变行业发展的idea。

五:关于SCI论文写作投稿

1.尽可能早的开始写论文,把一篇论文的故事讲清楚,有助于理清整个思路。

2.SCI论文是学术圈的入场券和硬通货,

多发论文才能克制学术圈中各种内卷和焦虑。

3.自己写的论文,再差也要珍惜。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投出去拒稿就换个期刊继续审,总共能够发表出来。

4.写论文之前,先想好目标期刊,不然找不到对应期刊会很痛苦,到处到主编那都被拒稿。

5.写论文是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尤其是第一篇论文,会非常枯燥

但经过整个训练之后,整个人讲故事的能力会提升一个level,整个技能对于以后无论是工作和生活都是有提升的。

六:关于实验和数据分析

1.做PPT很重要,同样的结果但是采用不同的讲解方式,结果会大不相同。

通过做PPT练习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审美技能,做PPT的技能,同样会用于毕业后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项目申报、项目结题、人才答辩、求职、商务谈判等等。哪怕以后不做学术了,锻炼出来的素质,也会让你在就业的时候脱颖而出。

2.珍惜每一次讲PPT的机会,有时候会争取来不少机会。

学习如何沟通,如何介绍自己的想法,如何提出合理建议的方法,这些在毕业以后也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3.对于组会PPT的讲解要积极参与,而不是逃避。

看了一篇好论文,可以做个PPT讲一下;做实验有点阶段性成果了,可以做PPT汇报下:一个学期结束了,做个总结PPT梳理下自己的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4.多参加学术会议,多认识同等级别的phd(大佬也不会理你)。

多交流拓展人脉,对于以后就业、学术发展铺路都有好处。

5.参加学术会议,不光是听大牛在做什么,更重要听他们怎么样起承转合讲故事,怎么样讲概念,怎么样将问题说清楚。

有条件情况下,应该抓住会议提问机会,直接和大牛交流,留下印象,否则直接去找大佬,大佬可能不理你。但如果在会上提问了,可能还有点印象能够交流。

总结

读博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当然收益也是显而易见的,我是非常推荐各位师弟师妹们读博的,并且在自己精力最充沛的时间段把博士学位拿下,其实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新加坡UWCSEA“爬藤名校”一文全解!

下一篇

北京服装学院国际预科项目泰国方向招生简章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