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计算机系?哈佛经济学?还是耶鲁法学预科?"每到美国大学申请季,无数家长和学生都会陷入这样的纠结。
很多人一心追求藤校光环,宁可挤进文理学院读一个完全不感兴趣的专业,也不愿去综合排名稍低的学校学自己真正热爱的方向。
更有甚者,为了那张藤校文凭,硬着头皮读完四年BA(文理学士),最后工作却要从零开始。
这种"名校至上"的思维模式,到底对不对?
一项由Burning Glass Institute和Strada Education Foundation共同开展的研究追踪了过去十年1000多万就业人士职业轨迹揭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现实:专业选择比大学声望更能决定职业发展前景。
01 超半数大学毕业生就业不足
研究数据显示,52%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不足(从事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这个比例远超预期。
各个专业毕业生大学毕业5年后的就业不足比例 图源:wsj
令人意外的是,即便是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的毕业生也并非高枕无忧。
研究发现,近半数(47%)的生物学和生物医学专业学生在毕业五年后仍然处于就业不足状态。
蓝点为有实习的毕业生 白点为没有实习的毕业生
不同专业的实习经历对就业不足率的影响
图源:WSJ
同样,在商科领域,那些不太注重量化技能的营销和人力资源专业,其毕业生就业不足的可能性是会计、金融等数学密集型专业的两倍。
除了这项研究外,The Economist根据Payscale的一份计算大学学位回报率的报告也指出如果重视薪资,专业比大学的影响要大得多。
这项研究分析了美国240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数据,探讨了院校层次与投资回报率(ROI)之间的关系。图表中,理工类专业用橙色表示,人文社科类专业用蓝色表示。横轴显示招生录取率,纵轴反映投资回报率。
理工科和人文社科招生录取率和投资回报率的相关性
图源:The Economist
研究发现,理工类专业的投资回报率与院校层次无显著关联,无论就读何种院校,回报率保持稳定。而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回报率会受到院校层次的影响,但影响较小。总体上,人文社科类专业的投资回报率普遍低于理工类专业。
这一研究表明,专业选择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回报影响远大于院校选择。专业不仅决定了早期的职业发展,而且一旦毕业一年未进入专业领域,转型难度大。
换句话说,专业对职业发展的影响超过学校、种族和性别等因素。这一发现挑战了“名校至上"的观念,提醒我们在高等教育成本上升的背景下重新思考教育投资的重点。
02 早期的职业轨迹影响职业发展
就业不足的影响会随职业生涯不断放大,这种差距往往会持续终身,因为早期的职业轨迹会影响未来的发展机会。
正如Burning Glass Institute所长Matt Sigelman所说:"学位的价值取决于你如何运用它。"
这种收入差距的累积效应,可能会导致职业生涯中数百万美元的收入差异。
研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是29岁的Alexander Wolfe。作为2018年北肯塔基大学的毕业生,他目前在辛辛那提地区从事保安工作。
Alexander Wolfe 图源:WSJ
他的经历印证了专业选择的重要性:"你一生都被告知,上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之后你的生活会变得很美好,实际上,大学学位并没有真正帮助我那么多。"
Wolfe的学位结合了教育、历史和心理学方面的学分,但这种跨学科背景在就业市场上并未让他脱颖而出。
研究特别强调了实习经验的重要性。数据表明,即便只有一次实习经历也能显著提升就业匹配度。
对于人文专业学生而言,通过实习可将就业不足率降低四分之一,而社会科学专业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可降低40%。
领先的高校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采取了积极措施。例如,塔夫茨大学要求环境研究专业的学生至少完成100小时的实习经验,这使得约50%至70%的学生能够在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
东北大学则更进一步,要求所有本科生必须完成至少一次为期六个月的实习,这使得91%的毕业生能够找到专业相关工作。
东北大学的实习项目 图源:网络
哈佛商学院教授Joseph Fuller指出,职业发展的轨迹往往在最初几份工作就已经确定。一旦毕业生的前两到三份工作集中在某个领域,想要转换到另一个职业道路就会变得异常困难。这种情况在当今依赖算法筛选简历的招聘环境中尤为明显。
例如,一个有志于从事营销策略的毕业生,如果最初几份工作都在食品服务业,那么他的下一份工作很可能被算法推荐为商店经理,而不是企业营销职位。
而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远程工作的普及,就业市场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特别是入门级岗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种情况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需要积极寻求实践机会,培养跨领域能力,建立职业网络,并保持终身学习的意识。
03 各个专业领域最重要的技能
那么什么技能才是重要的呢?
Burning Glass Institute的最新研究发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成功取决于三个关键因素:学校选择性、专业方向,以及最重要的 -个人技能储备。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收入最高的文科毕业生都具备了两类核心技能的完美组合:通用基础技能(如领导力、谈判能力)和专业技能。
正如上面所说,职场所需技能正在快速更迭。
研究显示在过去5年来,普通工作岗位所需的前20项核心技能中,有37%已经发生改变,新的岗位所需技能如下所示:
不同专业领域的所需技能分布,以及这些技能对薪资和工作表现的影响。图源:Burning Glass Institute
和过去5年相比,每个岗位需要的每5个必备技能中,就有1个是全新出现的!所以持续学习、不断提升才是职场制胜的真正法则。
所以各位正在求学的同学和家长们,与其过分追求学校的名气,不如静下心来,扎实提升自己的实战技能。毕竟,在瞬息万变的职场中,真才实干永远不会过时。
在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中,选择合适的专业并获得相关实践经验,比就读名校更能保障未来的职业发展。
对于即将踏入大学殿堂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清晰的信号:专业选择和实习经验的重要性,可能远超过学校的名气。
在做出这个关键决定时,需要更多地考虑个人兴趣、市场需求和长期职业规划,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学校的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