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这个申请季没几个月就要结束了,在等几个月就要开启26fall了。就留学规划这个东西是这样,你越早准备,越早规划对你越有利。有的学生往往本科读到第三年的时候,才想到自己要出去留学下。那时候其实已经比较晚了,绩点你没去刷,实习你疏于准备,雅思你才捡起来。
各种就很匆忙,竞争力就不完善。英国大学讲究一学校二绩点三文书,四其他一切比如科研啊,项目经历啊,实习啊,获奖啊,志愿者经历啊等等都属于锦上添花。锦上添花的东西不影响你录取概率的,基本为文书服务,核心是一个心理作用。核心还是前面说的三个要素。
当然,关于学校,也要分上中下三等,有认可优先级。今天我们聊下英国大学们最偏爱的留学生学校类型。
No.1 英本,亲儿子
英本就不要说了,录取优先级,每年都是最被偏爱的一波。申请结果优先发,第一波录取肯定是给的英本学生,其次才是海本这些。英本的学生有个巨大的优势,就你分数不够,他们也会给你condition offer,举个例子,像kcl这种,比如你申了个Finance and Banking专业,你绩点只有61,学校也会给你offer的。这个专业明面上是high2.1的专业,要求是65分。但英本的学生不到这个分一样录。你最终成绩符合要求就可以换。
即使不到要求,也可以尝试argue,就分数差的不多,学校基本也会同意。不像大陆本,因为同质化申请太多,人家con的机会都不愿意给。分数超学校的85分要求都没用。该拒还是得拒,问就是竞争激烈,比你背景好的学生数量有点多。
No.2 海本,同等级待遇
海本的学生,其实和英本差不多待遇,也是优先录取。特别是那些非大众市场的,学校要保持国际学生比例多样性,就要全球摇人。不会专门在一个市场补人,中国学生申请量大,人数多,这其实是劣势。但如果你能以海本的身份去申,可以避难掉这个劣势。当然,如果你本身户籍不是大陆的。优势就更大了。就比较优先录取的是美本,加本,欧陆其他学校的本科这种。
即使同样是中国的大学,港本,澳门本科以及弯弯那边的本科都属于海本,申请要求单独罗列。难度会更低,就不会动不动涨申请门槛,提高分数要求这种。就人没那么多,就不会有那么多竞争梯度。海本的学生最大的优势就是,绩点够了,差不多就能正常被审核。就不太存在卡list这种。大陆学校太多,然后会分abcd几个档位的录取限制。
有的学校可能就只有2档,不到要求的都不能申,还有些热门学校,比如ic商学院这种,你最低得是个211,否则申的资格都没有,递交也是秒拒的,送你一个参与奖。
No.3 中外合作2+2,拿英国学位,半个亲儿子
中外合作的学校国内越来越多的,比较有名气也拿结果最多的是西浦和宁诺这种。各有优势,西浦这种申ucl和ic这种多。宁诺这种申牛剑这种更多。这类学校就是g5收割器。就西浦和宁诺这类学生来我们这边做申请的,最低都是人均一个ucl的offer,即使是2.2分数的学生。就申请认可度方面,恐怖如斯,是高于国内很多中等985和211的。
除了这些头部梯队的,还有些比如uic这种和港浸会合作的,也是一样。也很好申,绩点3.0就好去申ucl这种学校了。而且也很好录取。国内现在其实越来越多这种中外合作学校了,有3+1的,也有2+2的,像央财,江财,华南农业,华南师范,西财,上大等等都有对应的合作学校。好点的都和曼大这种有对标合作。
中间点的还有伯明翰格拉这些学校。就读完,是拿双边学位,基本国内分数只要维持85+,去英国那边拿个70+毕业,一样是横着申的。除了牛剑难搞点,ucl往上很多都可以拿下。分数高点到80+,一样申牛剑的硕。就我这边好几个西财2+2的学生申到剑桥的,去英国反而更好拿分。
No.4 国内985& 211,认可度凑合
大陆本就即使你是211和985,你还要看是不是在list的985或211,很多其实不在人家list,当双非用的。
英国好多学校都卡这种list,比如曼大的商学院,你在list的天津财经这种都相对好过211。国内很多211学校去申英国其实也难受的,尤其是那边末尾211,很多时候分数高也拿不到好的结果。特别是那些个出国人数还少的那种211学校,基本还不如一些一本学校像山东财经这种的。
不止是曼大这类学校这样,ucl啊,Durham啊这种都给限制。真正不太受限制的是top 985,就c9这些,其实加起来一共有15所左右,申请没啥限制。去g5的人数也比较多。只有这15所top985,还有几所211财经有偏海本待遇。其他的都是捡来的,高低给你个白眼那种。
No.5 双非或三本,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认可度最差的就是双非和三本的学生,但往往这类学生更加要强,更加想改变自己的境遇。一般都有名校情节,像冲好学校。但英国大学对双非的态度其实最是恶劣,限制也最多,一会把分数从75提到80,从80提到85,又从85提到90.甚至有些专业提到93分。
就你可能专业第一也达不到这个门槛,就人家机会给你了,你自己抓不住就不怪人家吧?就还是择优录取,挑双非里面的尖子中的尖子。除了卡分,还会被卡学校,很多好点的 qs前百直接就限制你申。不给机会,只有没人去的,申请量少的,上个财年没收满人的专业喊你去补位。说白了你就是备胎待遇。
但话说回来,就是因为限制多,难度大,要求多,才有操作的可能性。双非的学生也是变数最大的,能改变机会最大的,信息差最多的。每年都有好多学生在改命去好学校。有直接一硕去的,也有曲线救国去的。就路还是有的。
总了个结:就本科选学校还是要好好选,本科没选好,读硕士的时候就事倍功半。本科选好,又有出国打算,那就是送你一场机缘。就如果你的分数只能在国内捞个普通211,家里不差钱的,还不如直接改换门庭选西浦或宁诺。之后再2+2出去,本科好好拿分。硕士最差也是个ucl起步,成绩好点,ic和牛剑也都不是问题。直接换个赛道再终点汇合了。
特别是那些高中愁怎么规划的,现在再搞香港的dse体系,其实都是一样,利用信息差去换学校。其实国内有很多那种合作的,就低分进比如央财的那种中外合作班。只拿海外学位,你一样申海外的名校,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回国就业没有任何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