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教委发布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25年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文件为中招年度文件,与2024年相比,政策保持稳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分值、时长以及招生录取批次等保持不变。
但其中的调整之处也给家长们带来了新的信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些变化,小明学长对文件中的新变化进行了总结。
01、自主招生比例调整
根据最新政策,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自主招生计划约占本校招生计划的10%,市特色普通高中不超过15%。
民办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非上海生源招生比例限制为不超过招生计划总数的50%,且不得招收本市户籍但未达分数线的学生。
“不超过50%”,这条规定指向的是“21所”中的10所民办学校和1所中外合作办学,10所公办学校只招收上海生源,民办学校既招收上海生源,也招收非上海生源。
我们看下近2年"21所"招生计划:
2022-2023年,上海“21所”国际课程招生总数均为2313,2024年这一数值直接飙升到2470,涨幅接近7%!
去年本市招生人数1910,较2023年增长9.4%;非本市招生人数560,较2023年少7人。也就是说,外地学生报考“21所”的难度更大了!
近5年,“21所”中的民办学校,招收外地学生的比例,总体上逐年下降,2024年更是跌破了30%,只有27.9%。
02、什么是“21所”
上海市"21所"指的是上海市教委经立项申报, 审核评估, 讨论, 确定的21所高中国际课程试点学校。简言之,21所是上海特殊的国际高中,与非21所的高中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呢?
●“21所”毕业生有普通高中学籍,有上海市普通高中文凭,非21所没有。
●“21所”毕业生可以参加高考,可以选择国内大学就读,非21所不可。
●报考“21所”需要提交中考成绩且达标,大部分非21所学校对中考成绩没有硬性要求。
所以,在“21所”就读的学生,如果中途放弃出国,仍然可以选择备战高考,就读国内的大学。
21所课程设置
在选学校的时候,除了考虑报考需求,还需要根据未来留学国家来选择对应的课程,21所国际学校课程覆盖面非常广,主要以IB课程为主。
IB类学校:复旦附中、交大附中、大同中学、市西中学、尚德实验、民办平和、世外中学、包玉刚学校、协和双语、七宝德怀特;
美高+AP类学校:华二附中、格致奉贤、建平中学、星河湾双语、上外西外、西南位育、文来中学;
BC/OSSD类学校:卢湾高级中学、枫叶国际学校、文来中学
澳大利亚VCE课程学校:上外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
德国DSD课程学校:曹杨二中
日本课程学校:文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