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越高,焦虑越大?一文读懂“完美主义+考试焦虑”背后的真相

年这个时候,校园的心理咨询中心通常会迎来一波学生高峰。

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学习感到焦虑,另一方面是大学放榜季带来的压力。

哈佛大学2023年的一份报告显示,自1989年以来,大学生的完美主义水平持续上升,85.4% 的参与者承认自己具有以学业为核心的完美主义倾向。学习科学网站 Learning Scientists 在2023年的另一份报告中指出,这种考试焦虑会损害工作记忆能力,进而影响考试表现。

而近年来,大学申请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加剧,不少高中生因申请大学而承受着极大的心理负担。最近,顶尖美高的一名学生在 Ivy Day 之后疑似自杀的消息震惊了留学圈,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

完美主义的动机是什么?

如果简单地把“追求完美”看作是负面行为,那就过于片面了。事实上,对于艺术家、运动员,或某些服务和安全行业的从业者来说,追求完美本身是健康的、必要的。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想做到最好,而在于你为什么想要做到最好。完美主义的动机其实存在两个极端: 一个极端是以“掌握能力”为目标的动机。如果一个学生说:“我想真正掌握这门课的内容”,“我希望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那么这类动机是健康的。这种动机来源于自信与成长愿望,也会让人在遭遇挫折时具备韧性,把问题当作挑战来解决。这类“掌握型动机”具有内在价值,并能带来持续的自我激励。

另一个极端则是源于恐惧的完美主义。根据 Habitbehavioralhealth.com 在2024年的研究,有四种恐惧会驱动完美主义。其中最常见的,是对“自己不够好”的恐惧。即使这种“标准”并不明确,学生仍然会为此感到痛苦。例如,有些学生追求高分,其实是害怕被他人认为不如别人。他们更在意外界的评价,常因“冒名顶替综合症”而逃避挑战。

这种恐惧型动机在大学申请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许多高中生将申请顶尖大学视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如果结果不尽如人意,就会感到极度的失败感。一些学生甚至会因为没有被梦想学校录取而产生强烈的自我怀疑和心理压力。

重新认识“考试”与“大学申请”

高完美主义者往往也有高度的考试焦虑。这种焦虑不仅影响他们对考试结果的预期,还会影响他们对考试过程的看法。

举个例子:试图每题都答对并不是一个明智的策略。因为即便是最优秀的学生,也很少在大型考试中拿到满分。而当一个学生不知道某题答案时,这种“追求完美”的心态就会激发恐惧。

但换个角度,如果学生准备得当,那么至少在考试中对每一道题都有一定了解。即使不知道准确答案,也可能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推理和判断。

大学申请也是如此。申请大学的过程应该被视为展示个人成长与学术成就的机会,而不是一场成败分明的较量。现实是,无论一个学生多么优秀,顶尖大学的录取率都是有限的。将申请失败解读为“自己不够好”是极端的思维方式,这不仅会加重焦虑,还会影响未来的发展。

我们该如何应对压力和焦虑?

无论是恐惧驱动的完美主义,还是考试与申请焦虑,其实应对机制有许多共通之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寻求支持。

以“掌握”为目标的学生往往会主动寻求帮助,因为他们渴望超越当前水平。那些焦虑程度较低的学生也会通过各种方式让自己做好准备,包括请教老师、参加辅导、与朋友讨论等。

无论是心理咨询、向老师寻求支持,或是找朋友倾诉,寻求帮助非常重要,因为完美主义和考试焦虑本质上是内向、孤立的体验,很难靠一个人克服。如今许多大学都设有学生成功中心、心理健康中心,提供专门应对考试和申请焦虑的讲座与辅导。

另一个重要的应对方法是:专注于“全力以赴”。完美主义与考试焦虑往往关注外在评判,但“尽最大努力”却是一个你始终可以掌控的事情。

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建立一个有结构的学习与申请规划,比如科学安排备考时间、制定申请时间表、持续练习等。这种以过程为导向的方法是“掌握型”思维的核心,也有助于在考试与申请中建立信心。

最后一点:学会鼓励自己。“我不够好”“如果我进不了这所大学,我就完了”——这些都是负面自我对话,它们会激活大脑中与焦虑有关的区域,进而加剧压力。而正向的自我对话则会调动大脑中与冷静、理性、情绪调节相关的区域。

换句话说,你如何和自己说话,真的会影响你怎么考试、怎么申请大学、甚至怎么生活。希望所有面临申请压力的学生都能认识到,无论申请结果如何,你的价值远远超过一张录取通知书。

给家长的建议

家长在孩子面对考试和大学申请压力时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家长也需要和孩子一起努力面对压力和焦虑。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孩子减轻焦虑、增强信心的建议:

1、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学业表现,还要留意他们的情绪变化。如果孩子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失眠或社交回避,应鼓励他们寻求心理支持。

2、减少过度压力

避免对孩子施加过高的期望,如“你一定要上某某名校”。相反,可以强调他们的努力和成长,而不是单一的结果。

3、鼓励多元化发展

帮助孩子认识到成功的定义不止于学业成绩。培养兴趣爱好、运动、社交能力,能够让他们拥有更健康的心理状态。

4、与孩子保持开放的沟通

创造一个安全、无压力的环境,让孩子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担忧和感受,而不是害怕家长的批评或失望。

5、强调过程胜于结果

让孩子知道,重要的是他们在努力和成长,而不是单一的录取结果。即使失败了,也可以从中学到经验,为未来做更好的准备。

在面对学术压力和大学申请的挑战时,培养韧性至关重要。韧性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焦虑和完美主义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能增强他们的执行能力,使他们在压力面前保持冷静,保持积极的心态。在这条成长的路上,如何调整情绪、设定可行的目标,并在遇到困难时不轻易放弃,都是成功的关键。

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中培养这些重要的技能,我们推出了一门专注于执行能力和抗压能力培养的课程。这门课程将教会学生如何管理压力,调整情绪,并提升他们的执行力和应对挑战的能力。无论是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还是在大学申请的压力下,掌握这些技能将使学生更加自信、坚韧,并能够从容应对任何挑战。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南开大学顶尖教授课题组(经验攻略分享)申请攻略

下一篇

4月3日打印准考证!中国大陆AP考试考点名录&考生须知正式发布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