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委近日正式印发《关于2025年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若干意见》,这份年度招生政策文件显示,2025年本市中招政策将保持总体稳定。
与2024年相比,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设置、分值安排、考试时长以及招生录取批次等重要环节均未作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政策文件中有一项特别内容值得关注。
《意见》明确规定,民办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招收的非上海生源比例,原则上不得超过该班当年招生总计划的50%。
民办国课班,非沪籍比例持续下降
新规明确:民办国际班外地生源限50%以内,公办仅招本地生,民办可兼收。涉及21所国际课程学校(10所公办仅招沪籍,10所民办及1所中外合办可招外地生)。
数据显示,2020至2024年间,"21所"国际课程学校中的民办院校招收外地生源比例持续走低,逐年下滑至2024年的27.9%,较政策上限有不小差距。
关于上海21所
作为上海市国际课程教育的标杆项目,21所试点学校凭借其独特的办学优势,持续受到沪上家长的高度关注。
21所的核心优势主要是:
官方认证:获得教育主管部门批准设立,办学资质有保障
双轨并行:学生可注册国内高中学籍,毕业获正规高中文凭
升学多元:既保留参加国内高考的资格,又可选择海外升学路径
21所课程设置
在选学校的时候,除了考虑报考需求,还需要根据未来留学国家来选择对应的课程,21所国际学校课程覆盖面非常广,主要以IB课程为主。
【IB类学校】复旦附中、交大附中、大同中学、市西中学、尚德实验、民办平和、世外中学、包玉刚学校、协和双语、七宝德怀特;
【美高+AP类学校】华二附中、格致奉贤、建平中学、星河湾双语、上外西外、西南位育、文来中学;
【BC/OSSD类学校】卢湾高级中学、枫叶国际学校、文来中学
【澳大利亚VCE课程学校】上外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
【德国DSD课程学校】曹杨二中
【日本课程学校】文来中学
非沪籍家庭如何应对
非沪籍学生的入学门槛正逐年抬高,尤其在头部学校,竞争更是异常激烈,入学名额的争夺愈发白热化。
对于那些将目标锁定在民办国际课程班的非沪籍家庭而言,提前做好全方位、精细化的选校规划,做好多手准备,显得至关重要且必不可少。这不仅是应对竞争的策略,更是为孩子未来教育之路筑牢根基的关键举措。
尽早确认是否满足民办国际班报名条件
非沪籍学生报考民办国际课程班对中考成绩有着明确且严格的要求。在确认条件符合后,要迅速锁定目标学校往年的录取数据,仔细分析其中的规律与趋势,了解录取分数线的波动情况、招生名额的分配变化等关键信息,这将为后续的备考提供精准的靶向指引。
开展对民办国际高中的全面考察
深入探究各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校园文化、硬件设施等多方面详细信息,通过实地走访、参加校园开放日、与在校师生交流等方式,全方位了解学校的教育环境与教学品质,从而筛选出真正适合孩子的学校。
密切关注上海国际学校的招生动态
及时了解最新的招生政策、招生计划调整等信息。在此基础上,尽早开启备考之路,制定科学合理的备考计划,有针对性地提升孩子的学科能力与综合素质,以从容的姿态应对激烈的竞争,降低竞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