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学弟学妹们,大家好,大家在读研期间,肯定遇到过课题资料太多,过了一段时间后,重新找某个文件时不知道放哪里了,这期干货我来讲一讲文件夹该怎么分类~我用三年时间打磨出来的一套文件夹整理的方法,可操作性很强,分享给大家!
1、怎么做整体分类
2、整理文件夹的小TIPs
一、怎么做整体分类
先看怎么做整体分类,下面是我的分类方法:
01-我的项目:存放我自己参与的课题,包括在写的论文、基金、标书等;
02-组内资料:存放导师、师兄师姐、师弟的课题资料;
03-公共事务:存放打杂的一些事情资料,比如报账、做课件、当助教;
04-组会汇报:开组会时。每次整理的资料;
05-其他:其他之外的一些资料(根据具体情况改动哒~)
最最最重要&使用最多的就是【01-项目】啦,so详细说一说这个的子文件夹,其他自行合理分类就行。
首先是我的项目可以这样分:
a.课题文献:展示不同研究方向的文献,可以按照具体的研究方向来分类(每一类方向再细分为重点文献、已读文献和未读文献);
b.原始数据:收集所有课题的数据资料,可以按照数据类型再细分整理,每一类数据按照数据类型年月日再重新命名;
c.我的成果:展示所有专利、论文、竞赛等成果,每一类再按照【写作中】【投稿中】【已发表】进行分类;
d.毕业论文:可以按照开题、中期、毕业答辩等来进行分类;
......
可能你会疑问了,那三级文件夹下面再怎么分类呢,继续往下看~以【我的成果-写作中】为例:由上而下代表~
01-写前构思:Brainstorm,写下你的初步想法,行文框架,类似研究计划(research proposal,RP)
02-初稿:往下看嘿
03-校正:增加细节和描述、删减无意义内容、移动内容到合适的位置
04-编辑:注意大写、拼写、检查词性、引用格式05-投稿:意向期刊,相应投稿要求,covering letter、图等
再细化到4级,以初稿举栗:
0-参考资料:导师给你发的初始课题资料
1-数据清理:原始数据(另存备份)&清理后的数据
2-统计建模:模型框架、模型代码、软件处理结果
3-结果可视化:图、表
4-文献阅读:EndNote的library存储、写作过程中读过全文的文献
5-manuscript:可以细分intro-method-result-conclusion,我习惯写在一起
按照这样的方法以此类推,慢慢总结既可做到文件分类会越来越规范啦,最后再给大家一些整理文件夹的小TIPs。
二、整理文件夹的小TIPs
1.勤做项目日记
只要推进了项目一点,就要【记录】呢~格式参考
“20210701 导师给了数据和一篇博士论文”“20210702 看了论文,简单检索了近年文章,继续brainstorm”“20210703 读文献”“20210715 写出了研究计划,-记录在【prewriting】”“20210716 组会后和导师讨论了我的RP,有以下几点建议-写在【反馈+复盘】”"20210801 清理完数据""20210811 完成统计建模""20210821 做完图表"“20210915 写完初稿 ”“20210918 revising完成 ”“20210925 editing完成 ”“20210931 准备投稿,对照投稿要求改完,publishing完成 ”
2.版本更新重新做好标记
小论文修改文档命名没更新一个版本重新做好标记:标题-张三-日期(20210712)-v1(如果v1之后当天又收到了反馈,改过的为v2),导师做过批注的命名为:标题-张三-20210712-v1-导师-cm
3.关于文献方面的小技巧(最容易忽略)
1.待阅读-待记录:读摘要觉得用不上的文章都不会下载,其他的下载下来和课题组群分享的放在一起;
2.已剔除-一般文献:读过全文觉得一般的;
3.已精读-深耕细作:读过全文觉得用得上的;
4.已延期-非当下主攻课题:字面意思,等用得上时再划分一般和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