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不能考公不能进国企?别太夸张了……

碰到有同学还在问:留学影响考公考编吗?

最近一年来,很多“留学红利已死”、“留学生回来不能考公”、“国企不要留学生”等流言争议,让不少留学生也开始担心自己未来的出路,生怕进体制内的路就被堵死了……

但是只要仔细看下官方的文件,就会发现所谓针对留学生的“歧视”完全是夸大其词、无中生有。

留学生考公已经成为当下的一个热门趋势。

且不论外部环境问题,对于现在的年轻人而言,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实现生活和工作的平衡,成为了更加看得见摸得着的优势选项。

上海2024年公务员录用名单里,不少中国香港、澳大利亚、英国等地区的境外名校大学毕业生在列。

那么为什么有人说留学生考不了公?留学生想进体制内有哪些途径?需要注意什么?今天就给大家讲清楚。

01“留学生不能考公?”

流言起源和真相

“多地官宣选调不招留学生!”

2025年包括北京、广东、山东在内的多个省市取消了境外高校毕业生的选调资格,引发对于留学生是否还能进体制内的争议。

什么是选调生?

选调生是各省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

选调生是公务员的一种,录用后直接为公务员编制。

其实选调本身难度就比较大,对候选人的背景门槛要求高,上岸概率低

除非本身条件就非常优秀,又明确想走体制内这条路,不然一般留学生少有盯着选调去上岸的。

想进体制内,其实还有非常多的选择,考公、考编、进央国企……不招留学生?其实留学生在这些官方渠道非常受欢迎。

那对于更想出去闯荡一番,同时考虑外企、大厂,甚至想自己创业的留学生来说,就业路径的选择就更多了,国内很多城市甚至还放宽留学生落户政策、免税购车、提供创业支持和住房补贴等福利

留学生不能考公不能进国企?别太夸张了……留学生不能考公不能进国企?别太夸张了……

图源:上海市政府官网

所以单凭针对留学生的选调政策变动就悲观看待留学生未来回国的发展前途,完全是危言耸听。

随着留学的普遍化和海归人数的上升,留学生身份能带来的红利肯定是在慢慢消退,但是却也给更多孩子提供了学历提升和开阔眼界的机会。

现在的留学生只要不摆烂躺平,有目标地规划自己的求学和职业路径,并且踏实地学习知识、提升专业能力,依然有很多不错的出路和选择。

02留学生进体制内的途径

可能有哪些问题?

取消定向选调≠考公考编拒绝留学生

选调政策的一种规范化调整,并不等于体制内一刀切。

从留学生进入体制内的主要途径来说,国考、省考、市考、以及事业单位的人才引进,这些途径就如同一条条宽广的道路,从未对留学生关上大门。

就以中国公务员考试(国考、省考)为例,并未对留学生设置直接的“门槛”。绝大多数岗位仅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而且没有明确针对留学生身份的限制。

类似外交部、商务部、税务部、海关等部门或单位,反而很适合留学生报考。

2024年国考数据表明,商务部、外交部等涉外部门30%的岗位标注“优先考虑留学背景”,实际录用留学生占比达18%。

部分岗位可能因“户籍限制”“专业对口”或“基层工作经验”等条件对留学生形成挑战,但这并非针对留学生的歧视,而是面向所有考生的普遍要求。

留学生考公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几点:

档案问题

无论是考公还是进入国企等需要政审的单位工作,都会需要调档。

因此如果确定要考公,回国后拿到毕业证,一定要尽快前往留学生服务中心调档,由留服中心将你的国外学位学历认证书放入你的档案内。

一般需要在考公报名前完成这一步,不然会影响后续审核工作。

应届生身份确认

不少公考岗位,尤其是国考,仅接受应届生报考。国考、不同地区省考对留学生的应届身份认定都有各自的时间段和要求,并不完全一样,具体看各自的官方公告。参考两个重要的时间点:取得学位的时间和取得留服认证的时间。

专业限制

专业限制其实是影响很多留学生回国考公的主要因素,但是往往也会被忽视。

以国考为例,在招录的不同岗位中,会对专业有所限制,由于国内外高校专业设置不一致,而国外硕士阶段专业方向设置又非常细节,因此会有留学生出国留学归来考公,一看专业不符而无缘的情况。

留学生能不能考公,选对专业很重要,多数情况下你留学期间所选的专业与二级专业大类可以契合,就能达成报名公考的条件。

其实留学生考公还自带优势:

  • 应届生身份。我们曾提到过,假设在留学前Gap/工作过,留学后都能重置应届生身份
  • 方便落户。部分城市(如上海、深圳)推出留学生专项落户政策,可以更方便快捷落户,相当于降低了考公门槛。

像上海公务员有本地户籍后只需本科及以上学历即可报考,35周岁之前每年都可以考;但是非本地户籍的本科生只能在毕业的时候考一次,上岸失败则再无报考资格。

03留学生求职难?

难的不只是留学生

学历贬值是事实,但是相对优势仍然存在。

花了百万出去留学回来发现“简历石沉大海”“996月薪不过万”“被迫在家当全职儿女”……这类的情况比比皆是。

但是不只是留学生就业难,现在找工作对于所有的应届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025年应届生毕业人数1222万人,持续创下新高,并且未来几年仍旧是增长趋势

而与此同时,就业市场却在面临企业大规模裁员、校招岗位缩减、AI替代人工浪潮、35岁危机、退休年龄推迟……就是国内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也不乐观。

留学生不能考公不能进国企?别太夸张了……

(网上流传上海某高校内部就业情况图)

曾经很多留学生们看不上的考公考编,现在也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铁饭碗”

相比学历贬值下的考研人数下降,考公人数这两年却在持续快速上涨,已经快赶上了考研报名人数。

“考生不会消失,考生只会转移。”

留学生考公,走的也是一条越来越卷的道路。

留学生不能考公不能进国企?别太夸张了……

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的就业环境确实让大部分应届生求职都是“难上加难”,很多时候也不是求职者本身不够优秀,而是优秀且更加匹配的人更多。

很多企业也不再愿意花时间成本再去培养新人,而是更希望招到高学历、有行业经验、能直接上手的年轻劳动力,内卷的风气越来越严重。

国内985本硕都还在努力找工作,留学生光凭学历文凭已经很难有太大优势了,如何提升就业竞争力一定是求学阶段就提前要思考的问题。

04留学生求职

出路在哪?

职业规划——现在留学生的一款大学必修课。

以前只要学历够高、学校背景够硬,找工作几乎就是条条大路亮绿灯。

但是现在你QS前50可能还不够,因为和你竞争的可能是藤校G3、多段大厂实习经历、有海外工作经历的海归……而且人数还不少。

最近名为“00后的简历看得面试官心慌”的词条就上微博热搜火了,一个面试官收到应聘的00后简历为:985本科+帝国理工硕士+各种大厂实习+校辩论队队长+国际建模大赛金奖……

留学生不能考公不能进国企?别太夸张了……

图片来自:微博

这也反映出了现在应届生就业市场的学历内卷。

如今留学生们毕业后,想靠自己在求职战场里杀出重围,要提前做以下几点:

01 在假期多去争取大厂名企的实习机会,积累项目经验,可以提早关注国内外企业的实习招聘信息(很多提前半年就会开放招聘);

02 选择专业壁垒高、对口岗位薪资天花板高的专业,一朝“入错行”就业和提薪难度可能会直接next level……本科如果专业选择比较被动,可以提早准备在硕士申请时换专业;

03把校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扎实,千万不要把课业“水”过去,真实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技能才能在升学(硕博深造)和求职上占据优势。

最后,大家也不用太过焦虑,只要利用好时间去提升自己、学会利用海外名校的资源、踏实地学好自己专业的知识,归来仍会在各个行业领域闪闪发光。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SSAT不到2300+真的不要提交吗?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