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知道一个导师的人品?

近年来,媒体报道的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发生矛盾的事件越来越多。例如,有的导师压榨学生,克扣劳动成果;还有的导师PUA学生,导致学生心理出现各种各样问题;更有甚者对学生进行猥亵骚扰。

研究生导师对每个研究生而言至关重要,不仅决定能否入学、毕业,更直接关系到就读体验乃至毕业后的发展。因此大部分同学都希望能够找到人品好且科研水平高的导师。

本文将分享一些在入学前能够鉴别导师人品的小技巧,希望对广大准硕博生们在鉴别导师方面有一定的帮助。大家也可在评论区补充自己的看法。

如何才能知道一个导师的人品?

图源:知乎

如何甄别导师的人品?

01通过其他老师了解该导师

学术圈之所以被称之为“圈”,是因为人数相对固定,大家也较为熟悉。所以如果哪位老师对学生好,或是学生、同事评价较高,那么基本其他老师也会有所耳闻。

所以,可以在入学前通过自己之前的老师打听意向导师的为人处世、在读学生情况等等。当然,很多老师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所以该方法可以进行初步筛选,并不能帮助大家做出最终的准确判断。

02直接联系相关同学

事实上,大家在申请研究生的过程中只关注了套磁导师,却忽视了套磁学生。在海外很多院校,当导师和潜在申请人聊得不错时,有时也会将学生的联系方式主动给申请人,便于做进一步的联系。

所以在入学前,大家可以通过论文发表、官网、百度等各种渠道联系该导师的学生,了解组内情况。例如组内的硕转博情况、大家对导师的评价(可能不会说的那么直接)、论文发表、毕业去向等等。如果遇到支支吾吾或是含糊不清的说辞,则需要十分慎重和小心。

如果组内同学无法直接突破,可以问一下同学院其他导师的学生。这部分同学与该导师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所以可以相对做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如何才能知道一个导师的人品?如何才能知道一个导师的人品?

图源:知乎

03学院官网以及个人官网资料

暂且不谈学院官网和个人(课题组)官网的内容,一般而言,对招生比较重视或是对学生发展较为看重的老师会非常详细地在官网当中列举出在读学生、毕业学生情况,这些信息有时会出现在学院官网,有时则会在个人主页。

一般而言,此类老师会较为重视学生的发展,将学生视为自己团队的成员。当然,这一条只能作为辅助判断。

某985教授个人主页

如何才能知道一个导师的人品?

图源:网络

04学术论文

学术成果不仅能够看出导师的学术水平,更能够直接体现出导师人品,并且其中的信息能够帮助大家做出相对较为准确的筛选。学术论文可分为学位论文和小论文,从小论文当中,主要能够判断出以下几个方面:

导师科研水平

首先是通过论文发表能够大致判断课题组当中学生的科研水平,进而反映导师的科研水平。硕博生在发表论文时基本都会将导师列为通讯作者(海外情况可能有所不同),所以根据导师通讯的原则,寻找近几年的一作,一些名字出现较为频繁的人可能就是导师的学生。

顺着这条线索能够顺藤摸瓜大致判断导师每年招收多少学生、课题组学生的平均产出情况。而学生的情况离不开导师的指导,所以这也能大致看出导师是否学术水平高,在用心指导研究生。

是否压榨

其次是看导师的一作数量。一般而言,大部分的导师在当上博导之后很少会自己发表第一作者文章,如果有可能也是零星几篇(不排除一些工作狂人)。所以如果一个导师每年的一作数量在不正常的区间(需根据个人学科进行判断),那么选择时一定要慎重,很有可能导师会压榨甚至夺取学生的科研成果。

如果导师每年都会稳定发一篇或是两三年发表一篇文章,那也有可能说明导师一直长期活跃在学术一线,亲自做科研。

人脉资源

第三需要看导师的合作作者情况。很多导师长期活跃在学术圈,有着大量的海内外人脉,并且通过多看导师发表的论文能够大致判断导师目前在学术圈的合作对象,这些合作对象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对你的学术道路有所帮助

所以如果导师处于一个相对水平较高的学术圈子,那么至少说明导师有着一定的学术水平,或是在学科领域内占据一席地位。从另一角度来看,愿意与之合作的人多,也从一定程度说明导师为人较好,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但需要警惕对同事和学生不一致的老师)。

是否脱离学术圈

最后,论文发表的期刊和数量也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如果一个导师每年发表大量的论文,并且水平都一般,或是一个大团队只发一篇两篇,那么毕业后想要继续走学术道路的可能性就较小,导师极有可能已经脱离学术圈,专心忙项目。这种情况下会有可能相对压榨学生,做很多与学术无关的事情。

如何才能知道一个导师的人品?

图源:知乎

除了小论文之外,学位论文中的信息也值得关注。学位论文能够更加准确看到每位研究生的论文发表、项目资助、毕业时间等情况。这些信息能够让自己大致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导师学生的平均水平,从而对导师的人品做出判断。

05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可分为横向和纵向。一般来说,导师的纵向(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比较多,说明导师依旧活跃在学术圈,并且能够在某些程度上给予指导。

如果导师的项目大多以横向为主,则说明导师可能已经远离学术圈,大部分心思花在如何赚钱上。在这种情况下,极有可能学生充当了老师的职工,为其打工,而自己经过几年却没有得到任何科研训练。

另外,项目周期同时在研数量也是考虑的关键。如果项目周期短且在研数量较多,那么极有可能导师目前非常缺人,需要人来干活,从而导致工作强度大,这种情况下脾气再好的导师也有可能被ddl催到焦头烂额,从而无暇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感受。

如何才能知道一个导师的人品?

图源:知乎

06课题组氛围及日常作息

都说一个课题组能够反映出老板的行事风格和人品,所以深入了解课题组的各方面情况至关重要。

首先,通过学术成果其实能够侧面反映课题组的氛围。除了前文提到的方面,如果课题组产出的成果多以某一个学生为一作,那此时要格外警惕。除了这位学生能力超强之外,还有可能是导师暗中操作,剥夺其他学生的成果

另外,这种情况下课题组成员关系可能会较为复杂,也有可能会存在导师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

其次,可以多打听下课题组的日常作息。如果有明确要求几点上班下班,甚至一周工作几天,那么该课题组的导师有可能会要求比较严格,控制欲望比较强。

最后,可以打听下补助的发放情况。有的导师利用学生作为白手套,先将钱以补助的形式发给学生,然后再转回给老师。有的课题组甚至一个月到头只给学生发300。

而到了硕士、博士阶段,经济压力随之而来,只有好的经济状况才能继续安心科研。因此,补助发放情况也是需要了解的重点之一。

如何才能知道一个导师的人品?

图源:知乎

07当面沟通最为有效

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建议大家能够尽可能多地和意向导师见面沟通、交流。虽然上述所列举的六条能够帮大家做出辅助判断,但是在日后读研生活当中,和导师当面交流不可避免。因此,如果能够在入学前就和老师有着非常深入的交流,最为行之有效。

具体来说,在见导师之前大家都会做一定的功课(例如上述几个方面),如果发现与导师当面交流比较顺畅,并且感觉也不错,那可以进一步深入交流,针对自己前期发现的一些问题大胆提问,这同样也是考察导师的一个过程。

如果发现自己提的问题导师支支吾吾,不敢做出正面回答,那么可能内部的确有一些问题。但是如果导师给出了正面回答,一方面打消了自己的疑虑,另外一方面也体现了导师的坦荡,侧面说明导师行得正、坐得端。

如果在当面交流时就觉得导师人品一般,沟通交流不太顺畅,这种情况下不建议继续报考,毕竟与导师的沟通和交流在研究生期间至关重要,只有和导师沟通顺畅并且感觉内心舒服,才有可能更好地做好科研。

写在最后

有人曾开玩笑说,选择导师就像是相亲找对象,只不过这个“对象”会决定自己未来的发展,并且无法纠错。的确,寻找导师对于每位准硕博生来说都十分具有挑战。

总结来看,小科建议大家避免盲目追求导师的名气,毕竟名气大的导师研究方向和性格并不一定和自己合得来。并且,人品对于一个导师非常重要,毕竟先学会做人是首要的。

选择一个好的导师,不仅能够影响到硕博几年的就读体验,更会影响到自己未来的人生职业发展与规划。所以大家一定要综合考虑,多方考量,最终做出一个慎重的选择。

希望屏幕前的每位小伙伴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学术水平高且人品好的导师!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5年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2+2国际本科项目招生简章

下一篇

申请季拒信最多的英国大学都在这 附应对全指南!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