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本地生”定义从去年10月开始便争议不断。一边是教育公平,一边是香港财政压力,矛盾愈演愈烈,改革势在必行。
事件回顾:
本地生定义要改?香港家长怒斥内地新港家庭“钻空”占名额!
香港教育局热议:非本地生学费又要涨?或重新界定高才子女身份
香港“本地生定义”最新消息!或参考海外做法,从学费、招生队伍入手!
新港人必看!香港本地生定义最新进展:不在港读书将增收学费!
在近日,此事又有了新进展。
4月26日,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蔡若莲透露称:特区政府已研究相关签证安排,或会要求高才通申请人须在港居住满一段时间后,子女才能有资格享受本地生身份待遇。
△图源:大公报
现行本地生定义:只要持「受养人签证」且首次来港未满18岁,就能以本地生身份入读且享受学费上的优惠(本地生学费是非本地生的1/4)。
蔡若莲还提到,相关调整需平衡签证吸引力,但不会影响本地学生的入学机会,有定案后会尽快公布,强调日后新措施不会影响原有大约15000个本地生学额。
综合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在多个场合透露的信息,与收紧「本地生」标准有关的改革可能在新学年联招前公布最后方案。
解读如下:
✅现行政策框架下,“本地生”身份认定标准或维持现有界定:今年2月1日,蔡若莲表示,人才子女持香港身份证,就学权利应获保障,有香港身份证「无理由唔系本地生」
✅为提高公共财政资源使用效率,政策改革或引入居住年限作为资助条件:入学前居港一段时间,才可以享本地生学费资助。
以中国香港正在研究的参照对象为例:英国将大学学费分成本国(Home)及海外两类,英国公民须于开学前三年在当地通常居住,才能以较低的本国学费入学;新加坡则根据学生身份提供不同程度的学费补助,如国际生申请补助,毕业后便须在当地全职工作三年,否则须缴付违约金;如毕业后直接不想在当地工作,则需补缴全额学费。
✅可能增加学额给不被资助的本地学生:在3月19日立法会上,蔡若莲表示,现行联招与非联招双轨制将继续保障招生公平,在维持每年1.5万本地生基础配额的前提下,通过弹性扩招机制吸纳非本地生源。
她还强调,未来会考虑不同方式资助本地生,例如为不被资助的本地学生,考虑额外增加一些学额。
总而言之,对于“落户即返内地”的功利性教育移民行为,香港方面是不赞同的,但本地生的升学优势(学额保障、优先录取)不会受到影响。不过,为规避未来政策调整风险、确保子女教育规划稳定性,建议新港家庭赴港尽早落实实际居住、孩子插班安排。
以上为本期政策动态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