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外中学5年脑科学教育回顾

上海世外中学创办于1996年,是一所在上海市具有优秀学术声誉和社会声誉的民办中学。学校为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徐汇区首批素质教育实验校。

学校有初高中两个学段:初中又分普通班、双语班与融合班高中为国际高中课程。学校有两个校区,校园环境雅致,处处都为学生提供开放有序、互动合作的空间。

学校明确以“培养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为目标,积极探索实践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具有“爱心、优雅、大气”品质的学生。学校始终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作者为上海世外中学郑炜老师。自2017年开始,郑炜老师带领学生在脑科学领域不断学习开拓,是该校“积极参与,努力实践”(简称“P&P”,Participation & Practice)核心教育理念的生动体现。

▎缘起:苏州观摩

“老师老师,我们想参加Brain Bee比赛,你来带带我们吧!”

“哈?什么Brain Bee?脑子和蜜蜂?这是个什么比赛?”

时间回到2017年的3月份,我的两位高二学生挤在我的办公桌前叽叽喳喳,这是我第一次听说Brain Bee脑科学大赛

我一边感慨国际课程下的学生果然视野广阔,自己都能搜寻到国际赛事;一边对这个“脑子和蜜蜂”比赛心生好奇:针对初高中生脑科学比赛考点啥?当年的比赛在苏州,于是我抱着三分观摩比赛、七分游览苏州的轻松心态陪学生去了苏州参赛

谁曾想,这次行程缔结了我与脑科学延绵至今的缘分。

2017年Brain Bee比赛给我留下非常好的印象——不仅有理论知识的灵活考核,又有标本识别、视频诊断的实操技术的考验,有识有趣,不主张刷题(连真题都不予提供),没那么功利。最终,我的四个参赛学生中,有两位学生分获得了三等奖和鼓励奖。

▎发展:赶鸭子上架

“老师老师,有很多同学想参加Brain Bee比赛,你来开辅导课吧!”

“啊?这……好吧!”

到了2017年的下半年,三月份比赛中一位学生高一升至高二,他对脑科学的热情依旧不减,而且颇有一种“携天下民愿反令其师”的魄力。我鼓励他申请成为上海地区脑科学学生组织的负责学生,他反过来也一直敦促我开展校内的辅导课,帮助感兴趣的同学入门脑科学。

我虽然没有立刻答应,但已经开始在工作之余啃起了大学的神经科学课本。11月初,竞赛组委会的老师应邀来我校国际部进行宣讲,结果吸引了两个校区6-12年级将近120名学生报名2018年的比赛。

教师是很难抗拒来自学生的求知热情的,这么多学生乘兴而来,激励我在12月份展开每周两节课的竞赛辅导。初入崭新的学科领域,学习备课的过程很是辛劳,但也真切体会到脑科学本身的学科魅力带来的求知快乐

在学校学科组、年级组和课程处各位同仁的大力支持,我校也成为2018年Brain Bee脑神经科学大赛上海赛区两个考点之一。之后我校连年承办上海赛区的考点任务,我个人同时见证了Brain Bee在我校和在全国范围内的蓬勃发展。

▎壮大:社团崛起

“老师老师,我们想成立一个神经科学社团,你来做我们的指导老师吧!”

“哦!好的呀!”

2018年春夏之交的时候,刚刚在当年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三位学生兴奋地告诉我他们要成立神经科学社,万事俱备只欠指导老师了。

学生自主力量在崛起,为师岂有不支持的道理呢?我欣然应允。我们的社团缘起于Brain Bee脑科学大赛,所以简称BBC,Brain Bee Club,自成立起,一届又一届的社员就在自学和传播脑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都在不断丰富。

▲ 前辈教后辈,薪火永流传

每个秋季学期,面对新加入的社员,老社员们会分工合作,每人精心准备1-2个主题,向后辈传授该主题的知识内容,帮助他们快速入门脑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理论知识的探索现实应用的讨论,也有解剖猪脑这样的实验操作。真是践行了陶行知先生的理念——“小孩自动教小孩”。

老社员在教的过程中,更好地促进了学。而有了这样的入门知识打底,学生再听赛前辅导讲座就更加有信心了,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学长学姐榜样力量的感召。

▲ 论文读不尽,探索不停歇

脑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学生在汲取知识的时候没有拘泥于更新速度相对较慢的课本,而是会对新近发表的论文也有所涉猎和研习,尝试着将论文中的新发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重新表达。有时候论文过于艰涩,就从优秀的科普读物入手。近两年暑假,社团开展线上读书小组,已经共同阅读、讨论过《The tell-tale brain》《连接组》两本科普书籍。

回望来时路,悦然再起航!上海世外中学5年脑科学教育回顾

▲ 疫情封线下,线上开脑花

2020年和2022年春天,上海两度遭遇疫情封控,即便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BBC的活动也没有停歇

2020年春天开展的脑科学主题式小组探究活动,命名为《最美脑花》,采用类似《中国好声音》的“导师-选秀”制度,让四位11年级核心成员一对二各自辅助两位10年级新社员开展主题学习并在线展示成果,竞争机制的引入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

2022年春天的封控时间更长,BBC举办的线上活动更有针对性。两次线上“高中生认知神经论坛”邀请到相关领域的专家、校内外脑科学爱好者共同探讨认知领域的热点议题。

无论是围绕阿尔兹海默症的家庭、社区关怀展开的专家讲座,还是围绕疫情封控居家网课期间的高中生如何进行自我情绪与认知管理展开的经验分享,两次线上论坛既有一线专家的专业加持,又包含了普通爱好者的个人经验阐述,再结合相关的宣传片、纪录片,形式生动,立意深远。

学生对于脑科学的热爱,并不局限在一个学科的理论探索上,而是延伸到了这门学科的现实应用意义人文关怀价值

回望来时路,悦然再起航!上海世外中学5年脑科学教育回顾

▲ 社团如触手,连接你我他

BBC社团也并没有局限在脑科学的单一领域,正因为脑神经本身与诸多学科的广泛联系,BBC的活动也达成了与心理社、音乐社、编程社、生物社等社团的合作。比如与心理社的活动分别从脑科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有趣的话题:脑化学如何影响爱情观?如何改变一个习惯?注意力是如何被控制的?自由意志是否存在?多学科的视角切入带来了激烈的思辨,也让学生看问题的角度富有层次。

▲ 社团如舞台,各自展所长

BBC社团定位虽然是学术类社团,但同时也提供了一个让社员展示自己多方面技能的舞台,比如语言能力强的同学做起了神经科学英文科普视频的授权字幕翻译,视频剪辑玩家甚至推出了原创科普视频,艺术爱好者则为社团设计的logo、T恤衫和卫衣。

回望来时路,悦然再起航!上海世外中学5年脑科学教育回顾

▎丰富:外部支持

“俞老师,我能邀请您来我们学校给同学们讲讲脑科学的前沿研究吗?”

“好的,没问题!”

在涉足青少年脑科学教育的这几年里,总是能遇到对此抱有赤诚热情的专家学者

我校曾邀请过Brain Bee脑神经科学大赛创始人、马里兰大学脑神经科学专家Norbert Myslinski教授、复旦大学生科院俞洪波教授、哈佛医学院Catherine Cahill博士和麻省总医院Jack Timothy Rogers博士、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李霞主任、心理健康专家黄莺老师、上海长者服务中心费超干事科院脑智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的青年科普团队等专家学者走进校园。

专家们或是阐述脑神经科学的发展历史,或是介绍最新的研究热点,或是展示认知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或是用可视化的方式形象地展现生物电的运作,不一而足。

他们用自己的学识和经历为中学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窗,让学生们瞥见脑科学的无限可能。

同时也让我看到,如果能将一线的研究者邀请到校园里来,能让中学生走进脑科学实验室的现场,对于青少年脑科学教育是有四两拨千斤的鼓舞力量的!

▎展望:悦然起航

“老师,我要去宾大读神经科学了!”

“太棒了!”

回望从2017年至今,5年的时间里,上海世外中学的学生们因Brain Bee比赛的机缘,却出人意料地闯入了脑科学的广阔天地——这也是脑科学的魅力所在,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于认知科学、脑神经退行性疾病、人工智能等分支学科的广泛关注。

当初我单纯被学生对学科竞赛的兴趣打动,后来我震撼于有学生真的选择了脑科学/神经科学作为大学的专业。而今天从我所处的世外校园所闻所见,我非常欣喜于学生们对于脑科学的热情,包含了学科的、科研的、自我认知、社会关怀等多个层面。

脑科学不仅是高精尖的,也是接地气的。我非常看好在更多高校、研究所力量的帮扶下,中学生的脑科学教育可以扬帆起航,驶向更波澜壮阔的天地!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剑桥大学新的My Cambridge Application和AAIF表格怎么填?

下一篇

COMMON系统中哈佛大学关于专业的测试说明!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