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新政的变局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自从2021年7月24日,被称为“双减”政策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正式落地,无论是教育圈还是家长圈,都是风起云涌。

面对这次教育方向的重大调整,到底家长应该如何看待,又要如何面对接下来的教育规划呢?

“双减”时代

现在这个当下,真的是非常内卷。篱笆网是一个上海本地论坛,原本是聊房屋装修和家长里短琐事的平台,但是我看他们的微信号现在每天写的都是“鸡娃”被气到住院等等五花八门跟教育相关的内容。这就说明教育真的把这个社会已经绷牢了。

在我的从业经验里,我也遇到了很多重压之下不堪重负的小孩。很多男孩子在青春期就不说话了,至少跟家长和老师的沟通都是极其困难的,哪怕让他说明白想要点杯什么口味的奶茶都很困难。这样孩子的背后时常会有一个非常强势高压的家庭环境。这种刷题环境制造了很多亲子矛盾,进而导致了孩子的性格偏差,越来越多的孩子进入了“类孤僻”或者“类自闭”的状况。

所以,我觉得“双减”政策还是很有必要的,有助于培养出那些眼里有光的孩子

过往一个阶段的高压的教育环境确实埋没了人的很多可能性。人都是有其擅长和不擅长的地方的。我的数学不够好,物理相当不好,但是我可以去学历史、学政治、学法律、学国际关系。不能说一个人学不了很高难度数学,他就没有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依然有很多岗位需要多元复合的人才。

而且,我始终觉得,教书育人,很多内核都是在学科之外的。育人不是成绩单、不是奥数,英语也不是完形填空,重要的是沟通交流的能力,一个真正有质量的沟通交流,最重要的是有一个跨文化的思考力,还有一个人要有礼貌和懂道理。这些都不是侧重学科的学习模式能给到的。

这些内容需要教学环境的承接。像我去年带的项目里的一个小孩,在辩论环节,他的队友因为紧张卡壳,站起来30秒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他捶胸顿足,跟队友说:“你不要说了,我替你说”。那我就会告诉这个孩子,这是一个团队活动,你要学会跟别人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应该是在准备环节跟自己的队友充分沟通材料做演练,而不是现在去替他说。

所以,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成为一个更有同理心、更能换位思考、人格更完整的人。一个人的思辨力也并不是说一定要体现在唇枪舌战上,也要体现在他的为人处事和换位思考上。

这些能力折射着生活智慧,或者叫street smart,这才是孩子需要长线发展的能力。在“双减”政策之后,我觉得家庭要把教育侧重点放到那些能帮助挖掘孩子身上光芒的事情上,让孩子的思路开阔,情绪感情得到释放,回归到生活。

就像我18岁到美国,遇到的美国同学,每一个都那么有张力,眼里有光,大方得体。

这些都是单一学科学习给不了孩子的。能给孩子这些的,是通过生活日常,学会生活。比如说我就很喜欢逛市场,我认识一个贝壳摊主就特别会推销他的贝壳,她不仅卖贝壳还会把每一种贝类的烹饪方式跟我详细介绍,甚至邀请我周末跟她一起去海鲜市场进货。因此我一直特别想带着孩子们去逛逛市场,去感受真实的人间烟火气,也脚踏实地掌握街头智慧。没有谁永远只跟精英打交道,接地气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把孩子关在象牙塔里,要把孩子置身于大时代里和真实的生活里,通过与社会的链接构建自己的智慧。

所以,我觉得下一个阶段,孩子们最重要的就是要在现实中进行思辨通识教育

思辨

社会的七大罪恶:没有原则的政治;没有道德的买卖;没有良知的享乐;没有劳动的财富;没有品格的知识;没有人性的科学;没有牺牲的宗教。

——弗雷德里克.唐纳森

在这个人人都是一个星球,人人都可以发声的时代,信息本身的价值其实是有限的,最有价值的是你能辨别这些信息。

比如说面对WYF这样的事件,我们首先要教会孩子的是不要传播非官方确认的信息,接下来是让孩子学会如何甄别。

想要甄别状况,第一要把事情的脉络梳理清楚。比如说,第一轮警情通报的时候,出现了一个两头吃的骗子,大家以为这件事就结束了。各种YXH甚至开始发一些消息称都美竹在医院里被警察带走……但随后第二波警情通报,反倒再一次反转。这都是水落石出需要经历的过程。要学会耐心冷眼旁观,在喧嚣的舆论场里保持冷静,这样才能把握相对准确和合适的方向。

在搞清楚基本事实之后,才能谈从哪些方面去点评。像WYF事件,当然可以从性别角度去讨论,一方面,女性帮助女性才真正维护了很多弱势的权益,但也有一些女性在这一事件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不太光彩的角色,比如马薇薇、六六,她们的言论又是站在何种立场呢?这些都是值得学生思考的点。还可以思考的角度包括法律,比如说入刑的边界年龄等……

甚至还可以拓展一点,有人提议用WYF换孟晚舟?这就会涉及到外交博弈。中美之间的贸易问题,最后牵扯到了那么多的方方面面,居然还能扯进来一家英国的银行和加拿大的政府。这些都是思辨思考的范畴。

通识

我觉得通识教育应该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系统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政治、外交、商业、科技、文化、教育等不同范畴都应该有一些基本面的理解。但这种知识的学习应该要与学科学习不同,还要符合孩子的理解能力。

比如说,我们在讲国际贸易这样大的话题的时候,我们要先跟小孩讲一个小故事。

小缪在芝麻村卖西瓜,10块钱一斤,生意甚是红火,每天都能挣个几百块。最近,小缪的西瓜生意突然受到了影响,他发现本来所属于西瓜村的小思把自己村的西瓜运输到芝麻村来卖。西瓜村盛产西瓜,所以因此得名。西瓜村的西瓜价格便宜,只卖8块钱一斤,比小缪卖的西瓜便宜了不少,小缪的西瓜铺前门庭冷落,他实在气不过,就去找芝麻村长理论。

小缪:“芝麻村长,我们芝麻村和西瓜村井水不犯河水,那个西瓜村的小思把自己村的西瓜运过来卖,您得出来评评理,不然我们自己芝麻村自种的西瓜都卖不出去了,我这西瓜铺子也得倒闭了。”

芝麻村长:“你别急,容我去会会西瓜村的小思。”

芝麻村长来到小思的西瓜摊子前,看到小思的生意非常火爆,大排长龙。

他走上前去问了小思:“你这西瓜卖8块钱一斤,难道不亏本吗?”

小思笑着说:“我们西瓜村盛产西瓜,夏天西瓜堆积如山,都吃不掉,我这进货加运输的成本也没多少,卖8块还是有得赚嘞。”

芝麻村长回家后召开了村委大会,为了保证本地瓜农和西瓜铺的收益,他们决定向外来村子来芝麻村卖东西的人征税30%。芝麻村长调查了一番,发现西瓜村的西瓜卖6块钱一斤,考虑到运输费,小思运来的西瓜成本大约7块左右,芝麻村长给小思征税30%,所以小思如果来芝麻村卖西瓜需要交给芝麻村7×30%=2.1,也就是2.1元的税费,小思的成本一下子上升到了9.1元,小思要保证原本的利润就不得不抬高自己的价格,他只能卖11块一斤。于是小缪的生意慢慢有了好转。

故事讲好了之后,要给孩子提个问题,读完小面的小故事,请你分别站在小缪的角度和小思的角度去思考芝麻村长征税的这个举动究竟对不对?

这之后,才能引出相关的概念,站在小缪的角度,芝麻村长通过征税让小思不得不提高了西瓜的价格,让小缪有生意可做;站在小思的角度,小思好不容易发现商机向芝麻村运来又好吃又便宜的西瓜,但是芝麻村长为了保护芝麻村本身的利益,向他征税,使得他不得不提高价格,西瓜自然变得没有之前那么畅销了。甚至可以进一步放大到,中美贸易战语境中,去讨论收税。

这才是符合孩子认知的通识教育,才是能下沉到小学阶段的通识教育。

在每个领域扫过一遍之后,还要学会跨板块的思考。比如说自由自律这个概念,在社会学、法律里面都会有不同的意义,孩子要在这些比较学习中体会差别,提高自己对知识认识的敏感度。

读新闻和思辨通识教育

最近在开奥运会,也勾起了我对自己的很多关于体育赛事的回忆。

1996年,我7岁,第一次正经看奥运会,那届奥运会是在亚特兰大召开的。我看看奥运的时候就在想,中国作为一个自行车大国,为什么我们骑自行车的比赛里老是骑不过别人呢?后来我到美国上大学的时候,还特别去亚特兰大看了一下当时的运动馆,包括它给城市带来的影响和痕迹。

沈阳五里河体育场曾是中国足球的“福地”。2001年10月7日晚,中国男足在这里改写历史——1比0战胜阿曼队后首次晋级世界杯决赛圈。

2001年7月13号那天,“小升初”成绩公布,我知道我以前十的成绩考上了当地最好的初中,本来就非常激动,到了晚上的时候,看北京申奥的直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拿下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我更是激动地在电视机前跳了起来。这个种子激发了小小的我去调研我们申奥历程的想法。后来我通过一些文件了解到1993年9月23日,在摩纳哥的蒙特卡洛,北京以2票之差落败于澳大利亚的悉尼,与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擦肩而过的原因,其实是柏林被淘汰后,原本投给柏林的票在最后一轮基本都转投了悉尼,这些都是申办奥运会里的外交博弈。

奥运会除了体育赛事,它也牵扯了很多世界组织。我小的时候从这些组织也会关注到其他的新闻事件,比如2001这一年我印象就很深刻,除了国足出线,那一年,中国也终于结束了最后一轮WTO的谈判,加入到世贸组织。2001中国APEC峰会也让人记忆犹新,世界各国领导人都一水的唐装出现在上海。

我觉得,我这些对新闻热点的关注,都是给未来埋下的种子,一直牵引我走上了国关之路。带着这些那些的问题,我走进了国关专业,走进了非洲,我才明白,都是只有文明达到了一定高度才能去实现一些突破。像今天的非洲,无论有多好的草原和湖泊,没有太多人懂怎么样去运营一个赛事,他们就是办不出来有全球知名度的顶级户外赛事,而这些都需要一个知识储备不断提升的过程。

所以,读新闻可以引导人思考,提高思辨力。

此外,看新闻也能提升一个人快速抓取信息的能力,快速打开知识面。

我从南外中流水准去了美本读了国际关系这种超级文科之后,是如何扛得下成山的阅读要求的,又是如何扛到了大四甚至可以在学校的写作中心帮助美国人改论文的,还有是如何熬过那些没读完或者压根没读过却硬着头皮参与课堂讨论的日子,其实都是跟之前读新闻有关。

读不完全文,可以读摘要,划重点,把最精彩最核心的内容扫完,其他的内容嘛,就随缘吧!换句话说,如果你来不及念完几百页艰深晦涩的文献,或者压根都没办法买齐老师布置的一整张A4纸的书籍清单(对,没错,美国买书很贵,物流还不如中国快),那么最快的方式就是去读一下这本书的摘要,查一下作者的信息和作品的背景。

虽然Wikipedia不是一个正规的学术引用来源,但是从类似Wikipedia的知识性平台上快速、高效地获取框架性、概括性的信息,知道一本书讲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部作品,以及它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影响,都是“读不完但临时抱佛脚”的好帮手。如果还能再去Amazon上看看书评,了解专业和业余的评论家都是怎么解读这部作品的,那么恭喜你,课堂上被教授点到发言将一点都不慌。

这就是读新闻教会我的抓重点的能力

我遇到的很多孩子特别缺乏这种观察能力和敏感度。比如说,我问“最近一周你观察到了什么”,很多孩子都回答不出个所以然。这都是信息获取不全面或者信息处理能力不够的一种表现。

而现在无论是顶尖美本,还是体制内升学,都要求你对周围的大环境小环境要有足够的敏感度和复合理解力。比如说做一款游戏,你只懂技术,你是设计不出来一个符合生活常识的游戏的,更不要提如何打动人心,只懂技术也没有办法去衔接各个部门的合作。而这些能力从高三开始培养是来不及的,要从小时候点滴积累。

所以,我觉得读新闻和思辨通识教育是非常完美的一种结合,而且也是一个轻量学习重磅积累的过程

文章转载自缪思国际教育,作者:芝麻老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仅作分享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怎么样?

下一篇

美国TOP 50大学荣誉项目汇总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