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型思维文书写作方法论

文书老师的头脑干涸

大约9年前,我在一家大型头部出国中介机构,见到美国本科部门某位后期文书老师倒在桌上挠头抱怨 “文思枯竭,完全写不出来了!” 那位老师满脸愁容,趴了几秒,又焦虑地支起身子,向后倒进转椅的靠背,摆出一个标准的“葛优躺”。

当时我才刚刚接触教育行业,并不能很好地与之共情,但那位老师生无可恋的表情至今历历在目。之后,我每年都见到自己的学生对着一堆文书题目满脸通红,抓耳挠腮,这么一来我才真正理解了那种脑海里一片空白的感受。早年中介机构的文书模式相对比较固定。先用一张《个人信息表格》收集学生的基本信息,再用一张《文书信息表格》收集学生对一些开放式问题的回答,接着就是让老师对着材料进行二次创作,由于学生不用写什么,申请进度可以把控在老师手上。

一个文书老师通常要负责20-40个学生的申请文书材料,量大是一个挑战,但更困难的是很多学生压根就不怎么在表格上写字,三言两语就糊弄过去了。剩下的怎么办呢?您嘞,脑补吧…到了后来,为了避开全靠脑补的风险,文书老师开始用表格去构思基本框架,然后让学生自己创作,最后再去修改。这种模式,降低了老师的启动压力,但是同样的,压力下放到学生后,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些工作,于是一篇半残废的文书扭转回到了老师手上。

那怎么办呢?您嘞,加把劲,继续吧…于是,一些老师要么常年撑着,要么倒在了和某个学生争论文书质量的途中。回溯自己的经验,过去的4-5年里,我和学生之间都没有用到信息收集表。

那种看上去体系化的东西,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固化的教育过程,对于老师来说,是一种思想的单项输出,最后定然弄得两败俱伤。一旦交付了表格,行为上的意思就是 “我东西都给你了,我不管了…”尽管放弃了表格,这些年来创作文书并没有变得如何艰难,我甚至越发觉得这个工作变得有趣起来。

如果要说写作里有一套近似于标准化的工具,那么我认为最好的创意工具只有两个:

1. 设计型思维    

2. 一块白板设计型思维在写作中的应用

写一篇申请用的应用文,哪怕体裁是诗歌,过程也和设计产品颇有相似之处。

参考Google采用的设计型思维方法,整个申请文书创作的过程经历了:理解-定义-拓展思考-决定-原型-验证的完整程序。

Google Design Sprint

硬核实战:设计型思维文书写作方法论

针对写作,流程可以调整为如下几步:

目标设置(Understand)信息收集(Define and Diverge)想法梳理(Decide)原型构建(Prototype)调整优化(Validate)

硬核实战:设计型思维文书写作方法论

中国学生普遍对于体系性的思考和工作方法没有经验,因为学校教育以解题和拿分的结果为导向,并不在意教学生如何做思考。就我自己在加拿大的基础教育学习经验来看,西方的教育系统优先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而不是告诉学生如何获得答案。

设计型思维便是西方前沿科技企业给职业人士使用的重要工具。这个工具提供了框架和方法,但没有剥夺人的主观创造力。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在文书创作中如何应用设计思维。

目标设置

以美国本科COMMONAPP申请系统的主文书为例,大部分学生在启动创作时,以为自己的目标是:“写一篇接近650词的好文章”这种目标设置是错误的,因为完全没有考虑到“用户需求” 和 “用户体验”,也没有任何方向性的指引;650词的长度要求对于内容而言毫无重要性可言;而 “好”又是个无法被定义的概念。作为最终读者,招生官的阅读需求和感受决定了这篇文章应该怎么写,而且不是所有招生官都有完全相同的需求。

那么此时我们应当进一步细化自己的受众群体,将目标院校中最有代表性或最有挑战性的目标作为对象,这样便可以在之后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调研。接着,我们要定义写作内容的范围。比如,我们可以用 “我最重要的性格特征” 或是 “影响我生活的最重要事件” 来给自己的文章做好范围设计。

那么,写这篇文章的目标就成了:“写一篇让康奈尔大学招生官了解我最重要性格特征的文章”这种简单的目标设置看上去很容易,却对接下来的步骤有重要作用。从完全不知道写什么,我们已经给自己设置了清晰的服务对象以及内容方向。其实,美国本科和研究生申请中大部分文书的提问方式都已经非常清楚,学校会明确提示他们想要从学生这里获得的信息。

例如,一篇“为什么申请我们学校”的文书就可重新解构为:“给密歇根大学写一篇文章来介绍我物理学习的经历,成就,期待,以及我对于该校本科物理专业的兴趣”这样一来,“写什么”的问题就得到了回复。信息收集有了明确的写作方向,接下来便到了获取信息的时候,此时,白板便成了极其有效的头脑风暴工具。有条件的学生,应该对着白板/草稿纸,开始将与一篇文章相关的全部内容进行展开分解。

基于前文中的目标“写一篇让康奈尔大学招生官了解我最重要性格特征的文章”,我们可以开始在白板上打草稿,并提出信息收集用的若干问题

1. 康奈尔大学招生官喜欢什么样的学生?

2. 我有哪些重要的性格特征?

3. 在不清楚自己性格特征的情况下,对我影响比较大的经历有哪些?

针对每一个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自己思考或与旁人讨论的方式完成。只要白板够大,我们便可以列出更多内容。以上方的两个问题为例,我们应当将康奈尔大学招生官看重的学生特征和素质列出来,再将自己的特质或者重要经历放在右边,进行对比。这个拓展思考和罗列信息的过程是头脑风暴的重要前提,但凡信息不充足,都会导致后期头脑风暴的成果质量下滑。

想法梳理

在拥有了白板上的N多想法后,我们需要开始收缩战线。康奈尔大学的哪些特征与我的哪个经历匹配呢?这时候通过对比白板上的信息,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相似点或共同性。

我们可能想到:“康奈尔大学对于主动探索能力的热爱与我在植物园研究昆虫与环境的经历有共同性,因为我的调查研究出自我对于自然和其他生物的激情”或是“康奈尔大学喜欢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与我从小参加辩论以及对于哲学的热爱相类似”进行想法梳理的时候我们需要保持足够的判断力,并知道某个方向的信息是否足以支持我写完一篇完整文章。

一些过于短暂,与我相关性并不太大的经历可以被舍去,因为他们无法代表“我”的最大特征。

将可能的思路进行整理后,我们便有了大致的写作内容,接下来,便是重要的原型构建流程。原型构建原型搭建是个极其复杂的设计过程。首先,我们需要将上一步骤中的结论进行再分解,比如“康奈尔大学喜欢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与我从小参加辩论以及对于哲学的热爱相类似”我们需要通过白板,整理出在这个话题上我可以采纳的素材,可能是:人生经历,哲学书籍,辩论比赛,批判性思维的学习过程,我从小到大的行为模式,对我影响比较大的哲学家等等。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素材进行一轮二次梳理,通过排列和对比,将重要经历优先挑选出来,并思考不同经历中的关联性。那些被暂时淘汰下来的信息,我们也不用立刻将他们丢入垃圾桶。

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有可能会引发新的思考,带来新的视角或帮助我们形成新的故事。比如,我在意的某个哲学家的小故事,可能会和我的人生目标有相似性。即使我不用专门去强调这种相似性,我可以将这个小故事以某种形式带到文章里。接下来是文章结构。为了简化思考,我们可以继续使用白板,将可行的结构列出来,如:

1. 按照时间描写变化

2. 倒叙,讨论重点思想

3. 描写一个重点事件

二次设计

挑选好了大致的写作内容以及结构后,很多高要求的学生会希望自己的创作结果与众不同,不落俗套。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回顾整个文书创作流程,把“创意”作为目标,进行再次设计。

硬核实战:设计型思维文书写作方法论

此时,我们的目标不再是写一篇文书,而是让自己的文章变得“有趣”,“有想象力”,或是“信息量丰富”遵循以上流程,我们应当围绕着 “趣味” “想象力” 等核心要素,在白板上重新收集和梳理信息,最终在构建原型的阶段,产出一个更有意思的写作方法。以下为南沙某美式中学学生的文书:

Under the dim yellow streetlamp, the bamboo sliding door of Sushi Aoki slowly opened.I stepped gingerly into the threshold, peering inside. The setup was charmingly simple: bamboo-planked walls, a long cedar table across the bar, and a young cherry tree solemnly standing in the pebbled courtyard.The classical music playing in the background didn’t help to reduce the slight tension in the air.I turned my attention to the bar, behind which stood three stoic chefs. Their cutting knives were neatly aligned on the chopping board, waiting to be put to work—and mastered.

通过将一次在寿司店用餐的经历写出带有悬疑和电影桥段感受的结构,这位学生成功通过二次设计完成了自己针对创意写作专业的申请。在原型构建的步骤中,经历了: 1. 素材整理2. 写作结构 3. 创意方法  之后,我们便可以产出一篇完整的申请文书了。

调整优化

创作一篇优秀文章时我们不会完全理性,通常会带有一定的激情和写作冲动。所以,在完成文章之后,我们需要进行通篇的阅读和润色调整。由于申请文书的特殊性,我不建议学生将自己的材料给外人传阅。除了被抄袭的可能性外,绝大多数人,包括学历优秀者以及父母都没有很好的招生官视角审阅能力。他们的偏见,很容易对一些内心不坚定的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导致做出错误的申请选择。

我最建议的,反而是学生在不同的心情状况下,在不同的时间阶段进行反复阅读。在阅读时,我们不应该带入个人对于自己文章的喜悦之情,而是要保持一种漠然的第三方态度,仔细推敲每一个逻辑衔接是否自洽,从整体上是否能够看出整个文章的脉络,能否快速带入作者的视角,以及是否有漏掉重要信息。我鼓励学生将文书修改的工作坚持到最后一刻,只有这样,最终交上去的材料才不会让自己感到后悔。

设计型思维的应用

设计的方法不能代替设计的创意,但是没有思考框架,设计的创意亦很难被高效率获取。上文中我提到,中国的教育体系里缺乏系统性思考方法的教学,很多智商极高学生在成长和规划过程中大脑会出现一团浆糊的情况。一旦没有思考框架,人很容易陷入内卷思维 “我不够好,一定是我不够努力,所以我要加倍努力!” 这种想法很容易导致最终学业陷入困境。

在本文中,我举例的文书写作只是可以应用设计思维的一件工作,希望学生们可以阅读我的后续文章,逐步发现拥有体系化思考方式的好处,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有方法,有激情,也有创意的空间。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剑桥大学成功申请者的选课及成绩情况分析

下一篇

2023年康奈尔RABS夏校确认取消!还可以报名哪些?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