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公校高中专业英语课的阅写能力如何提升

上一篇中,老师给大家科普了加拿大的英语课程体系和设计逻辑、安省高中毕业证OSSD获取的要求以及安省省考OSSLT的考查范围和备考建议。

相信大家对于加拿大尤其是安省的教育制度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没有看过之前文章的可以先去补补课。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来详细解读一下加拿大高中English Language Arts (专业英文)的阅读和写作部分,告诉大家锻炼英文思维的侧重点

阅读的“三个境界”

第一层. 不认识单词,全靠中文翻译;

这应该是绝大多数同学留学生涯的第一步,google translate是完成所有作业的一大法宝;其实这个也没毛病,只要翻译出来的东西你看得懂。或者你中翻英,你老师大致也能看得懂。

第二层. 认识单词,却无法正确解锁深层文本信息;

这就好比,你每个词都找到了翻译,你觉得你也看懂了,但其实你懂的和老师想要的不是一个东西;这里面其实涉及到很多文化差异,或者说是思维方式的差异;中文讲究的是“宏观,全面,统一”;英文强调的是“微观,深入,个性”

中文阅读可以标准化,有标答;写作有华丽的词藻;但英文阅读和写作体现的是西方人思维模式:强调个性思想和表达逻辑。

第三层. 感觉读懂了,但写不出分析型作文 

这是中英文的文化差异引来的第三个问题。主要是因为我们从小的教育模式,无法使用“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的思维思考方法

Explicit v.s. Implicit

在阅读理解中,Explicit Information和Implicit Information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直接通过例子来感受。

用一个莎士比亚经典文学作品Hamlet举个例子,在这部作品中有一个经典语录: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1、Explicit

explicit information

Explicit describes something that is very clear and without vagueness or ambiguity.

即字面意思,比如这个例子中的直白理解就是“是生还是死?这是个问题”。

衍生版本还可以是:

“是ta不是ta呀?这是个问题”。

“去干掉他还是让他活着,这是个问题”。

“是要‘诚实’还是要‘装傻’,这是个问题”。

“是否要告诉Ophilia实情?这是个问题”。

这些都是explicit information,你查个字典或者Google都能解决。

对于全书而言,如果你能概括出文章讲述了“丹麦王子Hamlet从国外求学返乡后,发现他的父亲已经逝世,而母亲却改嫁给了他的叔叔Claudius。父亲的灵魂在Hamlet的面前显灵,告诉他是Claudius下毒杀害了自己。在震惊和愤怒之下,Hamlet变得发狂,开始装疯卖傻,连心爱的恋人Ophelia也不认识了”的故事,这也是实现了第一步的。

2、Implicit

implicit information

Implicit often functions as the opposite, referring to something that is understood, but not described clearly or directly, and often using implication or assumption. 

简单理解,也就是不能从文本字面上直接看到的意思。

最常讨论的主题有:复仇、亲情、爱情、被边缘化的女性角色等等。

“To be or not to be” 表达了说话人哈姆雷特关于复仇revenge的彷徨,苦闷与折磨;对亲情family的“怀疑”与纠结;或者 对“谎言”的憎恶与无奈,不知道是否要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挣扎。如果说你能得出这些结论,说明你已经到达了第二层次

 

甚至你能挖掘分析出莎士比亚在描述“人物”体现“人格人性层次与矛盾性方面,不是造就“高大全”人物, 而是造就“活人” ——活生生的“圆型人物”且都有性格缺陷

当你能解读出 “人性的缺点” 所造成的不可避免的悲剧,或是对命运的无可奈何,那你就更进一步了

如何做到Connection

总体来说,connection有三个维度:

text–to–text, text-to-person, text-to-world

1)text–to–text 

也就是从剧情内容本身出发。比如比较莎士比亚这部《哈姆雷特》和其他悲剧角色有什么异同点。或者,从故事内容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悲剧角色:Hamlet, Romeo,Macbeth,King Lear 都是男的,且是贵族,由此可以分析莎士比亚对于男性角色的定位

当然,你也可以联系剧情相似的作品,比如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剧情其实很“狗血”?叔叔谋杀了爸爸,娶了妈妈,要篡位夺权,但儿子誓死捍卫国土的故事?有没有让你想起什么?(嗯对,是《狮子王》)

2) text–to–person 

你可以联系历史人物,也可以联系现实当代名人,甚至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对“复仇”、对人性、对家庭关系的认知。

3)text–to–world 

你可以讨论莎士比亚时期,欧洲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潮的觉醒” ,很明显,哈姆雷特悲剧的起源,是因为听到“父亲灵魂的召唤”。但是,这种类似神灵的角色是不是真的能操控人性?换句话说,到底是“fate”还是“free will”更胜一筹?这个问题在几乎所有的莎士比亚作品中都有体现,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神权”产生质疑的社会写照

你甚至也可以联系当今社会,讨论“替父报仇”“血债血偿”的大逻辑到底可不可取等问题。

但无论是哪一种解读,都必须要给出文中的细节去做支撑,这是重中之重!!!

之所以要强调这个,是因为我看到太多孩子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即使通过建立常用“theme”养成了深入思考的习惯,但在写作的过程中,依然容易出现表达不够理性或者“过于感性”的问题。就是说,句子写得没有毛病,解读也没有毛病,但就是无法用英文思维输出。那是哪里出问题了呢?

学以致用:举个例子

做老师的最喜欢问这句话: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绝大多数学生都会说:No.

老师一般为了表示确定,会再追问一遍:

So you don't have any questions?

中国学生这个时候最喜欢点头“en en”。

但是外国老师在这个时候就会很confused了,“你这点头,到底是表示有没有问题呢?”因为按照西方人的行文逻辑,是“理性大于感性”,也就是说,“有就有, 没有就没有”,不管我正着问、反正问,只要你说没有问题是事实,那我理解你意思就是NO,但这跟我赞不赞同你的观点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换句话说,我们要以事实为出发点,每一个idea都是基于文本的evidence。

回到我们的Hamlet身上,如果老师要求学生分析一个人物角色,中国孩子大部分会选择Hamlet,或者Claudius(Hamlet的叔叔),因为主角和反派,一上来就可以说主角是好人,反派是大坏蛋;但是写着写着你可能就发现:如果说Hamlet是好人,那他为啥欺骗自己的女友说不爱他?那他为啥还要谋杀自己的叔叔?……就感觉写不下去了。

其实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想想,先看看有哪些关于这个人事件的事实性evidence先不要感性的定义他是“好人或坏人” ,而是慢慢通过找evidence来作出自己的结论。 

高中生怎么训练阅读英文思维

有不少同学在ESL或者英文课阶段会时不时觉得“我没救了”。那怎么解决?

没别的办法:练+思考

不是说你多读几本莎士比亚,你就能自然改变思维模式的。还是那句话:你翻译出中文,每个词都看懂,你也不一定就能深入理解。而是需要带着目的、预测、反思、质疑和输出的阅读才有意义和效果

给咱们的【高中生阅写专题】总结一下:

有效的读写,一定是有目的,有方向,有结构,有效率地去读去写。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收到校友面试邀请后应该做什么?

下一篇

新加坡建模数学课好在哪?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