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国际学校中,哪类学校更“鸡”学生?
一般来说,各个城市的民办双语国际化学校鸡血程度≈公立学校国际部>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鸡血程度。以上海为例,平和,世外鸡血程度和上中国际部,复旦附中国际部差不多,高于所有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但是在每个大类里边,还能再细分排序。
比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里面,一般来说,英国体系的鸡血程度,是高于美国体系和 IB 体系,而且华人家庭,韩国人家庭比例越高,一般鸡血程度也就越高,这是一个比较直观的判断指标。比如惠灵顿,是英国课程体系,华人子女比例较高,所以在外籍人员子女学校里面也算鸡血的。
对于民办国际化学校来说,判断鸡血程度的指标会比较不一样。英国体系并没有比美国体系鸡血,相反,上海最鸡血的学校之二——星河湾,和 WLSA,都是采用美国课程。
一般来说鸡血程度和学校的国际化程度/外教比例成反比。比如赫贤,诺德安达,德闳,包玉刚这类卖点是国际化环境和外教比例的,相对就不太鸡。与此相对,华二紫竹、光华剑桥这类主打中国老师英语教授国际课程内容的,就比较爱刷题,比较鸡一些。
以上举例以上海为主,但其他城市的情况也较为类似。
2. 普遍来说的“鸡娃”具体体现在哪里
民办国际化/双语学校的鸡血模式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了, 最主要的还是课多、作业多,当然,“鸡”运动/艺术/课外的也不少。
公立学校国际部的情况差不多,不过我有听上中国际部家长抱怨过学校高年级教得简单、考得难,以至于大家都在私底下暗自发力。
外籍学校鸡血程度好得多,一般就算是比较“鸡”的,也是在英国国家标准课程的基础上“鸡”一下学术和中文。有的学校(如惠灵顿)小学五年级开始也会给数学进行分层教学,那 top 层级的数学班教得还是挺有难度的。
外籍学校的家长普遍在外面“鸡”课外活动/体育艺术。
3. 惠灵顿的 dual language 班级怎么样?
Dual language path 当初设计时候是针对家里的母语非中文的家庭,想要加强在校中文学习比例,以达到中英文双母语的程度。
但现在因为纯老外家庭的减少,所以进入这个班级的华人家庭也越来越多了。目前的教学还是以英国国家标准课程的大纲为基准,但是用中英文双语教授数学、IPC(主题课,内容涵盖科学和人文社科),体育艺术课也会有双语老师从旁协助辅导。
个人体验是,这个班出来的学生中文的确是更好。惠灵顿非 dual language 的学生,如果能上中文母语班,其实语文基础已经很扎实了,但是 dual language 班级的学生能用中文沟通、学习很多科学类和人文学科中的内容,也算是一个额外的优点。
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中文加强了,花在英文上的时间肯定会变少,尤其是 dual language 班老外孩子数量减少的情况下。不过到了中学往上基本都恢复英文教学,到时候英文的全方位读写还是会补上来的。所以具体选不选 dual language 班更多还是看家长教育理念——能用中文学习学科类知识,对你们重不重要?愿不愿意牺牲一部分接触英语的时间来换这个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