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B优秀队伍采访:如何确定CTB选题?参加CTB有用吗?

提到“别人家的孩子”,我们总会联想到“公式化优秀”:他们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各大学科竞赛奖拿到手软,在班级和社团都身居要职,琴棋书画等个人技能更是拉满……

然而,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想在众多优秀同龄人中“出圈”,探索“个性化发展”成了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命题。

十年来,数万学术创新青年实干家,通过CTB研究项目的学习和实践,逐渐找到了自己未来的努力方向。这次,我们邀请了哈佛大学张祈、中央财经大学于悦、以及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邹天羽三位分属不同国家和学院的CTB过来人,分享他们不设限的个性化成长之路。希望大家能从他们精彩的故事中获得启发!

张祈哈佛大学2022级

CTB 2019-2020参与者,课题为《城市空巢老人的孤独现状和缓解措施的质性研究》;

CTB 2020-2021 社团社长;

CTB 2021-2022 全国主席团主席;

高中就读于上海市建平中学国际部

邹天羽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2022级

CTB 2019-2020参与者,课题为《通过清晨活动改善高中生晨读期间的睡觉现象》;

高中就读于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

于悦中央财经大学金融专业

CTB 2019-2020参与者,课题为《谁来救救我的拖延症!》;

高中就读于人大附中通州校区

Q:小队当年是如何确定CTB项目选题的?

A:于悦:高一参加CTB的时候,我还没有完全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节奏,刚好身边的同学也有拖延症的困扰,于是决定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研究拖延症现象

张祈:我们CTB项目的名称是“城市空巢老人的孤独现状和缓解措施”,因为当时我很快就要出国读书,想到家里长辈未来也要面对类似问题,希望通过这个课题研究,找到一些帮助空巢老人的方法。

邹天羽:我们小队研究的是“如何改善高中生晨读期间犯困的现象”,把实验参与者分为薄荷糖组、早操组和对照组,我们做了三次重复的实验,通过对比三组的实验效果,探索改善高中生晨读期间犯困的方法。

Q:你们觉得自己在CTB最大的成长是什么?

A:邹天羽:从实验设计,到团队合作,再到数据分析、成果展示,这样一个完整的科研流程,是我们在高中和大学必然会经历的,在CTB提前经历一遍这个过程,对我们的学术研究、公共演讲、沟通交流等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

张祈:对我来说最大的成长首先也是能够系统地学习一些研究的方法论,包括还有一些学术写作的技巧。CTB还提升了我的社会责任感。在设计具备社会影响力的项目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怎样将研究和社会结合,通过自己所学推动社会发展。

Q:你们是如何把CTB写进自己的成长故事的?

A:邹天羽:CTB整个过程跨越的时间比较长,在这期间不管是你和小队队员合作的小故事,还是你们从创意脑暴到选题确定的经过,亦或是你们从发现困难到解决困难的过程,都是有利于大家撰写成长故事的优秀素材。

张祈:我觉得更多的是去体会自己作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还有这个项目本身对我价值观的影响,以及实践经历对我未来规划的影响。我未来想从事教育、公益类相关的工作,这些都是收到了CTB的启蒙。

Q:除了经历本身,CTB有没有为你带来哪些软实力方面的提升?

A:于悦:作为普高的学生,我们在学校没有接触过项目式学习,所以CTB对于我们来说既是一个全新的体验,也是一场巨大的挑战。作为小队队长,我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我要及时把握项目进度,监督队员是否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分工,还要统筹规划团队,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甚至还要平衡自己的学业、学生工作、社团活动等。但是站在大学生的角度来看,我很感谢CTB,能够让我提前掌握这些能力,对于我未来大学小组作业、创新创业挑战都有很大的帮助!

Q:高中阶段怎样探索和发现自己的热爱所在?

A:张祈:我的学术兴趣主要是集中在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神经科学这些方面,我当时在高中主要的探索方式就是参加活动。因为我觉得我们可以在curriculum中学到很多知识,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些学科知识如果仅停留在书本上,很难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价值,所以我会想办法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落实到生活当中,或者去进行一些比较好玩的活动。比如在心理学方面,当时也在CTB中做了些相关的实验,包括之后做了很多的club,都是和心理学相关,帮助自己更好地去了解这些领域的知识。

邹天羽:我高中开始就对经济感兴趣,但具体说是经济的哪个方面、哪个分支,我还一直在探索阶段。然后在不断看书、看课本、学习包括看一些外刊(像经济学人这种)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环境经济这个领域比较感兴趣,然后就很顺其自然地,我后面的很多论文还有学术项目都是做的和环境经济相关的课题。

于悦:我高中的时候对生物科学和心理学比较感兴趣,平时也会读一些外刊来写我的reading journal,就会了解到很多学科比较前沿和经典的研究和实验,然后就自然而然地想要深入了解某一个学科或项目。其实我喜欢的这门学科,是激发了自己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我做的某些研究,能在未来对大家、对公众有用,我就会更有热情和力量去做这件事情。

写在最后

通过分享他们各具特色的成长故事,三位CTB过来人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人生不是一条轨道,而是一片旷野。“别人家的孩子”的成长值得借鉴却不能复制,我们需要勇于探索出专属自己的个性化成长之路,在各自热爱的领域闪闪发光。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下一篇

化学专业知识框架体系及课程详细介绍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