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哥大、斯坦福和布朗学长学姐就读经历分享

美本顶尖名校的申请仿佛每一年都比上一年更难。但无论如何,依然有很多“牛娃”成功上岸。无论申请的形势怎样、标化的要求如何改变、大学招生的数量如何调整,美国大学筛选优质生源的要求和核心标准始终一致:一个“全人”。

每年我们都会请“翠录”的学生们分享他们的申请经验和成长故事,为学弟学妹们的申请准备“开路”。除当季学姐学长外,今年还特别请到了2020申请季和2021申请季的学长学姐,通过在美国大学就读的实际经历与大家分享了更实际感受的“过来人”经验。

01

来MIT的第一天,

我就知道,这是我的“本命”学校。

2020年,我从KUA毕业,被MIT录取。而后我申请了一年Gap year,利用这一年时间去做平时没有时间做的事情:考驾照、矫正牙齿、练习跆拳道。2021年秋季我以新生的身份入学MIT。在MIT学习生活有三个月了,我每天都很开心。作为一个经历过申请季的“过来人”,我想给学弟学妹们两条建议。

第一,Don’t be a trophy hunter. (不要一味追逐奖杯),这也是我在和合作的时候,顾问老师经常跟我说的。大家印象中的MIT可能是各种大奖天才的汇集地,但是我在申请时没有任何让人瞩目的大赛奖项,甚至在11-12年级的大部分时间除了申请准备之外,都给了高中的戏剧社。进入MIT后,我又加入了MIT最古老的音乐戏剧社,它自1971年成立,一直运营到现在,我在这里继续担任技术总监。这是我兴趣的延续。

第二,你和学校的FIT(匹配)真的很重要!来了MIT之后,我发现这个学校并不只有爱学习的书呆子,大家信奉的都是Work Hard,Play Hard。比如我们学校每年都有一个设计组装过山车的传统活动,就是为了提供大家在一起发挥创意和娱乐的机会,这非常符合我对一个学校的期待。在我申请美国大学时曾访问过19个学校,有些学校虽然很好但我可以马上判断是否适合我。我们应该相信招生官,他们真的能通过审阅申请材料去判断你是否能在学校里找到自己,适合并开心地发展。正好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你可以在申请前多跟的大学校友去交流,充分了解你想去的学校。

02

在布朗,

连美国本地学生也苦恼的学业,

比你想象的更具挑战。

我去年申请上布朗大学,已经在这所我梦中的学校学习生活了三个月。说实话,这几个月布朗的课程带给我的挑战不小,虽说是带着心理准备来,但还是略超出了我的预期。

我的专业是社会科学,这学期选修了4.5个学分,包括三门社会科学, 一门德语课,还有戏剧,每周阅读量加起来有500多页,这是我在国内的教育经历中不曾体会的。我很多来自美国本地的同学们也说无法逐字逐句的完成这样大的阅读量。写作的任务也很重,这一学期我已经累积写了约16篇Paper。面对这样庞大的阅读和写作任务,我时常想,要是在之前我多准备一下,或许现在不用经常在图书馆熬夜通宵吧。

我建议即将来美国读书的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多多积累阅读量,同时多了解美国的社会背景,比如我的专业很多阅读都需要对美国社会背景有很强的理解,这对于储备相对薄弱的我说,只能额外花更多的时间去弥补这方面知识的缺失。

03

申请哥伦比亚大学的过程,

对我而言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申请过程本身对申请者而言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想说的是申请与大学学习之间的关系。

申请过程其实是对你未来想学习的专业领域或者话题的探索和兴趣的形成,大学学习的本质是理解你申请过程中形成的兴趣或想法。你的选课,读书都是为了让你更深层探索你的想法和兴趣。申请的关键是提出问题,保持好奇心,这种想法一直延续到大学, 那时候你可以把所有的疑惑、所有的理想都付诸实践。

在申请过程中,你应该思考是什么让你的申请与众不同,而不是和同龄人进行比较,不要因为别人做过一些活动成功了,你就去复制,当然这不是意味着你的活动一定要另辟蹊径,如果你的兴趣就是MUN,那么去做MUN 也没有问题,但是关键是要真的有自己的收获和想法。

在美国大学学习,很多是关于跨学科研究的,这也是我在申请的时候花很多时间探索的话题。我的申请角度其实就是关于不同的学科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并且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以助于我们利用这样全面的知识网络去研究更广泛的学术领域。大学就是这样,尤其是在哥伦比亚大学,你会接触到核心课程,这可能跟你之前认识到的STEM和人文是不一样的,比如你可能会上一门哲学课,叫符号与意义,是一门结合了哲学和数学知识的课。

04

相比申请到斯坦福,

找到我真正的兴趣和热爱是更重要的。

我认为在高中阶段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想好自己到底想在什么事情上花时间。请相信,招生官是可以分辨出你做一件事情是因为自己真正感兴趣,还是为了让申请材料更好看。找到自己的内驱力,找到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不仅对申请至关重要,对你今后的成功会更有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你用到的Self Advocacy能力,不仅会使你在申请中脱颖而出,对你日后在工作甚至其他生活各个方面都很重要。

我在法国的时候,曾为一个News Agency 工作,为他们在网上写新闻,有一次他们让我写Brittany当地的新闻。2019年,法国爆发了Yellow Vest 游行,我有机会采访了游行示威的一些民众和政府官员,据此为News Decoders 写了一篇报道。当时我并没有想到这件事会对我的申请有任何影响,但是最终这件事在我美本申请故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因为这个话题也与我在世界其它地方的许多经历有关。

2022年1月8日,七位被“美国大藤+”录取的学生家长将与您线上分享如何做“聪明的”家长,适度退出“战场”,利用好机构资源和优势,让孩子们成为申请路上的领航者!这七位学生分别来自北京、天津、美高和中国香港,被哥大、麻省理工、斯坦福、宾大、布朗及康纳尔录取。他们的家长将与您分享:

 

  • 父母如何分辨孩子真正的热爱及其优势,做到充分的尊重与放手?
  • 父母如何策略性利用孩子成长路上的“失败”和“挫折”,培养孩子的韧性?
  • 如何与机构强强联合,利用机构资源及家庭资源,助孩子“冲藤之路”一臂之力。

这些家庭到底还有哪些可供借鉴和参考的成功教育及申请经验呢,1月8日,我们一起线上倾听最真实的“助藤”故事。

 

扫码报名参加1月8日家长线上分享会

倾听最真实的家庭“助藤”故事

分享嘉宾包括:

  • 2022申请季,被哥大(数学)录取小E妈妈(北京国际学校)
  • 2022申请季,被斯坦福(人类学)录取Sunny妈妈(美国寄宿高中)
  • 2022申请季,被宾大(数学)录取Tiffany妈妈(北京国际学校)
  • 2021申请季,被布朗(教育学)录取Raul爸爸(北京公立学校)
  • 2021申请季,被斯坦福(国际关系)录取的Sally妈妈(香港国际学校)
  • 2020申请季,被MIT(计算机)录取Xinyu妈妈(美国寄宿高中)
  • 2019申请季,被康奈尔(计算机)录取Annie妈妈(天津公立学校)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2物理碗(Physics Bowl)竞赛信息公布 是时候准备了!

下一篇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夏校LBW申请详解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