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建议国内双非的留学生更应该去英国和土澳而不是港新?

留学其实是有鄙视链的,但这个鄙视链会随着时间去推移的。比如留美的大于留英的大于留澳的大于港新的。但有的时候,这种鄙视链会翻转过来,比如最近,因为C-19,大家都关家里,去国外家里会感觉很不安全,回来也不方便,还有天价机票。不利好的消息不断。这几年把港新的门槛就炒起来了,热度上来,就会掀翻一些原来的风评。现在很多学生都是多国联合申,一些成绩好点的学生,不来个三国联合申请,都觉得自己少了点什么。人数升级了,门槛就上去了,整体风评就上去了。

今天我们聊下,为什么国内双非的学生更应该去英国和土澳,而不是港新。

一、同样是水硕联盟,英国和土澳对双非学生相对更友好

我个人觉得港新的火爆只是暂时性的,过了冷却期,港新也就回归本色了。其实在c-19前,港校处于低谷中的低谷,又有GD事件,很多学生老早就网课,认可度也降到尘埃里。

当大家以为港校要跌到留学鄙视链底端的时候。c-19来了,申请量又暴涨起来。网课反而是好的归属。大家又把港校推上了新的高度。中国人是真的懂中国的人的,他们知道如何维系学校口碑。港校就抓住了这个机会,把门槛调高,对国内985和211大开方便之门,均分低点都没关系。但对双非学生杀伐果断,你均分到90也一样,港三拒你没毛病。

坡二也一样,有样学样,把这个维持口碑的思路拿捏得明明白白。加上申请量暴增,一时风光无二。国内留学生都有一个同样的尿性,就是觉得申请难度和学校实力以及口碑是画等号的。只要申请的学校够卷,那都是极好的。而且不接受辩驳。

于是港新的画风就迎来了一片掌声,毕竟他们两对985和211十分友好的同时,对双非就很简单直接粗暴。然后很多学生看到双非这么优秀,这么牛逼的背景也被拒了,就感觉自己压力很大。特别是一些中部分数段的211或985学生,感觉自己不能再摸鱼了,等卷起来了。于是大多学生开始海申起来,多占个位置,多找条出路。

但英澳不一样,英国虽然很多学校也卡双非,只要985和211,但很多好学校里面还是有学校接受双非强背景学生的,比如被吐槽的很猛的ucl和kcl,一样有机会入读。澳洲更加好申请名校,你分数到位了,除了Melbourne难申点,八大其他七个,你就说你要去哪一个?但他们同样背景去申港新,会被虐的很惨。

二、港三坡二的bar,无论就业还是整体口碑,终归是低于英国这些传统强校的

为什么在冷静期的时候,英国学校的鄙视链是站在这些学校的顶端的,这其实是有道理的。只不过这几年因为一些国内学生的操作,把留学申请市场搞得更加欲盖弥彰。搞得大家分辨不清具体形势。因为都是网课,大家自然追求相对的性价比之王。港新自然有一定市场。但现在都恢复线下了,理性也应该有所回归。个人觉得美帝的学校还是多去看看,其次才是英国这些。

这么推荐的底层原因是,你留学选学校不是去卷一个形势主义,你要去揣摩的是,学校能给你带来的后期的符合你长期利益的东西。比如回国后的直接就业率,具体认可度,受欢迎度。你看港校回国它受欢迎吗?它有强力的就业市场吗?还是说你能留在港新就业工作。

其实它依旧一样,仍没有那么强的性价比。只是单纯的被申请门槛给涨起来了。很多学生包括家长就觉得有难度的就是好的。眼窝子很浅,但又没办法。当然,其实英国很多学校其实也这样,也是被炒起来的。炒完g5,炒王曼爱华,炒完王曼爱华再炒Bristol和Southampton这梯队的学校。总有学校被推陈出新,换一个面孔出现在大家视线中。他们的科研能力,当地就业率,回国就业表现,就业起薪是更高了吗?其实未必。很多学生只是短暂的市场现象给遮住了眼,看不真切了。

所以,双非的学生,反正最终目标都是刷名校,不如选个相对来说,回国性价比,就业表现相对更优的赛道寻求机会。而且真的,不是名校的毕业生一定就业机会就更好。最起码在英国本土,以及土澳这些就不是特别看重学校。反而看重技能的会多点。

总了个结:留学这件事,你回归冷静之后,会发现,很多所谓的竞争内卷,其实都是无意义的。我们总是被短期的市场形势左右,我们总是跟风去做很多无意义的事情。好像很努力在刷分,好像很鸡血在申请名校,但努力和鸡血过后,发现自己没得到实质的好处。这个好处是视野上的,也是实际就业以及认可度上的。很多学生并没享受到留学带给他们的更好的改变。反而很多更焦虑更迷茫了。

留学这件事,我个人以为,要多学会反向思考,要多去抓具体的利益得失。而不是跟风,和大家争一时的得失。文章最后我贴一段我一学生在朋友圈的总结,他如今混的挺好的,他的原话是:我突然发现曾经那些年的选校焦虑,不过是因为眼界狭窄而产生的自寻烦恼 。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加拿大化学竞赛(CCC)详情介绍

下一篇

到美国读高中的价值和风险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