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应该攒劲发大论文还是多篇小论文?

相信所有的博士生在开始读博的时候都曾幻想过自己叱咤学术界,左手一篇Science,右手一篇Nature,中间横竖再来几篇高被引论文。然而,除了极少数天赋异禀的博士生能够达到如此成就,大部分的博士生连发一篇行业顶刊都异常困难。

面对竞争日渐激烈的学术界现状,很多人选择放弃冲击顶刊,转而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分散开来,分别发表在影响因子比较低的刊物上,希望通过增加论文数量藉此增加自己留在学术界的可能性。也有一部分人不愿将就,选择积攒成果,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发表一篇顶刊。

诚然,两种选择都各自有理、无可厚非。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一位博士生发大论文和多篇小论文的利弊,先从一位博士生的真实故事开始……

小Q,国内顶级高校的助理教授,博士毕业于香港某前三大学工科专业。

“小Q国内硕士毕业后加入了香港A校的大教授团队。刚刚进入实验室的时候,他老板就给他画饼,说普通的期刊都过于一般,做科研就是要本着发Nature、Science的心态,不发表在顶刊上的论文都没有任何意义,发一般的期刊只会让别人小看你…

小Q一开始也被老板画的饼唬到了,打心眼里十分认同老板的观点,认为自己做科研就是要发顶刊,不是顶刊没有任何意义。于是小Q在博士的前三年里拼命工作,除了吃睡基本都在实验室奋力科研,每天的时间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去实验室的路上,一天的科研时间超过12个小时,同一个实验室的师兄弟无不佩服。

然而转折来了,在小Q博士第三年快结束的一次组会上,老板突然心血来潮的想要看看大家科研成果怎么样,就发现小Q在博士前三年一篇论文都没有,其他师兄弟最少都有一篇论文在手。

就是那次组会,小Q挨了读博开始第一顿训“没有成果连博士论文外审都很困难啊”“不发论文想留在学术界,哪怕我推荐也没有用”“你一篇像样的论文都没有,别想着发高质量的论文了”…

自此以后,小Q改变了想发顶刊论文的心态,把自己前三年的成果全部拆分并疯狂灌水,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发表了近十篇低质量期刊的论文,顺利博士毕业。”

其实小Q就是大部分博士生的缩影,哪怕一开始有想要做好科研发顶刊的想法,最终也不得不屈服于现实,“被迫灌水”。

对于那些发表很多篇小论文的博士生来说,一方面是迫于无奈,现行学术界的评价体系很难对论文的质量做出准确判定,而数量却是一个非常清晰的量化指标,通过多发表论文确实能够达到增加自己留在学术界的概率。

另一方面也是自身的实力使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够发表行业顶刊的实力,早点认清自身实力的局限,做出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也未尝不可。

然而,博士生如果一开始就想着灌水发一般的期刊,没有想要冲击顶刊的想法,由于内在动力的不足,那他的科研能力恐怕很难得到有效提升。

博士阶段是一位科研人员思想最为活跃、精力最为充沛、时间最为自由的阶段,往后由于家庭、工作杂务等琐事的干扰,恐怕很难再有整块的时间提升自身科研水平,想要在毕业后发表顶刊更是难上加难。此外,如果一位科研人员只能发水刊,没有几篇高质量论文作为自己的代表作,他人也很难认可其科研水平,想要找到好高校的教职也难于登天。

其实上文中小Q的故事还没完全结束,小Q在博士毕业后并没有放弃当初发顶刊的梦想,继续在高校做了几年博后研究。在随后这几年里他陆续发表了几篇行业顶刊,并终于在去年,凭借自己的论文数量及质量优势,拿到了国内某顶级高校的教职。

总结来讲,我们并不鼓励一位博士生一开始就抱着水论文的想法来开始自己的博士生涯,因为这样会极大的限制科研生涯的天花板。然而,一味想着冲击顶刊而放弃普通期刊,对于一位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来说也并非现阶段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作为一位合格的博士生,你应该在冲击顶刊和发表普通期刊之间找到平衡点和侧重点,仰望星空且脚踏实地,兼顾理想和现实。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CAIE ALevel化学Paper 1易错题详解

下一篇

罗斯数学营Ross Program 2023申请解析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