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竞赛能获奖,冲Top 20基本没问题”;
“活动列表上限150个字,如果不填满亏大了”;
“作品集等补充材料可以锦上添花,能交多少交多少”……
美本名校的录取难度不断刷新,各类软实力提升妙招层出不穷,但众说纷纭让很多准留学家庭纠结到底哪个才靠谱。
为了帮助申请人少走弯路,耶鲁大学招生办推出了一档播客节目——《走进耶鲁招生办》(Inside the Yale Admissions Office),揭秘耶鲁招生办内部工作,并对一些热门“传言”辟谣,其中就提到了与“软实力”相关的4点误区。
这些误区是什么?怎样做才能规避?话不多说,一起来看看吧!
误区一:活动列表填得越满越好
耶鲁招生官表示,申请者确实要利用好申请表提供的空间来展现自己的优势,但更多并不代表更好,申请者需要通过表中的每一部分来有效讲述自己的故事,以帮助招生官了解你是什么样的人,有怎样的价值观。
活动列表究竟应该怎么填?
首先,同学们要在填写活动列表前将现有活动梳理出一条主线,找到自身优势,并围绕主线“查漏补缺”,必要时根据个人特色策划新活动。
其次,同学们要将活动进行排序。一般情况下,文书中写到的活动要列在第一项,其余活动按照类别归类,并按活动时间由长到短排列。
需要注意的是,写入活动列表的活动中,至少要有2项非学术类活动,如社区志愿者、环保义卖等。
最后,在对活动信息进行描述时,需要注意以下4点:
1、描述活动内容时说明自己做了什么;
2、写明自己在团队活动中的角色;
3、列举奖项时说明自己在竞赛中做了哪些事;
4、科研活动说明题目、方法、结论和贡献。
误区二:上著名夏校会增加录取率
耶鲁招生官在播客中提到,他们并不希望申请者在高中假期去做一些写进简历的事,而是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很多Top 30学霸的履历中都有知名夏校的身影,但他们的选择都建立在适合自己的基础上。
想要用夏校为自身增添助力,首先要通过所处年级来选择夏校类型。一般情况下:
9年级同学适合兴趣探索、文化融入类夏校;
10年级同学适合专业探索、能力培养型夏校;
11年级同学适合专业性强,能拿到推荐信为申请助力的夏校。
在此基础上,还要从每个夏校的授课内容、授课老师、班级规模、是否有推荐信、录取难度和自身需求这6点进行评判。
误区三:补充材料“多多益善”
耶鲁招生官表示,经历多并不代表经历好,大学对补充材料的提交有所限制,是因为学校希望申请者自己判断那部分活动最为重要。由此可见,补充材料一定要“精挑细选”。
无论你准备提交艺术作品集还是科研论文作为补充材料,同学们一定要客观评估自己的水平——含金量足够高、特点足够突出的特长和作品才能为申请起到实际辅助作用。
切记,招生官希望从补充材料中看到的是你的新特点,而非文书或活动列表的延伸,所以一定避免提交重复的内容!
误区四:请到知名人士写推荐信等于成功了一半
相较于名气大但不足够了解申请人的知名人士,耶鲁招生官更建议申请人寻找欣赏自己、了解自己的老师作为推荐人。
对招生官而言,推荐信可以帮助他们通过第三方视角,间接验证申请人的相关特质,更客观地对学生进行评估。
因此,推荐人声望虽然是招生官评估推荐信含金量的维度之一,但相较之下推荐人和你的关系以及推荐信的内容更为重要。
这也提醒同学和家长们,如果希望通过参加夏校或科研项目来获取推荐信,一定要提前了解是否能够与教授有充分的接触机会。
此外,多与教授沟通才能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