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顶尖美高理工男和藤校间的距离用什么来填补?

学生信息:Jimmy•Paideia 2023er

坐标The Pennington School

机构花名:动漫十级学者

学术表现

GPA:4.16 / 4, Weighted

SAT:1540

托福:114

AP考试:

English Language & Composition 5

Computer Science A 5

Biology 5

Statistics 5

Calculus BC - AB Subscore Grade 5

Calculus BC 5

European History 4

录取结果

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综排17;RD;生物科学专业)

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综排25;EA;生物专业)

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综排25;EA;生物科学专业;半奖)

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综排29;RD;生物专业;奖学金$16000)

申请大学之前的我看到其他同学的分享故事时,我期待看到

  1. 申请者的简历(作为一个参考,事实上根本不能参考);
  2. 目睹并且尝试代入作者收到心仪offer的喜悦。

在读完这些分享之后萦绕在我脑海中的是

  1. 我和作者相比好/差在哪?
  2. 羡慕作者有如此充盈的人生;
  3. 想象收到好学校offer之后的日子。

最后的结果是:我在将我和别人比较后感到自卑和恐惧,疯狂消极地贬低自己,同时迫切希望自己也能进入好大学开始迷信(哈哈康奈尔是红色的,我多穿点红色衣服),后悔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因此,在每次梁老师朋友圈分享采访文的时候,我都会抵挡不住诱惑会点进去,读完出来的时候心中乌云又积压了一层,让自己陷入无尽焦虑和恐慌。

现在的我收到了满意的offer,爬上山顶站在高处俯视其他同龄人和转头看身后的准申请者,我能感觉到这里的空气是我所希望的稀薄,又是如此清新。

这篇采访文中的部分问题我会用不同时间的我自己回答。读者们,如果你们不希望被施加任何额外焦虑,请马上停止阅读然后退出。我的初衷不是为准备申请的大家徒增焦虑。如果能和我的经历产生共情,那便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关于你自己

1 觉得自己最大的闪光点是什么?

RD截止日期前:闪光点啊,想过无数次这个问题。在看别人的采访文的时候想过,拉屎的时候想过,睡不着的时候想过,写文书的时候想过。看完别人的闪光点我崩溃过,被问到闪光点是什么的时候失落过,文书写不出闪光点的时候自我检讨过。

我前17年的人生是如此平淡无奇,波澜不惊,就像我光滑的大脑一般找不到褶皱。每次被要求挖自己的闪光点的时候都像在大海捞针,像在深渊潜航,看着自己空虚的灵魂,被迫寻找不存在的底面。

我如何寻找闪光点?我经历过磨灭个性的教育模式,好不容易从中逃离,你现在却让我回想我在监狱里的自我?四年的高中生活才刚让我从一个机器恢复成一个人类,你现在问我,我在作为机器时有什么优点?

当别人从小就规划好了未来,追求兴趣不用家长批准,发展爱好没有传统思想钳制,我作为流水线上的产品有什么资格去和私人订制的奢侈品比较?我的闪光点是什么?在似无头苍蝇般努力之时,在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恐慌之际,在凌晨三点手背摸着背上一身冷汗,打开灯,手背开始反光的时候,我看到了自己的闪光点。

录取康奈尔之后:我觉得我的闪光点在于愿意面对最真实的自己。在写PS的时候,我写了在旧金山车窗被砸护照被偷的事,我在文书中承认了我消极以及愤世嫉俗的心态,但我并没有觉得人不应该消极,消极是人与生俱来的情绪,我最后选择了接受我会感到消极这个事实,而不是逼自己看淡所有事故,逼自己成为一个“沉稳”的人。

当然,在这个接受自己的过程中,机构老师的鼓励是最为关键的。他们是我加深对自身了解的媒介,我理性和感性发生摩擦时的润滑剂,是在我不愿原谅自己时说“It’s not your fault”的仲裁人。有时我会觉得,你不是我,你有什么资格代替我于我自己和解?但是现在的我清楚了,机构老师确实有这个资格。

2 期待自己未来长成一个什么样的大人呢?

无知且快乐的人。

3 如何平衡GPA和课外活动的?

上课认真听,有什么问题马上问,作业提前做,考试前记得复习。优先保证高GPA,课外活动有空再做。好好做规划,PUA自己,告诉自己这件事没那么难,做完就有光明的未来(就算最后不一定有)。

课外活动有空了再做,做自己喜欢的活动,别太功利。平衡怎么可能用文字描述出来,都是要自己感觉的。假设你忙活了一天,你躺在床上,你如果马上睡着了,说明你平衡的很好,如果你没睡着,经常后悔哪件事没做好,说明你平衡的不好,这边建议别效仿别人过那种看起来很充实的生活,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节奏。

你没必要学别人怎么平衡其实你每时每刻都在尝试平衡。我在申请季时失衡了。每天下午会宿舍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没有任何动力,我只能用文书的紧迫性逼自己写作业。如果不赶紧写完就来不及写文书了,所以现在抓紧写吧。终于写完了作业,马上开始写文书。

不知道该写什么,但是又必须得写,于是我疯狂挠头皮,头发掉了一桌,真恶心。终于写了个初稿,马上提交,接下来写哪所学校的文书呢?休息?为什么要休息?有写不完的文书,做不完的school research,娱乐时间被剥夺,就因为我灵魂太空虚了,写不出有意思的PS。

4 觉得自己在申请中做得最好的一点是?

RD截止之前:我为什么不在暑假把EA,ED文书写掉一部分?我真是个脑瘫。我的申请季像一坨狗屎!天呐,我能在ddl之前写完所有文书,给予老师们足够时间修改,这真是个奇迹!我得给机构老师们嗑一个。

录取康奈尔之后:我觉得我做的最好的一点是:有任何问题都会和机构老师交流,第一时间提出疑问。在文书老师有任何建议(或抗议)时,我都第一时间接受并且积极展开讨论,对不解的部分表达怀疑,整个申请季我虽然有失落的时候,但是我没有逃避,而是选择和身边的人交流来调节情绪,稳定军心,在这其中机构作为镇定剂起了很大作用,包括但不限于微信秒回,言语鼓励,将心比心,甚至还分享了别人不为所知关于自己的一面。

当时机构老师发现我循环利用文书,复制的不是final draft时,直接血怒然后无情铁手接致残打击,我瞬间感受到如果不好好认错并承诺不再犯,之后迎接我的便会是机构“断头台”。于是我迅速认罪,悔罪以博取宽大处分,并发誓不会再犯。

时至今日,回想起当时自己的操作,一时疏忽大有可能自断前程,而机构老师的一丝不苟却救我狗命。不得不感慨,17岁的我能淹没在自己写的文书的大海里被水淹没不知所措,而机构老师们却能在那么多学生的文书中游刃有余找出端倪。不得不服。

5 觉得自己在申请季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对自己有了一点更深的了解。Learned the fact that 父母即使做不到共情也不想共情,他们还是提供了无条件的支持。虽然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我不大清楚,但是对缓解焦虑有一点用。

6 在整个申请阶段,还记得让你情绪波动最大的一件事吗?

2023年1月3日星期二下午2点,我在修改UPenn的最后两题文书,和机构老师约了微信电话。前一天在马里兰州过圣诞假,写文书,这一天假期结束回到学校,必须把最后的几篇文书完成。

幸好宾大的截止日期在1月5日。这一天早上没吃早饭,因为前一晚上没睡着,早上起晚了。同时也因为学校的早饭太难吃,永远都是蛋液掺水炒出来的碎蛋花,又硬又咸的猪肉肠,油腻硌嘴的马铃薯饼。

上次在食堂吃早饭是什么时候?也许是上个月,或者是半年前,不记得了。中午没怎么吃饭,那天的食堂特别难吃,是我最讨厌墨西哥卷饼,生硬的米饭和极其咸的肉末,还有看起来就很恶心的红色意大利酱。下午两点放学了,因为我最后一节课是free period。回到寝室的瞬间感到一阵晕厥,用全部力气放下书包换了衣服,瘫坐在椅子上,打开电脑查看机构老师给文书写的评论。

密密麻麻的文字夹杂着中英文看得我头晕目眩。想换一个风景放松一下,抬头看到的是惨白的天花板,窗户外是另外一栋宿舍楼的红砖。还是看电脑吧。我时常对机构老师的评论陷入一种矛盾的心态。一边感慨他们的细腻入微,一边抱怨如此大的信息量让我一时间消化不过来。罢了,机构老师来电话了。

通话中机构老师给了我很多建议,熬到凌晨一点也一直神采奕奕,而下午的我却已经精疲力竭。嗯,对,好,行,晚上一定返稿,再见。挂完电话,我又回味了一下我们交流的内容,但是难以集中的精神无法让我清楚回忆起5分钟前被说过的话。

唯一记得的是今晚必须修改完返稿,才能来得及让机构老师修改最后一遍,然后发给Matthew、Hannah(机构的外方顾问)修改最终稿。DDL的刺激让我突然一激灵,神经开始极度紧张,心跳即刻加速,手指打字的速度超过了大脑思考的速度,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只知道要写完。血液仿佛从大脑全部流向了手指,大脑的缺血让我一度快要昏倒。不知不觉T恤已经被后背的冷汗全部浸湿,额头感觉很热,但是背部由于汗液蒸发却是冰凉的。

下午6点上交了修改稿,去学校附近的亚洲餐厅大吃了一顿,回到房间感觉血糖瞬间飙升,困意袭来,倒头就睡,下一次醒来已是晚自习。作为宿舍长,这时候我应该去检查同一条走廊里其他房间的同学是否都回来准备晚自习了。

关于机构

1 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机构给你的感觉吗?

由梁老师作为精神领袖带领的一批喜欢猫猫狗狗的老师,最擅长的事是抽丝剥茧般用心地去了解每一个学生;没有顾问和客户,只有愿意放下架子将心比心的过来人和被感化放下戒备袒露心声的青春期小孩。

2 机构的哪一点,会让你觉得有“哇有心动到”?

老师们也会分享自己的故事,同学和老师的相处模式更像是知心朋友。

申请季机构往家里寄了个绿色的鹿,寓意是“翠(脆)鹿(录)”,能看出老师们的用心。

梁老师非常平易近人。意思记得在线下聊MBTI人格的时候,谈到有些看起来外向的人事实上更偏introvert,梁老师就拿自己举了例子,再后来我自己做MBTI是竟然也测出来是introvert(虽然我给他人的印象是个神经小伙),这让我感觉和梁老师的距离近了一些。

机构小楼的内部装饰极其温馨,可惜因为疫情我一直在美国没能在楼里写文书,参加工作坊。申请之前拜访过几次小楼,小楼内部“草色入帘青”。机构老师们散发的气质与温馨的小楼融为一体。

3 你觉得在机构老师们的眼里,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那接触久了,梁老师和辅导你的老师们在你心里是什么样的形象呢?

我觉得在机构老师们眼里我善良无害,对窗外之事有所耳闻,对社会不公义愤填膺,对各种领域浅尝辄止,但所有观点止于键盘,不屑去做,唯唯诺诺。

没闪光点的同时自己也不想去创造,用功利心来蒙蔽自己作茧自缚,不愿走出舒适圈尝试新事物,犯过的错误还会再犯。从申请季前的微信秒回到申请期间的摆烂装死。思想贫瘠,文书老套,精神空洞,略有些情趣但潦倒无为,擅长哗众取宠。

“哥谭市里你最狂,马戏团里你最忙,麦当劳前你站岗,扑克牌里大小王”

我对机构的印象在之前的问题2里有谈过。这边再补充几个事吧。文书工作坊之后文策老师突然跟我说某个机构的老师十分欣赏我,我当时很感动,在这里对你说“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文策老师有很多有趣可爱的表情包,最后都被我偷了。

机构的老师们虽然每时每刻都在为学生操心,但是她们也是活生生的人,也有自己的生活,每一个人都十分具有个性,在我看来都做到了工作/生活的完美平衡。这让我感觉加入机构像是加入了帮派,有一群个性鲜明但是因为共同原因聚在一起的人,我是一个刚加入的小弟,帮派老大们耐心地给我介绍各种规矩,同时十分尊重我的个性。

机构老师说过一些令我印象极其深刻的话:“我们要假设每个人都是独立行为人(which也是的),会为自己做判断,一方面我们很贴心地给对方留出选择余地,直接表示可以拒绝没关系,一方面我们也不用担心对方是不是有顾虑啥的(因为那样就等于在假设对方不能自主判断和行为)”。

成熟的大人很多,但是愿意耐心和不成熟的人分享自己为人处事方式的很少

4 你觉得,机构和其他机构不同的地方在于?

1.机构有梁老师,别的机构没有。

2.注重过程和结果,机构mission statement里也说了“既谈理想,又重结果”。在和机构的相处中切身体会到了老师们关心的不仅仅是最后录取结果,同时也在时刻关注着同学们的个人成长。

3.不搞小动作,不伪造简历,不做亏心事,不逼学生做不喜欢的事。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真正做到为学生量身定制。如果别的机构是流水线量产符合所谓“录取标准”的学生,那么机构就是专业裁缝为不同的人做不同但是最合身的衣服,上面不一定都镶着钻,但是就算被脱下来也能被人一眼认出来是你的。

5.会和学生谈心,彻头彻尾地谈,掏心窝子地谈。

6.有个气氛很温馨的小楼,在里面写文书一定能思如泉涌妙笔生花。

5 你认为机构对你最大的帮助是在哪方面呢?

相信如果你读完了前面应该能看出来机构对我的帮助多大。我再补充几个事儿吧。

1 每次给我文书写的修改建议都比我文书本身长几倍,我看完需要1个小时,真正理解得花一个晚上,然后带着许多问题在语音通话中寻求答案。

2 Matthew、Hannah的删减技术堪比海明威。最擅长的事是大刀阔斧地将冗长不知所云的文书变得言简意赅。如果字数限制是250,那么外方顾问能从500词改到249词的同时做到信达雅。真的吓人。

文书工作坊非常有用,认识了有意思的人,学到了头脑风暴的技巧,如果能线下参加就更好了。

活动列表完善和文书修改就不说了。机构最出名的应该就是文书和简历的打磨了,这一整个过程包含所有老师的群策群力,一整个智囊团围着你,帮你构思,呈现真实的你。

我也是通过机构才知道活动顺序的排列还有那么多讲究,100个字母的活动描述能被整出花来,活动的取舍有太多考量,等等。

没有机构的话我现在应该在考虑申Penn State,rolling admission还有机会。

关于申请

1 可以试着用一句话来描述下你的申请季吗?

前面基本描述完了。

引用知乎一位匿名用户的回答;“不管结果如何,我始终是那个我。只有我自己知道我这四年经历过的那些挣扎,迷茫,和痛苦;我的所有反思与成长。除了我,没有人会在乎这些的。”

2 可以说说你是怎么对生物方向产生兴趣,并决定申请的吗?

对生物科技(特别是基因编辑)有一点兴趣。对和生物有关的伦理,或者是任何的伦理有点兴趣。

基础生物对我来说比较好学,初高中的生物成绩很好。然后10年级时意识到了定专业的紧迫性,不然没大学上了,然后就下定决心做生物相关的活动。

之前在学校创办了生物社,申请完后有时间经营了,发现自己其实挺喜欢神经科学的,当时准备brainbee(脑科学竞赛)时背的许多知识现在还记得,于是给学校生物老师和社员上了堂神经科学基础课,大家很感兴趣,我也觉得很开心。最近关注了一下Chatgpt和相关AI的发展,但是它们发展速度太快了我跟不上,相关论文看不懂,以后再说。

3 关于你的活动,可以跟大家讲讲你的活动列表是怎么最终成型的吗?

做课外活动的出发点是自己喜欢、可以认识有趣的人又能帮助申请大学。

选择活动的标准是:

1.一定是生物相关,最好和基因编辑有关;

2.必须是线下,必须要有做实验的机会(Columbia Precollege就没有,我去了才发现,后悔莫及)。

3.知名度是加分项,但一定得是我喜欢的活动。机构的老师们根据我的兴趣推荐了很多很好的活动,例如国内一家研究植物的生物实验室、一个探索神经科学的实践活动、RIBS 等等,还帮助我完成申请和修改文书,很大程度上提前预习了大学申请。

课内的活动有些不知不觉就做了。我觉得最牛的是机构老师给我整合出来了一个活动,叫lunch table talk,最后发现写出来给我的感受出奇地好,非常准确地向招生官展现了我自己。

起因是我在学校食堂里喜欢找不认识的外国人吃饭(有点社牛),然后向他们介绍自己,并且会问他们的老家,兴趣,和文化信仰等(查户口),我也会分享我自己,我非常享受这个文化交流的过程。当我和机构老师说了我这个行为之后,机构老师两眼放光地说这个可以写进活动,最后写出来的最终稿我认为非常立体地展现了我的形象。

还有我的小众兴趣(喜欢看动漫,锐评动漫,给别人推荐动漫)也得到了机构老师们的赏识。机构老师们鼓励我把对动漫的兴趣在活动列表里表现出来,因此展现出我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热情。最终我看动漫,在网上论坛写动漫评语,现实生活中给别人推荐动漫,都被融入到了一个活动中。

很巧的是,这个动漫的活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在EA阶段录取了USC。我怎么知道的呢?在USC的奖学金面试中,招生官表达了对我对动漫的热情的欣赏,问了我很多关于动漫的问题,而且还说USC校园里有很多痛车(车上带有动漫喷漆),看来我的二次元形象对USC招生官的震撼不小。

4 你觉得成型的活动列表体现出了一个怎样形象的你呢?这个形象是在申请季中是怎么渐渐清晰起来的呢?

形象:健谈,喜欢找同好交流想法,喜欢cultural exchange,有一点点领导力,喜欢上手做生物实验,热衷于对伦理问题的讨论,在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对自己能产生新的了解。

通过和机构老师们的讨论很大程度上帮助我清晰了人设。我一开始对自己的了解很模糊,一直想迎合大学。后来机构老师们帮我打开心声,面对自我,大胆地在文书里展现自己真实的一面。

5 可以讲讲你认为自己的活动中最有趣的那个吗?

Position/Leadership description:Anime Critic & Recommender

Organization Name:Bilibili (Chinese YouTube), Tieba (Chinese Reddit),

还有其他平台比如Reddit,DMZJ,Yamibo,字数不够没写

Description:Watched 200+ animes. Write reviews, study & categorize new animes by theme, dubber, etc., initiate discussions, offer customized recommendations.

这里说的好听,事实上就是发牢骚,用一些客观信息来支持自己对某些动漫的偏见。这里必须澄清一下,我没有当二次元婆罗门(感觉自己看的动漫多很厉害歧视别人品味)的意思。众口难调。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6 文书工作坊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事?

每个人分享自己的故事。印象最深刻的是梁老师分享自己在台湾的部落故事。她当时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家族中选下一任族长的过程,回顾了自己和另一位候选人的互动经历,听完之后感觉像小说,真是个有趣的习俗。

7 最欣赏工作坊中的哪位同学呢?后来有没有和你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呢?

有在德州开拖拉机过慢生活的肌肉男,喜欢下棋并且和家人切磋还悟出棋道的大师,听得懂韩语喜欢Kpop,能和我top50中动漫的内容产生共情的女生,一直在开车兜风时不时下线的毛师傅,喜欢看书的女生,打扮得很赛博朋克的男生。

认识了很多有意思的人。希望他们申请季都收到了满意的offer,希望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8 写文书的过程中觉得最困难的地方是哪里呢?是怎么解决的呢?

最困难的是挖宝和写why school吧。回顾自己的17年人生,真的没啥好写的。别人的故事有多跌宕起伏,我的人生就有多枯燥无味。

前半生中一直在跟随别人的脚步,听信别人的经验之谈,向往成为一个“成熟”的人,迫切地掌握所谓社交的潜规则。没有主动性,只有被动地接受信息。没想过做出改变,只有无限的纸上谈兵。

机构老师真的在尽力帮我挖宝了,但当时我挖不到闪光点,只能在别人的范文里找我和他们的共同点。所幸的是,在经过极其痛苦的自省和机构老师的旁敲侧击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些可以写的事情。

回顾了近几年发生在自己身上所有的大事,再经过一番复盘,我终于看到了自己在思维方式上的改变,和造成这些改变的事件。最终我的主文书就是写了这样一个事件,和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包括让我加深了对自己的了解,坦然面对了自己的个性。

Why school中最难的是做school research。我需要找到生物部门,点进教授名单,一个一个的查看他们的研究方向和实验室以往的论文发表,目的是检验这个教授的方向是否是我感兴趣的,如果我感兴趣,那么就会写进文书里。

同时我会寻找这个学校的forum,学校里有哪些分享信息的机会,有哪些提供交流的场所,如康奈尔的CURB Connect和Professor Panel分别提供了和其他研究者交流的机会以及和教授进行学术探讨的机会,我很喜欢很其他人交换观点,我对这类平台感兴趣我的一整套简历凸显了我的这个特点,因此我会在文书里提到我对这些平台的兴趣,达到和简历人设相互呼应的效果,加强“我热爱观点碰撞”这个印象。

当然,这些都是我写完文书之后总结出来的。在写文书的时候机构老师跟我强调了无数遍why school的思路,why school和why major的区别,并且在修改建议里融合了机构老师对why school文书的理解,最后导致了我潜移默化地吸收了写这种文书的思路,到申请季后期,写这种文书时我变的更信手拈来(UPenn文书除外)。

写why school的过程耗时也从一开始的:

1.学校网站逛5个小时不知道看什么;

2.文章框架乱写,写出来像是在以上司的口吻表扬学校。

到:

1.用5个小时逛完学校网站,总结出要写的点;

2. 文书有理由条,凸显个性的同时展现和学校的匹配度。

9 经历过和老师们一起头脑风暴、不断约聊深挖素材,可以get一个“挖后感”吗哈哈哈

引用并修改了一下B站UP主“小客体-萩”的话。这位UP主视频探讨哲学主题,用语偏学术,我大部分看不懂,但是能对一部分观点产生共鸣。

我们本应该在镜子上认出支离破碎的自我,慢慢构建出自己的主体性,可在大学申请中,我们用来映射出自我的镜子却早已预先被纳入了商品的范畴,镜子本应该用来反映我们自己的客观存在,而在申请中季过后,这面镜子对我来说代表着商品秩序,镜像中的自己不再是我自己,我发现我对我自己来说变成了另一个人。

我只能通过大学申请的逻辑慢慢地构建出自己的认识。作为一个才刚成年就必须被全方面考察的小白鼠,我对不完美的自己陷入了恐慌,在double consciousness中迷失了自我,在认同危机这座大山前,我该如何做到翻过这座山,让他们听到我的故事?

10 现在回头看,你觉得文书在申请大学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让招生官描绘你的人格,然后看你的人格是否和这所大学有相性,评估你在这所大学里成功的可能性。

11 你觉得自己为什么会被康奈尔大学录取呢?

活动列表里展现出的人设符合康奈尔的气质吧。有做过科研,喜欢做实验,热衷于和别人探讨学术话题和伦理,大胆展现自己的兴趣。这些特点在why Cornell的文书中又加强了一遍。

School research做的足,文书中提到了很多具体的program,教授名字,和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基本上是假设自己已经在Cornell上学的视角写的。

但归根结底,总有些运气成分在。可能是一些我无意中写到的小细节打动了招生官,也可能是我的人生经历恰好和招生官产生了共鸣。不过这种问题其实没有准确答案。

其他

1 可以请你写一个小小的TO签吗?可以是给机构的中外方顾问老师,给你的家人、朋友、同学等等。

To Matthew : 之前微信里给他发过,这里重复一下,再加一点新内容吧。

You saved my ass. Your company (virtually)has embroidered my meandering in adolescence with earnest words uttered (typed) by an experienced mind. To me, applying to colleges involves an attempt to achieve self-realization. At some point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I will literally "stop" applying to colleges, but I should and will never see an end to my pilgrimage toward selfhood.I learned that you like watching anime as well. I look forward to having a deeper conversation on that topic if possible.

To Hannah: Thank you for chiming in frequently and giving professional advice regarding diction, syntax structure, and conveyance. I have learned a lot from your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To文策老师:如果我是孤独奋战的上单,你就是住上路的野爹;如果我是输出核心ADC,你就是团战出香炉坩锅给我套盾解控的露露;如果我是前排抗线的IS-7,你就是后排输出打黑枪的FV215b 183;你是泽丽上挂的猫咪,马可波罗身上的瑶,陪伴旅行者的可莉,酒馆的老板鲍勃,文策为什么是神?在谈论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说说……(以下省略114514字)

To梁老师:听我说谢谢你 因为有你 温暖了四季 谢谢你 感谢有你 世界更美丽 我要谢谢你 因为有你 爱常在心底 谢谢你 感谢有你 把幸福传递。谢谢你对PS的肯定,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的焦虑。谢谢你的以诚待人。谢谢你不把学生当外人,而是当朋友。

To包包大人(Emily老师):感谢你在申请大学前帮助我规划和申请夏校,而且还愿意听我扯皮,真的太辛苦太辛苦了。

To机构其他老师:谢谢你们的群策群力,一起审核我的简历,并对我文书提出修改建议。

To国内朋友们:谢谢你们的关心,祝你们高考加油。

To 父母:谢谢你们的投资和关心。谢谢无条件的支持。

其他该谢的在UPenn文书里写过了。

2 有什么给学弟妹们的过来人建议嘛?

大家都在追求能被量化的东西,试图在老虎机上找图案的规律,殊不知这本就是一场运气游戏。当然,对一小部分人来说结果是必然的,但对大多数的我们来说,申请结果充满了不确定性

我想不到ED1和2都被拒的原因,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另一位GPA和SAT比我都高但最后却没能进入TOP20,更让我辗转反侧的是一些我认为不如我的人录取了非常好的学校。最后我只想明白了一点,很多时候把自己和别人比较是没意义的。

做实验中讲究的是控制变量,必须其他变量都一致才能进行比较,但是我经常忽略了很多干扰因素,导致我会得出一些经不起推敲的结论,而那些结论经常让我愤世嫉俗,或者莫名其妙地仇恨一些人。

老实说,如果没录取康奈尔,我不知道我现在的心态会是什么样的。所以我特别能理解那些没能录取梦校的人的怅然若失,在看到别人朋友圈里晒出自己梦校offer的破防,在被别人问起录了哪些大学时的难以启齿。

到了后面你会发现,当你觉得你已经赢在了起跑线(出国留学),而且你觉得你还跑得比被人快,当你看到罗马在你的视野里出现的时候,头顶飞过一架飞机,飞机上的人背着伞包准备空降罗马,罗马里的居民祖上三代都出生在罗马,罗马底下还有你找不到入口的地道。别人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谁说地道不是大路?地道,太地道了!

3 申请上岸后有什么短期/长期的打算嘛?

多打游戏(以提高血压)。自学一下日语,和学长/姐讨教住房和选课。暑假上预备班。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IB生物大考备考策略轻松get

下一篇

2023年美赛成绩大数据分析!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