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原因导致美本申请结果不理想呢?

过去1个月有不少家长来咨询我关于本科转学的事情。其中不乏南外、南师附中、金中这些顶尖学校的学生。这些高中整体看起来,确实都有一些学生录到了美国本科顶尖名校,但是在今年情势之下,毕竟还是凤毛麟角。大家真正应该关注的,是那些为数不少,申请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学生。

经过我的了解,这些申请结果不理想而想要尝试转学的出国生,背景基本上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 活动都是竞赛和大众类活动

很多留学顾问的理念还停留在5-10年前。在那个年代,只要SAT托福高分,课外活动不需要太有特色,也一样有机会录取美国名校。

但是随着竞争一年一年的增加,传统的做法已经不可行了。但是还是有很多不求变的老师,可能是因为意愿不足或是能力不足,没有根据市场情况转变而进行调整。这些老师可能每年申请结合每况愈下,逐渐消失在大家的视野里。

这些过时的机构都帮学生们规划些什么类型的活动呢?他们大多数都特别讲究竞赛。见到学生或家长的第一个问题,往往除了标化考试成绩和课内成绩,就是问孩子有没有搞竞赛,或是竞赛成绩如何。

但是我在过去的分享已经讲了,竞赛在目前的竞争环境里,除了真正极度有竞争力的个别奖项外,含金量已经大不如前。这方面我今天就不多说了,只是想说,光靠竞赛肯定是不行的。

这些本科申请结果不理想的学生,他们的课外活动往往也不够独特。他们说,机构基本上没有帮他们规划学术或是科研以外的活动。他们的课外活动大多是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机构老师也不会深入的指导他们如何把课外活动做得出彩。

最终也因为活动缺乏特色,他们写出来的申请文书,就容易同质化。常见的同质化活动比如帮助各种类型的残疾儿,贫困地区支教,非遗类文化研究,各种和女权性少数相关活动等。都在过去几年被做烂了。

2. 找了老外顾问或是主打老外的留学机构

这个其实是风险很大的一种方式,尤其对南京的学生而言。因为老外顾问的指导模式,更多是属于鼓励型的而不是指导型的。他们更倾向是让孩子找寻自己的兴趣,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做活动。在活动方面不会过度的介入规划。

这个理念对国际开放式环境成长的孩子也许还好,但是却和二三线城市学生受到的传统应试教育格格不入。国内学生往往对社会的认识不深刻,接触面也比较狭隘。也因为世界观和眼界的问题,这些学生自己能想到的活动,往往也还是那些比较普通而且同质化的。比如辩论、模联、传统志愿者活动、科研、商赛、心理相关活动或是社团、体育运动、戏剧舞蹈、乐器唱歌乐队等。

所以在老外的佛系指导下,这些学生的背景往往也会变得同质化。这样发展下去,最终的结果,和找一些国内不求上进的留学顾问其实是差不多的,即使文书质量可能会好一点。但是在ChatGPT时代,这些机构的优势就更小了。

3. 找了全包型机构

全包型机构是最可怕的一种。有少数机构甚至连大学申请系统的账号密码都不给学生。大部分学生的背景活动和文书都由机构一手编造而成。具体哪些机构是属于这种类型的,我就不多说了。其实大家在咨询阶段,和不同留学机构或是学长学姐都打听一下就会很清楚了。

选择这类型的机构,往往就等于是把自己的未来,完全交到别人的手上,任人宰割。因为申请最重要的文书内容及活动列表里展现出来的人根本不是你,所以你不会清楚,到底录的好或是不好的原因是为什么。

而且往往编故事还会有一个风险,就是一家机构要帮太多学生编了,所以容易文思枯竭。他们往往会直接重复使用过去几年学生的文书,或是只是加以改编然后再次使用。这样的情况,你是无法从光是看文书中就看得出来的。但是有些大学招生官会有文书查重系统,所以你申请的结果不理想,有可能正是因为你的文书正好在查重的时候被查出来了。

而且有些这类型造假机构,在编故事的时候,为了追求完美,往往把故事编的过度夸张。这方面也可能会造成招生官的疑虑。

举例,我曾经拜访过一位招生官,他说他当年看到,在同一所中国高中里,有7位学生都说他们自己是学生会主席。结果最终这7位学生都被这所学校给拒绝了。他们这种行为,不止害了自己,也害了真正的学生会主席。

再来,最近编故事型机构越来越多,加上ChatGPT的出台,可以肯定的是,招生官对于中国学生文书背景的信任度将会越来越低。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最近几年建议学生,申请中最好要有可信的证据存在。

下述几项产物,可能逐渐会成为美本申请的主流:

1. 面试

在文书的天花乱坠之下,让学生赤裸裸的出镜展现真实的自己,在近年来越来越重要。我问过很多招生官,最近他们对于面试非常的看中,尤其当Initialview这个第三方面试平台的面试已经直接和美国CA申请系统融合,招生官们更能够直观的看到学生的真实背景和水平。最近比如芝加哥大学,布朗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等名校都开始“要求”学生额外提交自我介绍的视频,其实也就是想看看学生的真实情况和文书里写的是否是一致的。

2. 活动记录

最近很多学生的活动都是靠机构老师编的。为了让孩子脱颖而出,如果有比如照片、视频或是发表文章的链接,我最近都建议做成附加材料发给大学作为参考。这样可以有效让招生官区分辨出来哪些学生是真实的,哪些有概率可能是虚假的。

3. 纪录片和作品集

最近很多学生都会额外把自己的才艺转化成具体的材料。比如不少我们的学生会拍纪录片,而拍摄纪录片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够在申请的时候,有“自己出镜”的具体材料展现给招生官看。还有一些学生会透过艺术作品或是作品集去赋能申请,最近几年申请下来,感觉效果也很不错。

确实,造假机构生产出的学生背景材料貌似四平八稳,但是最终录取结果不好,可能也会存在着一些您意想不到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理论上来说,全包型机构的录取应该会最好,但是实际结果却不一定是这样的。放眼未来,这类型机构肯定需要转型,否则将慢慢遭到时代洪流的淘汰。毕竟我猜测在不久后的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将迫使大学申请文书的重要性降低,甚至有着被全面淘汰的风险。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帮筛选 帮规划 帮协调 一站式服务

上一篇

夏季访校各有哪些利弊?

下一篇

2023年PBIC创新挑战赛报名开启!Hi World作品提交倒计时!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