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一直无法毕业要退学吗?

窗外蝉鸣渐起,悄然过去的六月我们见证了堪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看到那些寒窗苦读十几载,一朝取得理想成绩的灿烂面庞,然而,此时忙着升学的还有那么一批人,他们可能并不需要考试,但他们所面临的竞争丝毫不比高考弱,他们就是申请转博或者考博的硕士生和申请直博的本科生。

2022年多所国内高校实现了博士扩招,多家权威机构预测202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将首次突破13万人次,并且在2023年这个数字还会进一步增高。博士招生数量的提高意味着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严格的科研训练,参与到国家高水平科研项目,充分施展自身的理想抱负。

然而,不少已经在攻读博士学位和即将要攻读博士学位的小伙伴对人生目标的规划和读博过程中将会面临的挑战没有清晰的认识,导致在短则3年,多则8年的博士生涯中一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造成生活上的困扰甚至会出现一些极端的情绪。那么,如果读博一直无法毕业,要选择退学吗?

读博一直无法毕业,要退学吗?

图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可能有的小伙伴就要问了,只要我们自己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毕业有什么难的?其实不然,博士生的教育理念与培养体系注定其毕业难度远超本科生和硕士生,接下来我们将分为理工科与人文学科分别盘点读博期间经常遇到的那些容易导致无法按时毕业的烦心事。

01、不同学科博士生读博期间遇到的阻碍

一、关于理工科

问题一:没有好的研究思路

在理工科研究中,博士生常常面临诸多技术难题和复杂的实验设计。例如,某些专业领域需要高度复杂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而这些困难可能导致研究进展缓慢,甚至无法获得明确的结果。

应对策略:与同行合作,互利共赢。

面对这一挑战,博士生可以寻求同行的帮助,与同行合作解决问题,或请教专业人士分享经验和解决方案。合作不仅可以加快研究进展,还可以带来新的思路和创新。

问题二:科研资源的匮乏

在理工科领域,实验验证是对理论假设最有力的论证,充足的研究资源是顺利进行实验研究的关键。然而,日益扩招的研究生规模导致某些博士生可能面临经费不足而无法获取所需的实验设备、数据分析工具等严重降低生产效率的问题。

应对策略:资源共享,事半功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博士生可以多关注领域内知名企业研究机构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设备共享计划或合作项目,通过共同研发项目来获得经费支持和合作单位设备的使用权限。此外,在研究中偶尔需要使用到的价格昂贵的设备可以“以租代买”,保证研究的效率和质量情况下,最大限度节省花销。

问题三:导师指导的缺失

在理工科研究中,导师的指导对于刚刚踏上科研之路的博士生来说至关重要。导师在学术上担任着指引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其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以帮助博士生避免一些常见的学术错误,培养正确的科研习惯,养成专业的科研素养。然而,有些导师忙于科研任务或者同时肩负教学工作的压力,导致无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指导意见和论文写作支持。同时,也有些导师对于新兴的研究领域或技术不够了解,如近些年兴起的深度学习,导致博士生在研究中感到困惑和迷茫时导师无法提供指导性的意见。

应对策略:积极主动,灵活应对。

当博士生遇到导师无法提供充分指导时,可以积极主动寻求团队内部合作导师或高校之间合作团队的指导与帮助,主动申请参加学术会议拓展视野,阅读充足的文献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利用互联网上的公开课程与技术分享贴吧解决科研问题,最终实现在导师指导缺失状态下“自救”历程!

二、关于人文社会学科

问题一:复杂的研究问题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常涉及理论框架的构建和文献报告的系统回顾,博士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解读和分析各种材料。

应对策略:明确文献搜索范围,灵活运用科研方法。为了应对这个挑战,博士生应提早明确研究范围和要解决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文献和资料,以便更好地掌握研究方向。此外,灵活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获得更全面的研究结果。

问题二:文献报告等资料获取困难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常需要广泛的文献调查、采访和田野调查,必要时需要参考和引用知名机构整理的行业报告,这一点相较于理工科研究常进行的实验验证,会耗费更长的时间成本,并且有限的科研经费很难支撑高昂的文献订阅费用。博士生可能会面临获取相关文献和资料困难的问题,限制了他们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应对策略:利用学术资源,建立合作关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相关专业博士生可以积极利用各种学术数据库和图书馆资源,扩大文献搜索范围,获取所需资料。此外,建立与其他研究者(师兄师姐、同学)的学术合作关系,分享资源和经验,也可以扩大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问题三:无法适应导师指导风格导师指导的特点:在人文社科研究中,导师的指导和反馈通常更注重学术讨论和思辨性的指导,而非具体的技术问题。与理工科不同,导师在人文社科领域可能对研究方向的细节了解不足或经验有限。

应对策略:积极寻求同行交流,充分利用资源。面对导师指导风格不适应的情况,博士生可以采取积极策略。首先,积极寻求同行交流和合作,参加学术活动,获取多样化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充分利用学术资源,包括图书馆、在线数据库和专家意见,弥补导师指导的不足。总之,博士生应积极主动,拓宽研究思路,提升自身能力、丰富自身成果。

02、遇到了上述问题导致无法毕业,是否应该退学?

退学涉及到博士生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规划,因此在做出最终的选择前,应慎重权衡多方面因素,不可因一时冲动丧失了机遇,荒废了青春。通常,权衡的重点可以大致分为个人选择的权衡和社会影响的考虑。

一、个人选择的权衡

1、学术兴趣和个人动机:博士生需要评估自己的学术目标和是否对学术研究真正感兴趣。如果发现自己不再热衷于该领域科研或无法克服现在的和将来的困难,退学可能是为了个人满足和发展更好的选择。

案例1:假设一名博士生正在攻读计算机方向博士学位,但是在研究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对编程和算法的热情,并且发现自己更加向往偏重硬件的机械工程领域或者就是单纯的不想继续探索未知的领域。在这种情况下,他或许可以认真思考继续攻读计算机方向博士学位对于他的个人发展和满足而言是否为最佳选择。如果不是,退学可能会让他有机会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追求更加有意义的职业道路。

2、时间和金钱投入:毋庸置疑的是,读博士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投入。考虑是否要退学时,博士生需要仔细评估已经投入的资源,并将其与可能获得的回报进行比较。如果进一步投资不切实际或不值得,退学可能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以便将时间和精力用于其他有潜力的事情上面。

案例2:如果一名博士生已经在某个研究项目上投入了五年的时间和大量的科研经费,但是发现自己的研究进展缓慢,并且遇到了很难解决的困难。经过仔细评估,他认识到进一步研究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同时也不能保证能够顺利毕业。在这种情况下,该名博士生可能会决定退学,来节省各项资源并寻找其他更具前景的机会。

综上所述,对于博士生来说,评估学术兴趣和个人动机以及考虑已经投入的时间和金钱资源是退学决定中最重要的方面。在做出符合自己价值观和发展需求的决策之前,个人的兴趣和满足感以及进一步投资的可行性和回报都需要仔细考虑。

二、社会影响的考虑

1、学术界的压力:学术界对博士学位的期望和与期望相匹配的压力可能会让博士生感到犹豫和害怕,因为一旦退学,就会被大家认定为“失败者”,是一个“经不起磨难的人”。然而,作为一名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博士生应该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规划,着眼于个人的成长与幸福,做出符合自己利益需求的决策。

案例3:一名正在攻读生物医学博士学位的博士生在研究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对实验室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兴趣。尽管导师和同行认为他在这个领域极具天赋,并期望他完成博士项目后进入学术界继续做出贡献,但他认识到自己的内心需求,毅然决然选择退学,并追求其他职业方向。最终,他可能会凭借着自己的能力找到了一份其他行业的工作,在新的领域继续发光发热。

2、社会观念的影响:社会上的大部分人往往将取得博士学位视为人生成功的象征,而退学则可能会受到家人、朋友以及社会的质疑和批评。然而,博士生需要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决策,意识到个人的幸福和发展比符合社会观念更为重要,遵从自己的意愿而不是牺牲自己的前途去迎合其他人的观念。

案例4:一名正在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博士生逐渐发现自己对纯理论研究缺乏兴趣,而更加向往实践和创业领域。然而,他的家人和朋友普遍认为博士学位是个人成功的象征,反对他的退学决定,并苦口婆心的劝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尽管受到来自家人朋友的质疑和压力,他坚持自己的意愿与职业规划,退学后成立了一家创业公司,励志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

综上所述,学术界的压力和社会观念对于博士生的退学决策会产生影响。

然而,博士生需要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个人发展需求,并勇于面对外界的压力和质疑。他们应该关注个人的意愿和成长,坚决选择符合自己价值观的道路。

博士生在一直无法毕业时要不要主动退学

这是一个需要考虑个体选择与社会压力之间的平衡的问题,在考虑是否退学时,博士生需要综合考虑个人目标、时间投入、金钱成本以及社会压力等因素,最终做出的决策应该遵从博士生自己的意愿,做出对个人发展最有利的选择。同时,社会也应该为博士生提供更多理解和支持,消除对退学者的负面评价,鼓励多元化的职业道路选择。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3年马歇尔经济学论文6大赛题分析!

下一篇

申请哪些专业GCSE数学要拿到7分!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