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院校招生的第一环,夏令营面试可谓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作为主观性的评价,短短20分钟甚至是10分钟真的就能决定优营吗?不少保研er都说面试时间长就代表稳了,面试时间短就是没希望,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老师这就来带你聊聊夏令营面试那些事儿~
你的面试时间有多长?
线下面试,从开始到结束不到十分钟,就问了几个问题还都特别水,感觉老师对我毫无兴趣,毫无存在感,这优营名额真的不是内定吗?早说这么水我为什么要自费2000来参营???
@wuli
大家都说老师问的多就是想多了解一下你,但是谁懂啊,老师问的太多我真的招架不住啊!夏令营面试的时候老师围绕我最新的一段科研经历一直刨根问底,别人都二十多分钟结束,就我问了半个多小时,问的内心都快崩溃了……
@fancy
与其说面试时间,不如说面试氛围更影响效果,虽然我和别人都是二十多分钟的面试,但是别人都是问专业问题,考察的也比较深入,但老师跟我都只是聊简单的个人性格和生活经历,感觉他也只是为了凑时长,我们两个就是互相完成任务罢了。
@Doris
面试时长和优营与否有必然关系吗?
实际上,面试是否能拿到最终offer,跟面试时长并没有太大关联。
首先,不同院校的面试时长本身就各有区别,在15-30分钟不等,一般来说这种说了固定时长要求的老师们都会把时长凑满,同一批次的同学面试时间都差不多,可能会根据同学们的个人实力、表达能力和紧张程度各有不同。
如果规定时间是25分钟,但你面试10分钟就结束了,可能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老师可能看过你的简历就对你比较满意,因为你太优秀以至于稍微一面就马上被决定通过了;还有一种是对方觉得你不太适合他们院校,就没有再浪费时间的必要了;但也有可能只是受客观面试时长的影响,排在倒数几个的话老师比较疲累或者想早点下班休息,也会面试时间比较短。
如果规定时间是20分钟,但你却面了半个小时,说明老师对你非常感兴趣,想深入了解你;但也有可能代表整个面试流程的冗长和低效,同学们可以复盘自己的面试表现是否有某点和老师没有达成一致所以导致了argue,或者向一起参加面试的同学打听他们是否也是如此,无需过度担心。
其次,部分院校会看人下菜,如果觉得你的背景和实力都不错就一直对你进行提问,向你介绍他们院校的情况,向你抛来橄榄枝;但如果看过你的简历不感兴趣的话面试就不问什么了,为了凑时长可能大多都是专业无关的问题,更甚者可能直接很短时间内结束面试,这种“双标”的院校即使面试没有通过同学们也不用过度惋惜。
仅凭面试就决定优营合理吗?
近几年随着保研人数逐渐增多,保研日趋内卷化。为了提高招生效率,不少院校都简化了考核流程,通过面试这种双向交流的互动考核来决定是否发放offer。相对于笔试来说,面试更能考察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笔试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分析问题能力的考察,而面试考察的内容相对来说更多元化,可能会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通过专业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这是院校选拔人才最基础的要求,面试中可能会考察包括专业基础理论或重要概念等专业领域知识,并考察对于时事热点的看法,确保学生不是“死读书”的人,能够快速适应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你是怎么看待乡村振兴问题的?”
“从你专业的视角出发,说一下你是如何理解CHATGPT的?”
“解释一下专业名词XXX”
学生科研经历的含金量、个人贡献及其与院校的匹配度。
在面试时对方老师可能会对简历和个人陈述等材料内容不断深挖,并延伸到科研经历相关方向的专业知识,了解你在其中负责的内容,对你的科研潜质进行初步评估,院校选拔标准往往不是要最优秀的,而是最适合的!
“你在你最新的一段项目中负责的是什么部分,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看你大挑赛得了二等奖,我想问一下你当时是为什么想要做这个选题呢?做这项研究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你是XX人,为什么想来XXX?”
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觉悟。
院校选拔人才不止要专业素质过关,人格品质当然也在考察范围内,如同大部分院校录取时都会进行政审,面试时的思政面试就相当于初次考察,有些可能只是看你三观是否正确,但有些可能会涉及对时政话题或者党史问题的考察,会计入面试分数。
“你是如何理解治国理政的?”
“你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包括什么吗?”
抗压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个人素质。
面试不同于笔试,是短时间内的即兴发挥,更能考察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比如老师可能会通过面试为同学们设定具体的情景,借此准确把握面试人的性格气质与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帮助院校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人才,同时也可以判断学生是否有能力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你还报了哪些学校?如果都给你发offer你会选择哪里?”
“如果我们没有录取你你打算怎么办?”
“如果你和实验室师兄姐发生矛盾了怎么办?”
其实每一个问题都有其背后的意图。一些看似与面试无关的问题,也可能是院校在考察匹配度。另外,面试中保研er表现出的精神样貌,也在院校老师的考察范围之内。加上老师们阅生无数,可能大家自我介绍完,回答1/2个问题,老师们就基本能确定要不要评为优秀营员。
当然,只靠面试其实对部分同学来说并不是完全公平的考核方式,有些同学可能比较内向社恐,明明实力很强,但因为紧张或者不擅长语言表达而错失offer,也有些同学可能平时实力并不是很强,只是面试前一晚看了别人的面经,搜了一点热点话题就顺利通过了面试,因此仅凭面试就决定优营会存在偏差。
图源:复旦大学法学院官网(https://law.fudan.edu.cn/7c/43/c27452a490563/page.htm)
所以,并不是所有院校都只靠面试来决定面试结果,还有很多学校有笔试,笔面试综合考察,在考察专业水平的同时也注意知识运用能力和个人道德水平。此外,还有部分院校会把考核范围放得更广,比如武大在考核学生时就会将学生的背景因素考虑在内;还有复旦法学院还组织小组讨论,以过程化考核的方式循序渐进,尽可能多了解学生,因此同学们如果本身实力较强但不太擅长表达或者容易紧张的话可以提前搜集信息,多试试这些院校,进行针对性的准备,了解真题,将其考核风格与己契合,才是重头戏。
图源: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官网(http://www.pspa.whu.edu.cn/info/1061/10559.htm)
如何准备保研面试?
01、提前准备好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几乎是每个高校夏令营/预推免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整个面试的开始,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自我介绍能够给老师们留下深刻印象,还能帮助自己引导面试节奏,化被动为主动,减少紧张感。
一般来叔,各大高校中文介绍一般在1-5分钟不等,英文自我介绍一般在1-3分钟之间,大家可以提前了解信息,针对不同院校风格早做准备,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绩点排名、科研竞赛经历(重点说自己的贡献)以及个人未来研究规划。
保研er们可以根据自身经历扬长避短,将各个部分分详略叙述,重点突出自己的优势,提前练习,避免面试紧张忘记。
02、熟悉简历等个人材料
文书材料是你和对方院校老师见的“第一面”,在面试时为了和你有更多了解,老师们一定会针对文书的内容进行提问,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对简历和个人陈述中所提到的内容非常熟悉,无论是科研经历、竞赛项目、实习实践经历和课程成绩,都要提前设想老师会问到的内容,提前想好应对方案,避免不问三不知,老师们可能会觉得你是编造的个人经历。
尤其是小组项目一定要说明自己承担什么任务,做出怎样的贡献,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03、了解热点,加强专业课复习
对专业知识的考察是每个院校夏令营面试重中之重的部分,专业知识掌握的扎实,能够说明学生的专业能力过硬,学习态度认真,因此在面试前同学们可以针对所申请的专业梳理知识体系,并在大的体系之下不断完善细致内容,真正将专业知识做到理解记忆。
而且在专业面试中,老师不止会针对专业基础理论和经典文献进行提问,时事热点也是老师们提问的重点,通过考察同学们对热点新闻的看法,一方面可以看出该学生是否能够主动了解时事热点,还是说只是刻板读书的类型;另一方面还可以看出同学们专业知识运用的能力,针对某个具体话题是否能够和自己的专业结合,提出个人见解。因此同学们一定要提前搜集热点话题,嵌入相对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事件,在面试时游刃有余。
04、提前预演,进行模拟面试
面试不同于笔试只是单纯考察同学们的理论功底,更重要的是考察临场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每年都有不少同学因为紧张而在正式面试中发挥失常。
因此,保研er们一定要提前通过查询对方院校官网参考书目;在微博、知乎、小红书等平台打听对方院校考核流程以及往年真题;再或者还可以参考各大保研公众号提供的资料进行针对性复习,针对目标院校的考核风格开展全真模拟面试并录音。
如此反复多次,在不同的录音中找到自己薄弱的地方,及时改进,提前适应面试氛围,还能做到查缺补漏,更容易在面试中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05、放平心态,以平常心应对面试
尽管保研夏令营的竞争都非常激烈,可选择是“双向”的,是在学生和院校双方自愿、平等、互惠原则上的理性选择,并不存在谁都比谁高一等,谁比谁低一头的等级差距,因此各位保研er无需妄自菲薄,面试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不卑不亢,做到地位低而不卑,实力弱而不怜,学识高而不骄。只要保持充分自信,克服紧张感,大方地向对方老师展示自己的实力,才能有机会在夏令营胜出!
写在最后
最后,老师想提醒各位保研er,面试作为夏令营考核中最最重要的一环,同学们一定要提前搜集信息,认真复习专业课,反复练习面试发言,消除紧张感,不打无准备之仗!老师期待大家上岸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