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E中文第一语言考官解读Personal Writing高考最新出现文体

VCE中文第一语言—写作

VCE中文第一语言考试大纲中考察学生五种写作文体:说明文、说服文、评估文、想象文、和个人写作。
 
VCE中文第一语言—写作

第二部分写作俗称 “小作文” ,第三部分写作则俗称 “大作文”

如果第三部分大作文是想象文或评估文,第二部分的小作文通常会是说明文、说服文和个人写作三选一

但是对于VCE中文第一语言大作文和小作文可能会选用的文体,考试大纲中没有明确的硬性要求,所以在高考时,一定不要先入为主,先仔细审题才是上策。

VCE中文第一语言—新课纲的题型变化

因为2022年是中文第一语言新考纲实行的第一年,第二部分写作的题型发生了变化,所以在分析这部分题目要求时,不能受旧考纲真题的惯性影响,下表是新旧课纲的变化对比,可以更好地熟悉新考纲的要求。

VCE中文第一语言 | 考官解读Personal Writing高考最新出现文体

例题分析 2022年VCE中文第一语言高考题目

文本一、阅读文本

读书笔记

今天拜读了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如醍醐灌顶,特记如下。

文与可,名同,字与可,是宋代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画竹,有“墨竹大师”之称。文同是苏轼的表兄,他们常以诗画互相赠答,并探究绘画理论问题。文同病逝后,苏轼有一次在曝晒书画时再次看到文同的画作《筼筜谷偃竹》,睹画思人,百感交集,于是写下了《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苏轼在文中忆及文同与他分享的画竹见解:常人画竹,往往一节一节地画,一叶一叶地描,这样一来,笔下的竹子没有了竹子的神韵。因此,画竹之前,须得仔细观察,意在笔先,待胸有成竹时,便振笔直书,一气呵成,这样才能把握住稍纵即逝的灵感,画出形神兼备的竹子。

苏轼认为,虽然自己心里明白这些道理和技法,却无法将其诉诸笔端,皆因缺乏练习,做不到内外统一,以至于不能得心应手。庖丁解牛之所以游刃有余,是因为他深谙牛的整体结构及各部位的位置,娴熟地掌握解牛的规律与技巧。大工匠轮扁之所以能制作出上好的车轮,也是因为他巧妙地把握住了砍削木材制作车轮的节奏,注重实践,并懂得变通。

文惠君从庖丁解牛中悟到修身养性的道理,读书人从轮扁制作车轮中得到启发。作画如是,世间事物想必也大抵如此吧。

文本二、听力文本

唐朝诗人李贺的故事。李贺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中晚唐诗坛的代表者。他的诗新奇瑰丽,想象丰富,构思奇特。相传李贺自幼聪慧,很小就博览群书,七岁能写诗作文。十几岁便名扬。文坛被誉为神童。

他写诗作文,从不生搬硬造,而是非常注重观察生活,善于到生活中去发掘并积累素材。他常常外出寻找创作灵感,每次出门,他总是骑着一头跛驴。肩上背一个锦囊,随身带着笔墨纸砚。他边走边看边思考,将一路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一切,他认为有趣的事都写在纸上,放进随身携带的锦囊中。

晚上到家后,他总是先把锦囊里的纸片倒出来,然后仔细整理成诗文,经常一写就到深夜。顾不上吃饭,他废寝忘食的勤勉创作令他的母亲既欣慰又心疼不已。虽然李贺只活了27年,但他短暂的一生,却给后世留下了24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诗歌,其中有许多流传千古的名句庙宇,比如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等。

Question 2

你是十二年级的学生,最近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请你用所给材料的相关信息,在个人博客上写一篇文章,分享你的经验。

VCE中文第一语言

Personal Writing—问题分析

去年VCE中文第一语言高考真题考察的Personal Writing,是让去年很多考生都栽了跟斗的文章体裁。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旧考纲小作文的惯性造成的。在旧考纲指导下的练习中,小作文主要考察说服文,大作文主要考察评估文和想象文,所以说服文、评估文和想象文是考生较为熟悉的文体,对个人写作这个文体练习不足。

在考场上,虽然有些考生了解英文课里的personal writing写作方式,但是为了保险起见,可能还是不敢把这个文体迁移过来使用。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使用的。

VCE中文第一语言的考试大纲是用英文描述的,使用英文理解这个文体的概念无可厚非。相信在2022年出现过这个文体之后,在以后的VCE中文第一语言高考中,考生们会有备而来。

VCE中文第一语言

Personal Writing—a.文体理解

关于这个文体,辅导材料的翻译各不相同,翻译成“记叙文”并不准确,尤其是考虑到新考纲高考试卷第二部分写作的要求,第二部分写作要求考生必须使用所读所听的文本信息,重新写一篇符合考题要求、写作对象、写作目的、语言风格与两篇原文本不尽相同的文章,这属于限制性较大的写作,考生自己发挥的空间并不多。

01、首先原阅读和听力文本文体多样,内容不见得适合改写成有情节发展的记叙文

02、其次要使用原阅读听力文本的信息,再上篇幅限制,考生不能自己添加太多内容捋顺情节,这违反记叙文的故事逻辑,写作难度非常大

03、而高考考题要面向所有考生,给所有考生发挥的空间,高难度写作不适合作为高考考题

结合上文的分析,个人写作更像是个人的读后感、听后感、观后感这类的感想文,题目措词里可能会使用“分享”“描述”“谈谈”这样的动词,搭配个人的“经验、教训、体会、感受”这样的名词等。

在文章格式上,一般会出现“日记”“个人信件”、“个人博客”、这样的格式。

VCE中文第一语言

Personal Writing—b.作者

因为第二部分作文的考题是个人写作,本文将重点分析作者这个话题。

高考作文的写作作者其实并非考生本人,而是题目里给我们限定的人设。在个人写作这样的文体下,考生要注意,题目要求里的“我”,也不是考生本人,只是考生使用的叙述人称,即,第一人称“我”。

对于发表在网上的博客文章,“我”在写作时是有清晰的读者意识的,是要写给读者看的,不具有日记的私密性和表达的随意性,作者要梳理自己的思路,以便把思想清晰地呈现给读者

在这道高考题里,“我”是十二年级的学生,这个设置非常好,作为新考纲实施后第一年的高考考卷,这道题目关于作者的设置是有利于考生的,话题“学习经验” 也是有利于考生联系自身情况设计文章的篇章结构的。如果考生能做到不被原文本牵着走,不忘记题目的要求,能够选择原文本的相关信息为己所用,会发现这篇文章的信息组织起来并不难。

在某种程度上,是否使用第一人称“我”,是区分个人写作和说明文、说服文、评估文的一条重要标准。2022年高考很多考生的文章按照说服文的惯性,没有使用“我”字,反映了对这种文体理解的偏颇。

VCE中文第一语言 Personal Writing—c.读者

题目要求文章是写给个人博客的读者。个人博客流行于2000年~2009年,其后被微博取代。当代考生可能并不熟悉这种文体。这种写作方式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距离,读者可以在博客文章下发表评论,作者也可以及时回复互动。

按题目的要求,谁会是这篇博客文章的读者呢?

博客文章要考虑到读者,要逻辑清晰、语言正式,也符合高考写作的语境要求。

VCE中文第一语言

Personal Writing—d.写作目的

这一点是题目和原文本的空白,题目设置“我”是十二年级的考生,在个人博客上发表关于学习经验的话题。

十二年级的考生为什么会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写博客呢?作者是不是可能是一个善于反思的学生?是不是可能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学生?他分享出来的经验是深有体会、亲身验证过的干货还是随便写写的一般经验?在个人博客作者可以和读者互动,这是不是十二年级考生非常需要的一个分享交流学习经验的平台呢?

如果考虑到这点,对作者和读者的理解也会加深。这样会让考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尺,对原文本里的学习经验精心选择和判断,选取最适合分享给十二年级考生的。

如果考生不清楚自己的写作目的,非常容易被阅读和听力文本里两篇不同文章不同作者各自的写作目的带跑。具体是什么学习经验,是需要结合考生自身的经验和原文本的内容,概括出来的。如果不代入自己的经验,几条经验来自对文本片面的、各自为政的理解,写作目的不清晰,文章就会失去了整体感,很难得高分

按照小作文的文章篇幅(两页作文纸),选取两到三条对十二年级考生最有用的经验列出来即可。这两三条经验之间,应该有逻辑联系。

比如时间顺序上的联系:

学习开始时要注意什么

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又要注意什么

在十二年级快结束甚至高考前备考,又要注意什么

比如学习方法上的联系:课内学习注意什么,课外学习注意什么

这几条概括出来的学习经验,就是分段里的中心句。

万事开头难,总结出的经验写好后,即为每个主体段的中心句,因为中心句高度概括,需要稍加解释内容,即为解释句。两篇原文本的例子丰富,写起举例句不费吹灰之力。这样段落结构就出来了。

VCE中文第一语言Personal Writing

文体建议

新考纲对文本的信息筛选和组织,强调与题目相关,符合小作文的文章逻辑,不鼓励一字不差的照抄全文,这一点也反映在对听力文本信息的使用上,和对第一部分听力的答题要求是不一样的。

高考小作文的主体段落,不限制是两段还是三段,一般建议是三段,这时例子就要根据原文本概括,否则会超出篇幅(两页作文纸),这也呼应了新考纲对小作文原文本的使用要求,不要一字不差照抄全文。

个人写作的篇章结构,不鼓励用说服文的连接词,比如“首先”、“其次”、“最后”,这从形式上看,不符合个人写作的风格。只要段落内容清晰,可以不用连接词。主体段开头的中心句用“我”会更像个人写作的口吻。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斯坦福e-China奖学金获得者采访

下一篇

英国博耐顿学校Benenden School介绍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