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耕耘,水到渠成。每一个到英国读中小学的孩子,都需要留学监护人的悉心关注,这是一个相对付出时间长,成就感相对低的工作。每一天,他们都事无巨细地处理着学生们在英国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默默耕耘,耐心地等待着他们播下的种子破土、发芽、生出枝叶,在未来成长为一颗颗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收拾行李该带什么?
英国能不能买到夏凉被?
行李太多孩子自己带不了,怎么提前寄送给学校?谁能帮忙查收?
学校在乡下没有直达火车,孩子下了飞机,要搭什么交通工具去学校?有没有人能帮忙去接孩子?
英国学校假期这么多,要怎么安排?
假期里学校宿舍不让住了,孩子该去哪?
孩子功课跟不上怎么办?
怎么和学校老师沟通?
英国学校有家长会吗?怎么参加?
天天都是炸鱼薯条三明治,孩子吃得惯吗?有没有谁能给孩子做点中餐家常菜?
孩子在异国他乡有没有人帮他/她庆祝生日?
签证申请不下来,即将错过孩子的毕业典礼,有没有人能帮忙出席见证孩子的毕业?
孩子如果不开心,有没有人能带他/她出去转转?
孩子生病了怎么办?
……
这一刻,英国留学从“学术”“古老”“精英”这些抽象的想象,落地成为“天气”“食物”“交通”“医疗”“课业”“远离父母”等等具体实际的挑战。
六月份伦敦晴天很多,是一年里难得能每天晒到太阳的日子。Anna带了水果和蛋糕,去泰晤士河畔看望J同学参与的几个英国私校联合举办的划船竞赛。
这天是周六,来看划船比赛的大都是学生的家人和朋友。人们带着三明治和野餐垫,坐在河两岸挥舞着校旗为选手们呐喊助威。Anna找到一块树荫坐下来,在穿着校服的孩子们中寻找J同学的影子。她是J同学在英国的教育监护顾问,代替J同学不在英国的父母承担监护的义务。
Anna在教育行业从业7年有余了,做小留学生在英国的监护人是她的工作。
教育监护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除了通过专业培训和认证,学习儿童安全的相关知识,拥有英国生活的经验,还要学习英国的学术教育体系,积累丰富的和英国教育机构沟通的经验,能够给予学生生活帮助和学术指导。通俗地讲,就是要当孩子在英国的家长。
Anna的邮箱里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学校各个部门的信息:
学术导师说出成绩单了、开家长会了、学生要买新课本了;宿管老师说学生需要去看病买药了、学生想要换宿舍了;课外活动老师说,学生下周要比赛了……
Anna的微信无时无刻都有消息不停地蹦出:
有的孩子需要买校服,有的在学校和同学闹矛盾了,有的想去看演唱会央求Anna帮忙给老师请假……与此同时,家长们也在等待Anna的回复。他们想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想知道送孩子下了飞机,有没有被安全地送到学校;孩子过生日了,想要Anna帮忙给孩子庆祝生日……
Anna 做起这项工作得心应手。她总能很快理清轻重缓急,有条不紊地妥当处理。Anna也非常敏感细心,她甚至还能从老师的课业反馈中感受到孩子的心理状态。
“老师是不会直接说学生表现不好的,要仔细读评语,才能从字里行间察觉到一些暗示,读出老师真正要表达的意思。”
西方教育喜欢表扬学生,培养孩子的自信。而在提出批评时,英国人则是出了名的和含蓄,表达得非常隐晦。对英国人说话的方式不熟悉的家长如果只读字面意思,可能看到的满满表扬,意识不到孩子需要改进的地方。
例如老师在评语中说孩子“Quiet”(很安静),真正的意思则是孩子不够主动积极;说孩子“Lacks spatial awareness”(缺乏空间意识),其实是暗示孩子不够考虑到旁人,打扰到了别人。
“如果一个学生的成绩突然下降很多,我又从评语中读出了这些暗示,我就会重点去关注这个学生,尝试给予帮助。”Anna说,如果只是为了完成基本工作,传达和翻译学校写给学生的成绩和报告,其实很简单,翻译软件就可以轻易做到,但作为嘉德睿博专业、负责、真正关心孩子的教育监护人,“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报告而已”。
嘉德监护学术报告翻译
Anna这次在周末抽时间来看J同学的划船比赛,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J同学新考出的成绩没有预期的好,而Anna在老师最近给J写的评语中也得知J同学可能最近心情有些低落。
“大概是远离父母,加上考试压力,孩子不太适应,有点孤独。“
J同学14岁了,今年在英国读Year10。此前J同学的申请,入校,住宿都是嘉德安排的。Anna和J同学已经在线上交流了很久了,但线下见面这还是第一次。
Anna很兴奋。虽然在课余时间去看孩子对Anna来说是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已经是件常事了,但每一次Anna都还是会感到紧张而期待。
“去看孩子总让我高兴。特别是第一次去和一个之前在线上接触过很久的孩子碰面。你不知道这个孩子实际的样子和你想象的样子会有什么区别,和网友见面一样有趣。”Anna说:“没有任何沟通方式可以取代面对面见到孩子。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或者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可以发现和了解到很多孩子可能在微信上不愿意或者不方便告诉你的事。“
J同学的比赛输了, 有些沮丧。因为这个比赛也是通过学校严格的选拔他才取得比赛资格,所以抱有很大期望。但因为Anna来看他,J同学还是很开心。
学校给参加活动的选手们准备了一些点心和三明治,但是J同学毕竟还是长着“中国胃”的中国小孩,既然Anna来,J同学就想要和Anna去下馆子,吃顿中国菜。
J同学想去吃的那家中国面馆在河对岸,要跨过一座桥。Anna和J同学并肩走在桥上,Anna帮J同学拿着书包,让J同学一边走一边用毛巾擦头发。刚比赛完,J同学的头发还带着一些划船溅起的水珠,在太阳下反着光。
一路上都有J同学的校友被父母陪着擦肩而过。J同学很有礼貌,和同学与同学家长都得体地问候,并向他人介绍说,Anna是他的小姨。
天气很好,河畔的树都绿得发亮。两人边走边聊,渐渐地,J同学打开了话匣子。
Anna从谈话中得知,J同学确实最近因为见不到父母心情不好。但J同学是一个很有自己想法的孩子。他在学校组了乐队,在乐队里当吉他手。他还交到了几个非常聊得来的英国当地的朋友……
“当你发现他也愿意主动走近你,就觉得这趟出行真的很值。“Anna欣慰道。
虽然大部分时候孩子都在学校里,线上交流占主导,一个学期中能这样去看孩子的机会并不多,“但只要能见到孩子一面,让孩子把我的面孔和日常聊天的那个监护老师的微信聊天对象联系起来,让孩子知道,在这个地方有一个和他们的父母有联系的、可以寻求任何帮助的人,他们就会信任你,就会在异国他乡有安全感。”
就在Anna和我讲述的十几分钟里,她的邮箱和微信信息提示音响个不停,传来来自家长、学生、学校的消息。
“假期要去欧洲旅行,怎么申请申根签?”
“新生见面会邀请函”
“孩子假期想补习一下数学”
“能安排司机这周四来接一下孩子去打针吗?”
“萨克斯风不想考级了”
“孩子跟我们顶嘴,我们说了几句重话,现在孩子已经24小时没回消息了”
……
监护工作不像帮孩子申请学校,很难有通过几个月的努力帮学生后拿到名校offer那种即时的成就感。Anna每一天的工作都是在解决这些繁冗细碎的事情,好像很难看到明显的回报。我忍不住问Anna是怎么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的。
“我喜欢水到渠成”,Anna说,“种下一棵树,你是不会每天去看它长了几寸的。你坚持不懈细心耐心地去浇水、施肥,并不会很快看到成果。但你就这样坚持这样每天做下去,把每一件该做的事都做好,埋头做事,甚至都忘了去想成果。突然的某一天,你回过头去看时,那颗种子已经长成了一棵小树苗。”
Anna的想法也是嘉德睿博所有监护老师的共识。每一天,他们都事无巨细地处理着学生们在英国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默默耕耘,耐心地等待着他们播下的种子破土、发芽、生出枝叶,在未来成长为一颗颗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