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这件事,为什么“拧巴”?不妨看看“双轨制”。小学初中的基础教育和高考选拔、拔尖人才选拔是不同的轨道。所以,我们在谈教育和升学的时候,校内的学业成绩和学科竞赛是两码事;针对性的搞好特长和综合素质,就更需要独到的眼光。
“裸分”考大学的时代早就结束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到最近各高校陆续发布的录取数据。
比如北大:
统一招生录取仅占41.7%,已经不到一半,强基计划录取比例逐年上涨,到了近30%;学科拔尖人才的保送生、数学英才班、物理卓越计划等加起来,也到了13%。
那什么是强基计划?
首先你要知道“强基计划”高考分数占85%,另外15%是校考、面试的综合分,不再是一考定终身了。
今年浙大在浙江招生3173人,其中强基计划和综评“三位一体”通道录取995人,比例已达到三成以上。浙江省高校就业率第一的杭电(据《2022年全国高校就业质量报告》,杭电未就业率仅3.6%,全省最低),在浙江计划招生2565人,其中三位一体招生450人,占比17.5%
那什么又是“三位一体”?(直接点开图了解)
“三位一体”招生,高考成绩占60-85%,校测(一般是综合素质面试)占10-25%,高中学考成绩占5-15%。看到了么?除了高考成绩,综合素质和高中各科学考等级也非常重要,也不是一考定终身了。
“三位一体”如何申请?面试什么?
比如浙江大学的申请材料中,学科特长、竞赛荣誉;其他特长类省级以上奖项、荣誉。
那么面试一般考察什么?比如中国科学院大学,会考察学生的数理逻辑、洞察力、思维方式、人文情怀等。
曾经有高校面试官老师打比方说:一轮面试6个学生,有2个中规中矩,有2个思维表达都是乱的,或者很空洞,另外有2个有见识、有深度、有志向,那你说你要哪2个?
所以,要在高考路径上拥有更多选择权,学习成绩起码得中上,综合素质要好,如果在专业志向上还有特长荣誉匹配,那就无敌了。
除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大学科竞赛,科技、艺术、文学、体育等都值得选一个方向坚持。
在浙江省属42所高校的三位一体招生中,有26所有特长类学生专项计划。符合资格要求的,可以学考降等降分通过初审,如杭电、浙工大、浙师大等。比如学考7个A可以降为5个A,或者折算的分数可以降低15-30分。
部分高校还可以直接报考特长类专项,直接过初审,如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万里学院、浙江科技学院、宁波诺丁汉大学等。
如果你的专业志向是理工类,就可以关注科技创新类的特长认定范围,占比最高的赛事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简称青创赛)共有18所院校认可,多数为省三等奖即可;其次是“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16所院校认可;和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浙江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就是该赛事的省赛),共有9所院校认可,多数为省三等奖即可。
如果你的专业志向是文科类,像“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总决赛,有22所院校认可;“外研社杯”全国中学生外语素养大赛,有16所院校认可。
你可能对省属高校“三位一体”招生还比较陌生,你只要知道,现在每年有1万名左右考生,是通过“三位一体”招生录取,就知道重要性了。
一边是双减,不断给校外培训泼水降温,另一边,是“超前学”的高歌猛进,和民间的趋之若鹜,真的是魔幻现实…… 其实,九年制基础教育和学科拔尖培养,在通道层面,确实是不相冲突的“双轨”;但在大家的心理层面,却又极度冲突!是不是很“拧巴”?但是,如何去穿越“双轨”的冲突,从校内日常教育的通道,跨入学科拔尖或特长培养的通道?在未来升学中拥有更多主动权,也没有那么高不可攀。
1. 减少“信息差“,多看”第一手“信息
什么是”第一手“信息?就是教育局官方发布的中考、高考招生政策;各高中、大学的招生简章。无论是中考的分配生,特长生范围,还是高考的强基、三位一位综评招生,基本的规则都写的清清楚楚。
2. 聚焦于“双减”后的重点和核心素养
从我前面的介绍,其实你应当明白,学科拔尖的基础是校内必须扎实,同时家庭要有共识和决心,在小学、初中,什么阶段要达到什么程度。
关于核心素养,在高中阶段,会有《高中生素质教育评价档案袋》,会记录品德表现、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创新实践等评定情况。
当然,这个只是最基础的,形式主义的东西不难。而自驱力、学习力、专业志向等才是孩子自己的核心素养。比如学习力,就包括学习动力、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专业志向、职业理想就是孩子学习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策略中的“元认知”策略是高年级学生的高阶能力。“元认知”策略包含了如何设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如何监测自己的计划落实过程,同时不断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目标达成。
这些可不是补课就能学会的,需要有专业的学习力辅导或者家长带孩子一起探索建立。
3. 学科竞赛,学有余力的同时,可以有所规划
数学、物理等五大学科竞赛,是靠天赋么?孩子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才可以开始?这是很多家长一定会问的问题,曾经我也很有疑问。直到某一天,浙江数学学会的某位老师朋友这么说:小学高年级,要尝试数学竞赛的话,必不可少的先要超前学,而这个时候,主要靠的是家长的决心。
学科竞赛,不要去看国家集训队保送清北的故事,努力了如果有省二省三的成绩,在未来的强基计划、高水平三位一体招生中,就很有用。他给了一个看起来和“双减”背道而驰,但的确是值得锚定目标的一个时间规划表。
以高中数学竞赛为例,2022年,省队39人、省一99、省二398人、省三348人。那么五大学科竞赛,去努力下省二省三,成为几千人之一,如果校内都搞明白了,早点拔高学习和尝试,未尝不可。
4. 如果志向理工科专业,可以选择科技类特长,参加有价值的赛事
无论是中考特长生,还是高考强基计划、三位一体的提交申请材料、参加综合素质面试,同等条件下,科技类特长会锦上添花。
如果选择一个特长领域长期学习,这个领域是必须能穿越中高考的。
杭州市中考请认准以下两大项:
杭州余杭、临平区,今年新政策,明确了科技特长生,范围更宽一些。可以参考以下:
中考有各省市的不同政策,而高考全国就基本趋同了。那科技类最需要关注的是中国科协举办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今年第38届已经在各地开始进行。
最后总结一下:
1️⃣ 我们的教育,存在“双轨”。
一方面是小学-初中的校内基础教育,解决基本需求的义务教育。初中毕业后是去向重点高中,还是去向职高,这不是学校的事。对于孩子的人生来说,哪一条路都可以走。国家正在大力鼓励和支持职业教育,面对未来的经济环境和就业情况,职高也未必就不好。另一方面是高考阶段的拔尖人才培养,指挥着从初中到高中的选拔式教育。要走保送、强基、综评三位一体招生的,必须设定明确的目标。五大学科竞赛,高中阶段好的教练基本在校内,所以你要先通过中考,进入这个“重高圈子”,如果小学高年级到初中阶段,要靠校外拔尖培优。
2️⃣ 无论是学科竞赛还是特长规划,先取决于家长的决心,而不是孩子的天赋。
小学初中阶段,还不到拼天赋的时候,这个时候决心和努力更重要。况且不是要拔到最头部的“尖尖角”才有机会,而是同等条件下,比同龄人优秀一点就行。小学:眼花缭乱,不知道怎么选的时候。抓好数学这一理科基础,校内扎实的情况下,五六年级超前学;同时在广泛的阅读和精选书籍中积累思维深度。选定1-2个方向的特长,从兴趣培养为热爱。初中:数理稳定拔尖,试一试竞赛方向培养,首选数学、物理,高一再转生物、化学都来得及;信息学建立在数学和C++编程语言基础之上,可以谨慎选择,这是唯一一门和高考学科没关系的学科,纯拼竞赛要想好得失。(虽然浙江七选三里有技术,但技术这门课里编程语言部分考的是Python,不是C++)
3️⃣ 解决信息差,靠的还是家长收集信息,归纳总结,排除噪音而坚定内心的能力。
今天文章里,提到的几份“一手资料”,我们都提供了获取的方式。
1)《多元化高考升学路径图谱大全》,彩印版,A2海报尺寸,适合在家中书房或孩子书桌前张贴,算是一个“立志向”的目的。
2)浙江省省属高校三位一体招生的招生简章汇总、重点规则和特长类认定的比赛范围。
这部分我把42所高校,整理了一个汇总的excel表格,方便查阅。
3)高年级孩子的学习力测评、一对一咨询诊断;高考选科测评。这是开学前后,我给一些熟悉的孩子提供的服务。如果看重孩子的学习力和自驱力建立的,可以来沟通。(以下截图来自两份测评报告里的节选)
新学期开学,最适合立目标(志向)、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