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不隐瞒对加拿大的喜欢和热爱。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环境优美、社会和谐、文化多元、族群和睦、宽容有爱心、平均生活水平高、社会有底线。
任何社会都不是完美的,加拿大有很多待改进的地方。略微保守、活力不足;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住房供应短缺,导致核心城市房价高、租金高;大城市年轻人难以承受高房价;老年人退休金偏低、负担重;留学生找工作难等等。
身边发生的一些小事,不用心也许都难以发现,但认真观察,往往让人深思、感动、快乐。
1、孤儿的成长
前两年,在教会遇到一位在加拿大长大的孤儿,已经是高中学生。一对白人夫妻,在她一岁多的时候,从江西的一个福利院办理收养手续后,带她来到了加拿大。
她有了新的家、新的父母。她随父母去露营、徒步、出国旅游;她学游泳、打篮球、弹钢琴;在加拿大读幼儿园、小学、中学,健康、快乐地成长。
上中学以后,养父母慢慢告诉了她的身世,给她看了保存完好的收养手续,以及当初为什么去中国收养她。养父母动情地说:我们收养你,是因为你能给我们这个家庭带来温暖和爱,谢谢你给了我们这一切。
养父母鼓励她回中国去看看,去寻找中国的血亲父母。教会的朋友都尝试各种方法帮助她回中国寻亲。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她表现得比想象要平静。最终她还是回到了加拿大,和自己的养父母一起生活。
2、她在加拿大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人生
前两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位移民分享她在加拿大做木工的经历,字里行间,能感受到她在加拿大的开心、快乐;能感受到她对生活的热爱;能感受到她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和人生归属。
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知乎搜“我在加拿大成为了建造Tiny House的木工”这篇文章。透过朴实无华的语言,真的能看到她脸上的Big Smile。
同性婚姻的认同,和相爱的人在一起;愉快的工作环境,同事的关心、尊重和爱;无时无处不在的挂在脸上、无法控制的微笑和幸福,你还要什么呢?
3、自立的残疾人
加拿大给了残疾人很多关注,给了很多实质性的福利,确保弱势群体最基本的生存条件。社会也给他们提供各种受教育、工作的机会,让他们能像正常人一样上学、就业,不会感受到自己低人一等。
有次在天车上,遇到一位坐着轮椅、50多岁的大叔。本想帮他固定一下轮椅,以免滑动。但他说:谢谢,我自己能处理。后来一路聊天,才知道他的故事。
他小时候出车祸高位截肢,从小就坐轮椅,但这没有影响他正常上学。像其他孩子一样,他顺利完成了小学、中学教育,后来又到college读行政管理的diploma。
他能讲五国语言,会拉小提琴,钢琴水平达到演奏级别。目前在一家公司做行政管理,周末还给学生上钢琴课。这次遇到他就是在去给学生上钢琴课的路上。从温哥华坐天车30多分钟到素里,再换乘30多分钟Bus,才能到兰里学生家。
在加拿大,这样的残疾人不是个例。什么样的社会,才能培养一位残疾人掌握这么多知识,发自内心的自信,不输于正常人的能力,选择完全自立的生活方式?
4、为自己热爱的社会无偿奉献
刚来加拿大的第二年,儿子作为小提琴手,参加了本地一个城市青年交响乐团。这个乐团的成员,全部是当地的中学生,说不上高水平,但大家都喜欢音乐。
正常上学期间,乐团每周六上午排练3小时,每年会有大约10多场演出。基本都是公益性质,到养老院、社区活动、商业展览等场所演出。
乐团指挥是一位50多岁、做义工的女老师,没有一分钱报酬。但一年四季,排练、演出,一场不落下。直到有一次演出期间,突然有位工作人员给她献上一束鲜花,才知道这位乐队指挥的故事。
原来这位女指挥20多岁大学毕业后,就来到这个乐团义务担任指挥。期间,四季交替、刮风下雨,乐团成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她一干就是30年,从不缺席。
“因为家庭原因,她将离开温哥华,前往另外一个城市生活。今天是她的告别演出,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她献上祝福和感谢”。
当听完这个介绍,首先是难以置信,然后感动得泪流满面、无以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