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年收入15w出国留学我后悔了吗?

在留学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今天,每个人出国都有着不同的目的。

对有些人来说,留学是场旅行,甚至是完成父母的期待;还有人是为了跳出舒适圈,寻求改变和更多可能性;当然也有人只是单纯地想出去看看世界,明确自己的定位并找到前进的动力。

但面对新环境,很多人的海外学习和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美好,更多的可能是“水土不服”,恍惚,甚至些许后悔...尤其近两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走出去”,留学生活必然要经历一些更加与众不同的体验。

本文作者KK,在大学本科毕业后选择到英国伦敦留学。大半年的学习过后,她觉得对于普通家庭出身的她来说,如果从功利的角度去看,她的留学性价比并不高。为此,她也以简洁直白的陈述给了后辈们很多中肯的参考意见。

可不管结果如何,人生的兴盛正是来自于这样的新体验:新环境、新问题、新观察以及从中激发出来并分享给他人的新创意、新观点。而接纳未知,甚至是后悔、失败的恐惧,或许是享受这种新体验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PART、01

我本科毕业于国内某末流985金融系,现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KCL)就读授课型硕士。目前研究生的学习已经过了大半,对未来的迷茫和天价的回国费用,让我对这段留学经历是否值得产生了一些怀疑。

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的情况。我来自一个十八线小县城,父母是双国企普通员工,家庭年收入15-20万。大二决定出国留学,父母也很支持我的决定。申请过程全程DIY,当时一共申请了四个项目,只有KCL给了offer,所以只能来了超贵的伦敦。

由于我读的是商科类专业,学费比较高,大概3w+英镑,加上学校在伦敦市中心,住宿费也比其他地方高出一大截,一年大概1w英镑出头。这样算下来,仅学费加住宿费总计5w英镑左右,折合人民币已超过40w。

在日常花销方面,刚开始比较节省,一个月除去住宿以外大概花360镑(基本不外食,不买很贵的肉,衣服尽量买打折的快消)。后来开始懒起来,偶尔会点外卖(不点中餐),外食快餐,偶尔餐厅吃饭(一周最多一次,人均30镑左右),每月基本在500镑左右。

而说到留学的初衷,仅仅是我想出来看看。我在大三时曾经参加过学校的出国交流项目,在日本新泻大学交换过一学期,期间认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是一次挺奇妙的经历。那段经历像是一颗定心丸,给我一种可以挑战更高峰的“幻觉”。

所以我希望在研究生阶段也能够出国学习,跟不同背景的人再多一些更深入的交流,即使不会对自己的人生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影响,也想见识一下别人的人生有多少可能性。

不知道是不是由于疫情的缘故,研究生的留学生活远不如之前交换项目精彩。在上次搬家之前,我一个外国朋友也不认识,并且中国人的圈子里大家好像对喝酒打牌特别热衷,让本INFP实在很难融入(后来证明是自己还没有遇到对的人哈哈)。

PART、02

由于疫情、复杂的国际形势等等原因,回国的成本变得非常高,加上临近毕业了,而自己还处于对未来的极度迷茫中,消极的情绪被无限放大。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可能不会像之前那样坚定地选择出国了,主要的原因有下面几点,希望给还在纠结的朋友一点点参考:

1)心理压力非常大

首先,留学的花费让我有非常大的心理压力。父母把半辈子的积蓄拿出来供我读书,我这半年学习上却没有很大的收获,英文进步也不是很大,这让我觉得我好像是个废物,辜负了父母。年前我的手机还被偷了,不得不换了新手机,让我更加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只会花钱的废物。

2)没有好好利用伦敦和学校的资源

其实我不太确定,对于那些未来想要回国的留学生来说,伦敦到底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对我自己来说,我现在的英文水平还不足以让我在伦敦找到一个和专业相关的实习或工作,所以目前暂时在一个韩国餐厅兼职打工,一周工作10-15个小时,希望在工作的时候可以锻炼提升一下英语,再来可以赚一些零花钱,补贴生活。

餐厅的工作虽然对我的职业发展没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认为不能因为目前找不到实习就什么都不干,一边先通过兼职多多开口交流说英语,另一边再找其他的机会。

另外,学校的就业中心其实可以为学生的求职提供很多帮助,但我由于拖延,迟迟没有好好利用。关于这一点,我现在已经意识到了,应该会马上做出改变。

3)教学质量和想象中有差距

这里只针对我的个人感受,以及我就读专业的情况,因为不同项目、不同人的体验感相差很大,大家只能适当参考我的经历。

英国大学的教学安排十分松散,上学期只有八周课,这学期十二周左右,穿插了无数的假期,再加上罢工,实际上课的时间很少,空闲时间相对较多;并且,期末考试占大部分比重,导致平时学习强度较弱;老师对考试、论文的反馈不够,给出的comments 都一样,但是分数却不同,我感觉交了这么多学费,这样的批改指导远没有达到我的预期......

另外,每门专业课都配有一个小时的Tutorial,但有很多老师连这一个小时都上不满,有的甚至二十分钟就结束了;上课内容大部分是讲应用计算题,没有很多实践、分析讨论的部分。我觉得这不管是对语言的提升,还是专业技能的培养,都没有太大的帮助。

因为疫情,大部分课程的考试都变成了24小时开卷考,考察的内容也多是对基础概念的理解,比较理论。我们专业到目前为止(2022年3月底),都还没有安排毕业论文导师,也没有交proposal,我个人觉得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基本不可能不gap直接申PhD,所以在这里要对想要申博但不想gap的同学说:一定要慎重选择授课型硕士。

我是一个内驱力不太足的人,基本只会努力在集体中保持中游的位置,不会强迫自己做到最好,所以以上这些都只是我的个人感受。要是非要说学习全靠个人,是我自己不努力,那我也接受。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足够优秀,我认为学校的课程设置或者考试安排,应该要起到一定的push学生学习、多方面提升能力的作用,而不能仅用一句“国外就是培养自学能力”来回应所有的质疑。

4)学习氛围一般

大家出国读书的目的不一样,有的人是抱着学习的目的来的,但也有很多人是抱着休息的心态来的,把这一年当做工作之前的缓冲。一放假,大家都在各种旅游,甚至学期中也在欧洲各处游玩。小组作业找不到人,不积极准备tutorial的问题,课上一言不发。虽然硕士阶段,学习或者说GPA没有本科那么重要了,但是这种过于松弛的氛围会对我有一些不太好的影响。

5)疫情期间天价的回国费用

这也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我至今没买回国机票,防疫政策变动很大,航班频频熔断,战争爆发,长时间的隔离,这一切都让回国费用翻了好几十翻。目前的考虑是,如果回国费用要五六万的话,我会考虑暂且不回国,边打工,边在伦敦找找工作。

有人可能会问,这些你出国之前难道都没有想过吗?我想过,但是没有想清楚,并且有很多事情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之后才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

虽然我现在的确有很多焦虑和迷茫,回头看自己曾经做的很多决定,在后来也都多多少少感到过一丝丝后悔。但人生框架之外还是有很多很美好的东西,这段经历的收获也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何况当时决定出来时,我也没有指望要在很快的时间里把学费赚回来。

6)我的收获与改变

说到收获或改变,最多的可能是我变得更外向了。以前的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很多时候惧怕和别人交流。但因为觉得,既然出了国就得好好利用环境,让英语口语有所提升,所以会逼自己鼓足勇气多讲英语。目前做到的有:在厨房跟室友努力找话题聊天,取快递的时候跟reception 多讲几句,在tutorial上多多发言。现在我的口语依旧很差,但是我好像没有那么怕跟别人讲话了。

除此之外,我对自己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了。我已经很清楚地知道,我就是不喜欢有很多人的社交场合,不喜欢和不熟悉的人聚餐、喝酒、K歌、剧本杀。

刚来英国的时候有同学问我:为什么年轻人喜欢的东西你都不喜欢?!当时我觉得有点被冒犯,并且一度非常自闭,怀疑自己的生活方式。后来慢慢意识到,我就是不喜欢这些,我也有我的同类,不应该跟风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在相对浮躁的留学生圈子,我仿佛是个另类,但我只是更加懂得了做自己。

最后,留学经历确确实实开阔了我的眼界,这点对于我这个小县城女孩来说真的很珍贵。虽然开阔眼界这话听起来很虚无,它没法很快变现,或者立竿见影地提升职场竞争力,但人就活这么一次,我很庆幸自己能有机会看看外面的世界!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3年加拿大寄宿学校来华行程信息汇总

下一篇

青铜到白金USACO竞赛需要怎么准备?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