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读博究竟在读些什么?美国的博士生不是学生

“Except when  I  was  running,I  was  just   working.”这就是博士生的日子,running + working = yard  life.由于个人经验限制,本文侧重描述的是社会科学博士生的经历,并非适用于所有专业,仅供参考。

01“上课”——绝不是闲庭散步

做博士生并不是做纯粹的学生,并不是坐在教室里上课,课后写作业,期末考试,拿个成绩,然后等毕业那么简单。恰恰相反,在读博期间,你的成绩一点也不重要。我的导师曾经不止一次跟我说过:“ Who cares about your grades when you’re in grad school! (在读博的时候谁会管你拿了什么成绩!)”。

没错,我们确实要上课。在北美读博,由于体制的关系,必须经历2—3年的课程训练,也就是说,我们确实是在“上课”,但“上课”的目的不是为了拿学分,而是为了接受专业训练,以及和自己感兴趣的教授搞好关系以便日后可以让他/她作你的论文委员会成员。

课程的形式也和本科及部分硕士课程完全不同,这个阶段的课程,大部分被称为“研讨会(seminar)”,而本科生的课一般是“讲座(lecture)”。讲座就是教授在上面讲课,学生偶尔提问但几乎不参与,学生关心的是考试考什么,怎么样拿到合格成绩拍屁股走人;而研讨会则是教授布置几份阅读材料(通常难度都很高),大家在课上讨论,教授主持并引导讨论,但大部分时间应该是学生在说话,这种课程的目的是学术训练。

课程考核一般以写一篇论文(paper)为主,这个论文可不是什么花个两天Google搜索复制粘贴就可以完事的,很多教授对期末论文的要求都是能直接拿去学术会议上发表的。10—15页的期末作业,基本就把一个领域里相关的文献都要综述一遍,还要能提出自己的研究设想或者是理论突破了。有些教授还会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他们的研究课题里去,一边完成作业一边就出成果了。

一般而言,在课程阶段,一个博士生一学期要选3门课。这个工作量有多大?不夸张地说:大到可以让你喘不过气来。

02身份定位——并不是“学生”

虽然官方说起来我们是“学生”,但博士生的真正身份是科研实习生。所以我们日常工作主要包括:

◆ “上课”(岗位培训)

◆ 做研究(这个是重头,包括自己的研究,或者以助研身份帮助教授做研究)

◆ 给学生上课(助教或者独立开课)

正因如此,我们一般在很多场合指称自己的同学是用“同事(colleague)”这个词而不是“同学(classmate)”。

就我个人而言,我目前是一门本科课程的助教,同时还是我导师的助研

作为助研,导师的研究成果发布我就是第二作者,没有任何水分。研究项目从海量文献梳理、项目设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每一个环节都是要既出苦力又出脑力的(教授不希望助研是个纯苦力,还必须能贡献脑力资源)。如果碰上人品好的教授,学生有好的想法,他/她还会积极配合提供资源(甚至珍贵独家数据),论文出来后学生就是第一作者。在这个意义上讲,把导师叫做“老板”是一点都没错的,博士生在大学里做研究和在公司里跟着前辈做项目是一样的道理。

作为助教(TA),基本上一门课里教授通常只负责上课出考卷,其他事务一概都是助教来负责的。哪怕是个英文都说不好的国际生(我有些同事英语真的很烂),也必须每周抽出专门的时间回答学生的刁钻问题,以及批改作业和试卷(教授自己是不批作业的)然后继续接受学生的刁难。关于在北美做助教的经历,我大概可以单独开三篇帖子,实在是罄竹难书。

另外,作为一个助教/助研,我是有办公室的,拿得是员工工资、员工医疗保险、员工停车位。

一些资历高点的学生,甚至是可以单独开课授课的(附带小福利:还没毕业就有学生管你叫professor了)。在某些学院里(比如我们),部分尚未毕业的学生甚至可以被聘为全职雇员(full-time employee),一年拿着4万多美金(高出助教一倍多)的工资,享受所有全职员工福利待遇。

如果你是一个勤奋的博士生,那么你从“学生”到“学者”或者“科研人员”之间的过渡应该是非常平稳的。在学校期间做的事情基本上和日后真正开始全职工作之后做的事情也差不多,区别就是你不用再上课了,不用再向导师汇报了,以及你有了一份全职工作的保障而已。

03闲暇时光——没有周末、没有寒暑假

我们的工作真的非常辛苦,睡眠不足是家常便饭不说,休假几乎是一种奢侈。如果你抱怨说你在某家“四大”血汗工厂被当驴使,我们一定会用羡慕地眼光看着你——因为你除了赚得比我们多之外,工作真的比我们轻松好多。你抱怨的是“加班”,而我们根本连“加班”这个概念都没有,从起床到睡觉之间的任意时间都是我们的工作时间。周末对我们来说是可有可无的。我现在的室友可能有个误解,以为我现在真的有周末,其实这是因为这学期我每天四点起床就开始做事了,当然可以在周末抽那么一点点时间出来休息一下了。

我们有寒暑假么?在制度上,我们确实有暑假和寒假,但这仅仅意味着大家没有义务去学校上课(或者授课)而已。除去一些同事在假期里还要承担教学任务不说(美国大学在暑假和寒假里也会开很多门课,属于正式课程而不是业余课程),对于大部分学术圈的人来说,暑假和寒假意味着我们终于有时间可以把学期内没做完的研究做完了,或者是终于有时间可以去某个地方收集数据了,又或者是必须要为下个学期要上的课做准备了。

假期里的工作量只多不少,我已经听到很多同事在暑假结束后跟我抱怨“Oh my God, the summer was crazy. I had to do xxxx and xxx and finish xxxx. I need a break......(暑假实在太疯狂了,我做了XXX项目又做了XXX项目还要把XXX项目完成。我实在需要好好休息一下了。)”

哦,对了,我有没有提到过在北美,暑假里如果不授课,教授和博士生是不拿工资的?所以,各位亲朋好友,请不要再问我“读书读得如何了”,也不要羡慕我“重回校园做学生”,更不要觉得我周末和暑假看书不陪你们娱乐是在“装逼”。我只是在很卑微很痛苦地做着一件特殊的工作而已,希望你们能理解。

04情绪与心理——孤独

人文学科读博的基本状态——孤独。很多纯文科研究并不需要团队合作的智力劳动,这意味着多年的博士学习都是孤独的个人积累而来的独创。当然,你有机会和同行/同学分享和沟通,听听旁人的意见和看法,但绝大多数时候文科学习的常态就是一个人独处的阅读生活。在研究方法上,人文学科的研究几乎不会侧重于讨论一般研究的methodology,因为几乎所有纯文科的研究都是质性(qualitative)研究,除了社会学、人类学等方向之外,也几乎不会在研究中涉及到其他的人类主体。

从收集材料、检索阅读书目、梳理理论谱系、整理有价值的观点,一直到组织论文的撰写,这是一个耗时庞大的工程,也很有可能会产生无数的负面情绪,消耗你的意志和心力。即便按平均六年的学制来算,这也是一个人从二十多岁到三十多岁的生命过程。攻读文科博士意味着你耗费了旁人工作、积累财富、与家人团聚、与朋友约会、甚至谈恋爱和组建家庭的时间,而去浩如烟海的故纸堆中阅读和思考,这种定力和意志力是非常难得且珍贵的。而康奈尔大学所在地的冬天动辄五个月,每日大雪封村难见阳光的生活,也让学校更为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保持情绪和心理的健康是一件重要性不亚于学习的事情。

Imposter Syndrome也是一个博士生经常面临的心理困境,即对自己的能力持续怀疑,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资质的冒充者(imposter)。这种自卑的情绪是正常的,但也是难以避免的,毕竟在高强度的阅读和同侪压力之下,很容易形成一种认识上的恐慌(epistemological insecurity)。解决方法无他,唯努力耳。唯一一个可能带有安慰性质的借口就是心理学上的邓克效应(D-K Effect)——能力越差的人越容易有虚幻的自我优越感,认为自己比真实情况更加优秀;而能力越强的人越容易有自我菲薄的倾向,认为自己比真实情况更加糟糕。

05PhD是通往高端职业的入口

最后一点我想说的是,PhD学生整个5年左右学术训练的目的性是很明确的。一个PhD学生在被录取的时候,等于接受了一份长达五年的临时工合同,并且你的雇主明确告诉你五年之后一定不会再聘用你。这就要求进入PhD项目的学生早为自己做打算,一旦拥有博士学位,很多高端职业就为你打开大门,但同时许多中低端职业也关上了大门。

一个PhD学生在拿到学位之前就要开始积极做他们拿到学位之后做的事情。一个优秀的PhD学生变成PhD的那一刻,他/她的生活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他/她可能早已经和某个学术机构签订了职业合同,他/她之前已经做了许多出色的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写了一篇重要论文,甚至出了一本专着,同时已经有了2—3年的教学经验了。

当然,每所学院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气,师生关系也可能有不同,给学生的机会也不同。我们学院(Rutgers /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对于PhD学生职业规划的讨论氛围很浓,系里对学生的职业身份也很重视,这也可能是我个人的认识和其他人的见解有所出入的地方。但大方向上,一个北美PhD学生目前的状况就是这样的,如果把自己一直当学生,目标仅仅是毕业拿学位的话,他的职业规划很有可能出问题了。

我和系里一位美国前辈抱怨说,国际生不能在外面打工,经济上受限。前辈说:别担心太多,一个人如果在PhD最后几年还在想着靠校外打工补贴家用的话,一定是哪里出问题了(言下之意:这人没拿到足够的funding,在系里没拿到研究或者教学机会)。

写在最后

美国大学博士的工作真的非常辛苦,睡眠不足是家常便饭不说,休假几乎是一种奢侈。而且在制度上来说,美国大学博士确实也是有暑假和寒假,但这只是意味着大家没有要求需要去学校上课(或者授课)仅此而已。

除去一些需要在假期里还要承担教学任务的博士同事不说(美国大学的在暑假和寒假里也会开很多门课程,是属于正式课程而不是业余课程),对于大部分读博的人来说,暑假和寒假意味着博士生们终于有时间可以把学期内没做完的研究给一一做完了,或者是终于有时间可以去某个地方收集数据了,又或者是必须要为下个学期要上的课做准备了。

博士生们的课业压力还是非常大的。很多人确实可以从学习和研究中得到许多快乐,但是这些年下来,不少博士生们深信以快乐为宗旨的教育,恐怕达不到期望的效果了。

总而言之,用我所知道的一位老师对一年级博士生的要求结束本文。

只有两个字:No Whining(不要抱怨)。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10.7大陆雅思大作文8分范文及解析:公共场合禁止使用手机

下一篇

2023年HiMCM美国高中生数学建模大赛报名正式开启!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